食用油偽裝“非轉”被重罰,不是說轉基因無害嗎?

文 | 健識局 Yana

編 | Shirley

因將轉基因大豆油標示為非轉基因產品,福建旺龍順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簡稱“旺龍順公司”)被罰沒102.52萬元。

食用油偽裝“非轉”被重罰,不是說轉基因無害嗎?

據今年4月央視調查報道,旺龍順公司生產的標稱橄欖核桃和橄欖原香的兩款調和油。在外包裝上都印有“非轉基因”字樣。然而,在這些產品的配料表中,大豆油含量佔到90%以上,原料產地來自美國。

我國大豆主要進口來源國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而據央視調查數據,目前美國、巴西約有93%以上的大豆為轉基因大豆,阿根廷100%為轉基因大豆,因此進口的大豆絕大部分為轉基因大豆。

而央視的報道中,該公司銷售負責人也承認,這種大豆油是轉基因產品,因此這種標識著非轉基因的調和食用油實際上是轉基因產品。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

6月15日,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對該公司的查處結果,沒收涉案的食用調和油3086瓶,罰沒款共計102.52萬元。檢測結果顯示,該批次涉案食用調和油中所使用的原料大豆油和菜籽油均為轉基因原料加工而成,但該公司卻未按規定顯著標示。

食用油偽裝“非轉”被重罰,不是說轉基因無害嗎?

同樣出現虛假標識問題被央視曝光的,還有福建另外兩家糧油生產企業。

福建省西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福工坊牌初榨橄欖調和油用用廉價轉基因大豆油替代配料表中標示含量達95%的玉米油以降低成本,而配料表中完全未出現大豆油字樣,更未添加轉基因標識。該公司的另兩款轉基因產品,則直接標註了“非轉基因”字樣。

食用油偽裝“非轉”被重罰,不是說轉基因無害嗎?

而福建吉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2種不同規格合計40箱的班侖橄欖玉米調和油使用的原料油屬於轉基因產品,同樣未按照規定顯著標示。

近日,這兩家企業也已受到相關部門處罰。

有人會問,不是總有科普工作者說轉基因無害嗎?為什麼一定要標明“轉基因”字樣呢?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回答:“轉基因問題說到底是個科學問題、法制問題,安全不安全,應該由科學來評價,能不能種,由法規處理,食用不食用,由消費者來選擇。”

目前,的確沒有科學證據證明轉基因食品對健康有害,但是消費者有權選擇是否相信這一觀點,標明“轉基因”字樣,就是為了給予消費者自主選擇的權利。

而前面提到的幾家公司,或擅自更改產品配料,誤導消費者以為是“高價”產品;或是明明使用了轉基因原料,卻並未標識。無論其生產的是否為轉基因產品,這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都是否違法違規的,應當被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