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訪路”到“致富路”的蛻變——信訪人楊香連“變形記”

“香連,我想把我家1000只雞入股你們合作社,到時候直接分紅,要得不?”一大清早,王光元就跑到村委會辦事大廳找到楊香連,想把自己的雞苗入股黔香連合作社,不費心思,直接參與分紅... ...

從“上訪路”到“致富路”的蛻變——信訪人楊香連“變形記”

正在村委會辦公室辦公的楊香連

說起黔西縣新仁鄉化屋村的楊香連,整個村子的人都認識他,人聰明機靈,高中畢業後去浙江電腦刺繡廠務工,學得一手好本領,是外出青年中的佼佼者,也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同時,鄉里所有信訪幹部也都認識他,他曾是倔得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上訪“專業戶”,一說起他鄉里的信訪幹部就頭疼。 然而,如今的楊香連已成為了村幹部,還成立了黔香連合作社,從一心只為自己發家的“上訪戶”轉變成心繫大家共同致富的村幹部。談到楊香連的轉變,新仁鄉黨委副書記楊波感慨萬千又無比自豪:“他從上訪專業戶變成村幹部,由上訪路走上致富路,也是我們基層信訪幹部在開展信訪工作中,從化解矛盾、幫助發展致富等方面入手,用心用情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以‘信訪+精準扶貧’為中心,探索出的一條變‘上訪路’為‘致富路’的新法子。”

情真意切,化開心中丁香結

2016年6月,楊香連返鄉建房,因屬於違法違規建房被有關部門依法拆除。辛辛苦苦建起的大房子卻化為了泡影,他感到萬念俱灰,看見村裡的幹部就像看見了“死對頭”。從那以後,楊香連走上了上訪的征程。全鄉信訪幹部為楊香連的訴求積極搭建各類平臺,多次有針對性的進行交流,均因楊香連情緒激動、不願聽人勸導而未能化解矛盾,面對楊香連的牴觸情緒,鄉信訪幹部不厭其煩,天天到楊香連家拉家常,耐心告知其相關法律條文,宣傳惠民政策,在生活上真心關懷,在思想上進行開導,幫助他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化解他心中的疙瘩與積怨,慢慢地,楊香連敞開了封存已久的心扉。

知行合一,致富路上好能手

鄉信訪幹部在瞭解楊香連真實想法後,對其想要發展致富的思路表示極大支持,積極同楊香連一道分析發展形勢、制定發展規劃。隨即,在瞭解到楊香連想要發展化屋本土烏雞養殖的意願後,鄉信訪幹部與村兩委為楊香連申請了養殖500只“烏雞”項目,並推薦他到村級山龍養殖合作社學習烏雞養殖技術,愛學肯鑽的楊香連很快掌握了養殖技術,成功養殖出了第一批烏雞,半年後,首批出欄烏雞毛收入就達6萬餘元。隨後,又結合化屋村獨有的氣候、土壤優勢,鼓勵楊香連發展經果林種植,受到鼓舞的楊香連看準市場後種植了3畝瑪瑙櫻桃、枇杷等經果林。揣著一顆幫助楊香連脫貧致富真心,信訪幹部積極推薦楊香連一家參加各種就業技能培訓,幫助楊香連的母親和妻子介紹工作,增加經濟收入。

從“上訪路”到“致富路”的蛻變——信訪人楊香連“變形記”

養殖的烏雞長勢良好

看到信訪幹部的傾情付出,楊香連倍受感動,內心的思想疙瘩也慢慢解開:“以前一直上訪,總覺得上訪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慢慢了解政策後,我才覺得信‘訪’不如信自己,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創造財富。”楊香連說。通過與信訪幹部長期的接觸交流,楊香連不僅慢慢的對黨的政策有了瞭解,對幹部的苦心開始敬佩,思想上也在一步步提高,2017年8月,楊香連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2月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開始接受黨組織的培養考察。

烏江情懷,願為苗寨領頭雁

2017年9月,楊香連開始了自己的村幹部生涯。“楊香連出生於1991年,標標準準的90後,人年輕,有想法,敢闖敢做,是一個難得的好青年,之前因為對政策理解不透徹,對我們有很深的誤會,但是總體是好的,他也是因為一顆想脫貧致富的心,只不過方法不對。後來,他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們和村兩委一商量,就決定要將這個年輕人吸納到兩委班子中來。”新仁鄉黨委副書記楊波說。

當上村幹部後的楊香連,眼中不再只有自己家中的那一畝三分地了,他更多地去為全村人考慮,去謀劃更多人的脫貧致富。在他的帶動和指導下,全村群眾自願調整產業,村民樂意將原有的1400餘畝玉米地改種五星枇杷、瑪瑙櫻桃、蜂糖李等經果林。為了讓更多群眾一起致富,楊香連和村委會聯合,採取“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成立了黔香連合作社,積極動員群眾入股合作社,利益分紅以村委會10%,合作社20%,農戶70%比例,幫助鄉里鄉親共同發展致富。

從“上訪路”到“致富路”的蛻變——信訪人楊香連“變形記”

黔香連合作社利益聯結眾鄉親

從當初的上訪戶,到申請入黨加入村兩委,楊香連在信訪幹部一點一滴的感動下慢慢發生嬗變,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帶領家鄉父老發展致富。接下來楊香連還有更多的發展藍圖:“我們這裡是苗族村寨,文化旅遊必然成為化屋村的發展趨勢,我們計劃將苗族刺繡發展壯大起來,目前,我們合作社正在採購電腦刺繡的機械,我這些年在外學到的刺繡技術有大用了。另外,我們也在尋找手工刺繡的傳承人,計劃培育一批傳統手工刺繡人,將苗族文化弘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