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金滅遼靖康之恥、助元滅金崖山亡國,大宋為何總是記吃不記打?

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政治最開明、文化最繁榮的時代,讓很多人都心嚮往之。但是兩宋因為種種原因對外軍事力量卻一直很薄弱,導致邊患不斷,直至亡國。讓人很可惜的是,兩宋的滅亡其實都是有機會可以避免,至少是可以延緩的。因為兩宋被滅,其罪魁禍首都不是自己的鄰國,本來跟自己都沒啥關係,可是自己非要幫土匪去搶劫自己的鄰居,你想土匪搶完了自己的鄰居,剩下的不就是自己了。一次也就罷了,可以說宋徽宗昏庸無能,兩次都是這樣,到底是為什麼,大宋的君臣老是這麼記吃不記打,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助金滅遼靖康之恥、助元滅金崖山亡國,大宋為何總是記吃不記打?

自從宋真宗和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之後,兩國以兄弟相稱,一百多年相安無事,而且兩國皇帝關係好得很。遼宋兩國如果發生了災荒,對方還會贈送糧食賑災,因為遼國是一個高度漢化的政權,在俄語中,中國的發音不是“China”而是“契丹”,契丹就是中國。宋真宗駕崩後,遼聖宗傷心不已,整個朝廷為他居喪。就連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當中要舉兵伐宋的遼道宗耶律洪基,其實是一個極端的親宋分子,他寫給大宋的書信中寫道,兩國版圖雖然一分為二,但卻是一箇中國,兩國稱呼對方都不是遼宋,而是南北朝,也就是一個國家,兩個部分。就是這樣一個關係極好,相依為命的好兄弟,宋徽宗為什麼要背信棄義,不顧兄弟情義,在遼國最虛弱的時候,落井下石呢?

助金滅遼靖康之恥、助元滅金崖山亡國,大宋為何總是記吃不記打?

話說宋徽宗這個人就不多做介紹了,道君皇帝書法繪畫天下一絕,但這個皇帝就當的不怎麼樣了,雖然當時宋朝已經是內憂外患,但這哥們還是一片歌舞昇平。在內,蔡京這幫奸臣魚肉百姓,賣官鬻爵。宋江、方臘等農民起義不斷。可是對外,這時候宋徽宗可是意氣風發啊,崇寧二年,童貫領兵征討西夏,屢戰屢勝,奪取大片領土,打得西夏朝廷低聲下氣的奉表謝罪。這可是大宋自建國以來對西夏的第一次大勝利,好傢伙,宋徽宗這一下可不得了了,哥們多牛啊,想當年太祖太宗都沒能把西夏怎麼樣,哥們一下子打得他不敢吭聲。看來我大宋軍隊很牛啊,肯定要乘勝追擊,說不定連大宋最惦記的燕雲十六州也能討回來,那哥們的功績可就蓋過了太祖太宗成為大宋第一名君了。宋徽宗每天就這麼幻想著,就在這個時候,女真族崛起,把遼國打得土崩瓦解。宋徽宗也不顧什麼百年兄弟之情了,頭腦發熱的就跟女真人結了盟。

助金滅遼靖康之恥、助元滅金崖山亡國,大宋為何總是記吃不記打?

女真人一開始還挺仗義,把燕雲十六州搶劫一空之後,第二年真把一座空城還給了大宋,大宋付出了慘重代價,終於收復了這片夢寐以求的土地。可緊接著這個盟友就超級亮出了獠牙,把大宋打的是屁滾尿流,連皇帝都給抓走了倆,皇宮的珍貴文物和數不清的女人也一樣遭了秧。可問題是,連傻子都知道,就算你不顧所謂的兄弟情義,就為了一個簡單的唇亡齒寒的道理,那也不能幫助金國攻打自己的鄰居啊。以大宋強大的財力和物力,幫助遼國平息內亂,那絕對是大有可為啊。要是平息內亂滅掉女真人,那麼兩國繼續相安無事,沒準遼國為了感激救國之情,奉還燕雲十六州也是極有可能的。要是平息不了叛亂,遼國持續內亂下去,那大宋就可以搞大陸均衡局勢的政策,控制兩方從而漁翁得利。再者,就算遼國已經無能到,獲得了大宋的支持仍然被女真人滅了國,那這個時候女真人也肯定已經精疲力盡,大宋或順手消滅之,或加強防禦對抗,總不至於靖康之變被打的這麼慘吧。

助金滅遼靖康之恥、助元滅金崖山亡國,大宋為何總是記吃不記打?

一次也就算了,靖康之變被打的這麼慘,應該記住這個教訓了吧,不,南宋完蛋,一樣是類似的過程。不過金國不像遼國那樣,是百年的好兄弟,而是百年的死對頭。靖康之後,南宋偏安一隅,雖然被打的確實不善,但是總算是守住了長江天險。再加上岳飛等中興四將的努力,在宋高宗中期,兩國軍事實力對比已經是旗鼓相當。後來從金熙宗開始,金國內亂不斷,而且不可一世的鐵浮屠其衰敗速度簡直令人震驚。金國初期名將輩出,而到後來和岳飛死磕的名將,就剩下一個完顏宗弼,也就是金兀朮。此時反攻北伐,是極有可能成功的。但是此時南遷的漢人已經穩定下來,而且經濟快速恢復。人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宋高宗之所以殺掉岳飛堅持議和,不是他不想收復河山,更不是所謂的什麼怕靖康二帝回來搶位子,靖康二帝早死了,就算活著回來,也不可能搶他已經穩如泰山的皇位。真正的原因是南宋的君臣和百姓都不願意北伐,因為一旦北伐成功,大片北方的領土和百姓迴歸,那北方已經被打滿目瘡痍,如果要修復肯定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老百姓不願意多納稅來供養和修復北方。也許你會覺得不能接受,但是人性就是這樣,好了,扯遠了。

助金滅遼靖康之恥、助元滅金崖山亡國,大宋為何總是記吃不記打?

話說到後來金國也不行了,被蒙古人打得那叫一個慘, 窩闊臺汗幾次圍攻汴京城,完顏守緒一邊艱難死守,一邊苦苦哀求議和。話說此時的金國跟當年的大宋遭遇幾乎一樣,都是被打的不行了,就馬上傳位給兒子,都是派一個皇子過去當人質,暫時消停,沒幾天又打過來,城破之後金哀宗完顏守緒是在前面跑,蒙古人在後面追,頗有當年金兀朮搜山檢海捉趙構的景象,真是惡有惡報,報應不爽啊。完顏守緒逃到蔡州之後,就不停的向南宋求救,那求救信寫的跟當年遼國天祚帝的求救信幾乎一樣。

助金滅遼靖康之恥、助元滅金崖山亡國,大宋為何總是記吃不記打?

南宋朝廷面臨了和當年幾乎一模一樣的情景,發兵救金,還是趁火打劫?趁火打劫吧,靖康之變血淋淋的教訓就在眼前,發兵救金吧,有實在是不甘心,畢竟宋金兩國那可是有殺父奪母,侵奪領土的血海深仇,就在幾年前,金國還在發兵大舉侵宋。要是南宋有一個稍微強勢明白事理的大臣,用屁股想都知道不能趁火打劫啊,可是大家都知道,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整個南宋都沒有幾個像樣的名臣,這個時候更是奸臣當道。宋理宗比宋徽宗也強不了多少,心裡一想,發兵救金,實在是不情願,還是趁火打劫划算。於是就跟當年的情景一模一樣,不過南宋大軍比北宋強多了,很快就攻破了蔡州城。完顏守緒一想當年自己的祖先是怎麼對待宋徽宗、宋欽宗的,自己要是被宋軍俘虜帶回臨安,那下場能好嗎?還是算了,最終上吊自殺。骨灰被宋軍帶回臨安放進了趙家皇室的宗廟,也算是給靖康之恥報了仇了。

助金滅遼靖康之恥、助元滅金崖山亡國,大宋為何總是記吃不記打?

失去了金國這個強有力的屏障,南宋就要直接面臨蒙古大軍,還是跟當年的金國人一樣,隨便找一個茬,馬上就開戰,這個時候的蒙古鐵騎是何等的強大,我想沒有人會有任何質疑,那對一向喜歡求和不喜歡打仗的南宋能客氣嘛。可是不得不說,南宋的確比北宋強大的多,北宋當年被比較強大的鐵浮屠打的是兵敗如山倒,在岳飛等將出現之前,那北宋的軍隊簡直就是一觸即潰,望風披靡。可是南宋,憑藉半壁江山,面對天下無敵的蒙古軍隊,竟然能夠頑強堅持了四十多年,不但有章夢飛這樣的一代名將,還有呂文煥、李庭芝這樣的大將竟能在蒙古鐵騎下苦守襄陽六年,還把蒙古蒙哥汗給玩死了,著實不簡單。即便是這樣,還是那句老話,早知道當初會有這個結果,又有靖康之變的教訓,怎麼就能夠做出這麼糊塗的決定。如果宋金結盟,利用金國為屏障,阻擋蒙古鐵騎,也並非沒有可能啊,要知道南宋的經濟實力,那可是非同小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