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現狀很難與西方做準確對比,自我評價註定是一場“亂仗”

中國科技現狀很難與西方做準確對比,自我評價註定是一場“亂仗”

劉亞東強調“彎道超車”是個偽命題,認為它成了投機取巧的代名詞。他批評浮躁和浮誇是中國科技界流行的瘟疫,很多科技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總想走捷徑。

劉是21日在中國科技會堂發表這一演講的。經媒體報道和互聯網傳播,他的演講成為輿論場的一個熱點,並受到廣泛支持。很多人讚揚他“敢說真話”,稱讚其演講“振聾發聵”。

劉的演講可謂是輿論場近段時間對中國能力反思的一種代表性聲音,這波反思是中美貿易戰、特別是美國用停止供貨對中興通訊“一劍封喉”觸發的。前一段時間輿論場上“厲害了我的國”的驕傲感比較突出,而中興事件之後,互聯網上又充滿了“中國都不行”的沮喪感。

有官方身份背景的人對誇大中國的成就進行批判,劉亞東的演講可謂來得正逢其時。

中國科技現狀很難與西方做準確對比,自我評價註定是一場“亂仗”

我們認為,第一,這樣的矯正是需要的,提醒中國人要謙虛,不要忘乎所以,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有這樣的持續發聲無疑是有益的,會有助於中國社會的集體清醒。

第二,中國要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客觀判斷世界,但真正做到這一點又是很不容易的。中國社會中,包括學術界始終存在過度自信和妄自菲薄兩種傾向,從政治上說,鼓勵社會自信些和主張多檢討國家的問題也有各自的必要性,因此實事求是其實是個動態、複雜的過程。

第三,就中國真實科技水平而言,有兩點都需要承認,一是我們確實取得了長足進步,而且速度驚人,加上中國工業部門和科技發展的全面性,讓美國和西方產生了真實的危機感。二是我們的水平與美國還有巨大差距,克服這些差距需要不止一代人的艱苦努力。

第四,我們主張對上述兩方面的認知都應當是充分的。劉亞東的演講集中在了第二個方面,那麼多人支持他,這其實反映了中國社會存在著希望對內加強反思、對外多展示謙虛的集體自覺。“悶聲發大財”的思維方式在中國有著雄厚社會基礎,很容易被激活。

中國科技現狀很難與西方做準確對比,自我評價註定是一場“亂仗”

第五,之前個別教授鼓吹中國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等方面“完成對美國的超越”,遭到了輿論的自發猛烈批評。那場風波已經證明,誇大中國的成就比起把中國與西方的差距說得嚴重些,在中國是更不被輿論接受的事情。

第六,無論實際情況如何,從國際上看,美國和歐洲都有大量宣揚中國將超越西方並造成顛覆性威脅的“盛世危言”,也就是說,自我危機感看來在不同國家都在發揮激勵、動員社會的作用。整個世界都未必是冷靜的,國際競爭出現一定的情緒化。

第七,在世界大變動的時代,焦慮和不自信在全球相當普遍地存在著,中國也是一樣。這個時候搞國民信心激勵需要很謹慎,因為如果方法不當,很容易產生負效果,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

中國作為發展不均衡的超大社會,我們的科技現狀很難與西方做準確對比,自我評價註定是一場“亂仗”。最重要的或許是國內要保持積極向上的集體心態,國際上要減少遏制我們的阻力。實現中國發展的穩健與平衡,應是我們超越各種爭論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