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明朝遼東鎮的重要性

自明太祖擊滅元朝以後,元順帝率領其臣民倉皇北去,但是“元人北歸,屢謀興復”。所以,“終明之世,邊防甚重”。

論明朝遼東鎮的重要性 據《明史·兵志三》記載:“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固原,亦稱二鎮,是為九邊”。


據《明史·地理志二》記載遼東鎮的歷史,洪武四年七月置定遼都衛。六年六月置遼陽府、縣。八年改都衛為遼東都指揮使司,治定遼中衛,治遼陽縣。其管轄範圍“東至鴨綠江,西至山海關,南至旅順海口,北至開原”。而《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東起自鴨綠江,連朝鮮國界,西抵瑞昌堡、山海關,連薊鎮邊界,延袤一千五百七十五里;南起旅順海口,北抵開元境外舊歸仁縣邊界,九百八十里”。這是遼東鎮的建制及其管轄範圍。

論明朝遼東鎮的重要性

論明朝遼東鎮的重要性
​​遼東鎮的戰略地位非常的重要,其地處於防守蒙古的右翼,所以明初時候十分重視遼東之防務。如朱元璋說遼東鎮“滄海之東,遼為首疆,中夏既寧,斯為戍守”。而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九邊四夷備錄》的《遼東論》載:“遼東為燕京左臂,三面瀕夷,一面阻海,山海關限隔內外,亦形勝之區也”。所以遼東鎮對明朝邊防之重要不言而喻。

論明朝遼東鎮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為如此遼東鎮防守最為困難,在査繼佐的《罪惟錄》裡如實寫道:“諸邊皆難,而遼東、甘肅為尤難。何則?遼東僻處海濱,三面受敵,甘肅孤懸天末,四面受警也”。

論明朝遼東鎮的重要性 遼東鎮的軍力據《罪惟錄》記載為“延邊墩臺、障塞、操守官兵共九萬五千三百六十九員名。遼東都司定遼中等二十五衛,安樂、自在二州,招集馬軍七萬三百十八名,步軍三萬七千四百九十五名,屯軍一萬八千六百三名,“字缺”鹽軍一千一百七十四名,鐵軍一千五百四十八名”。論明朝遼東鎮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明朝遼東鎮的大致情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