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記憶」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去處——中山路

寶雞市中山路,位於隴海鐵路北側,是20世紀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寶雞地區最繁華的商業街。

中山路東起新華路,西至長青路北端(新寶路),與寶福路相接,全長3600米。原為留谷城內僅有的一條大街,名為“大馬路”,群眾稱它“馬路”。1927年以孫中山先生之名命名,並以東門口為界(今紅旗路北口),分為中山東路、中山西路,又稱東大街、西大街。

1967年更名解放路,東西兩段亦改稱為解放東路、解放西路。1978年,人民路併入解放東路。1986年恢復中山路名稱,仍分東西兩段。

「寶雞·記憶」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去處——中山路

寶雞老火車站

中山東路一帶,是抗日戰爭時期形成的新興商業街市,1937年3月隴海鐵路通到寶雞,寶雞火車站就在這條街道的東門外,這是上下火車的必經之地。街道是土石路面,坎坷不平。當時流傳著“電燈不明,路燈常停,道路不平,馬路泥濘”。沿途建築簡陋,門面陳舊。

解放後擴建整修,增設路燈,面貌一新,中山東路的路段內,商業網點集中,是當時寶雞市區最為繁華的路段。這條街上商鋪林立,老字號遍佈。是那個年代寶雞人購物的天堂,休閒遊逛的首選之地。

「寶雞·記憶」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去處——中山路

寶雞市中山路舊街景

中山東路有曙光照相館、紅星食品店、紅旗女子商店、郵電局、新華書店、羊肉泡饃館、葫蘆頭泡饃館、人民電影院、解放電影院、三好食堂、紅星浴池、五金交電、車站口醫藥門市部等,還有個很有名氣的二層樓式的國營寶雞百貨大樓,一樓主要出售體育用品和文化用品,二樓出售布匹、毛線一類的生活用品,猶如現在的寶雞商場、人民商場、華通商廈。老百貨大樓的斜對面是南方菜館,當時在寶雞很名氣、很有特色和檔次的菜館了,物美價廉,食客很多。

「寶雞·記憶」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去處——中山路

紅星浴池(龍鳳泉)

中山東路寶雞大酒店的旁邊的清香齋羊肉泡饃館,是那時候寶雞就只此一家的國營性質的泡饃館,那個年代也根本不允許開辦私人商店、飯店。那時候要吃羊肉泡饃只能到清香齋。因味道鮮美,吃的人很多,每天都要等好久才能吃得上。

「寶雞·記憶」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去處——中山路

清香齋香噴噴的羊肉泡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山路上的三好食堂。那裡面的混沌和茶酥被顧客交口稱讚,餛飩是白皮大餡,熱乎乎、香噴噴,小碗一兩糧票一毛六分錢,大碗二兩糧票兩毛三分錢,先付款後吃飯,吃得人滿頭大汗,一碗也就吃飽了。還有茶酥,聲名遠揚,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內層鬆軟、油而不膩,色、香、味具佳,特別惹人喜愛。今天人們依然可以在西府老街看到、吃的正宗的茶酥。

再往西有一家“亨得利鐘錶商店”,是隸屬於寶雞市百貨公司的國營店面,是當時為數寥寥的專營手錶鬧鐘的商店。國產的手錶有上海手錶廠生產的“上海牌”和天津手錶廠生產的“梅花牌”手錶;國外的手錶很少,據說只有羅馬牌表一種。在那個年代手錶是非常名貴的物品,手錶也在當時是高檔消費品,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是憑票供應的。當時幹部、職工的工資普遍很低,能買得起手錶的人寥寥無幾,只有家庭經濟條件特別好;或參加工作後省吃儉用攢夠了錢的人也才有買手錶;或準備結婚的極少數青年給女朋友來這裡鄭重其事地買一塊手錶,以表達情意與心意。

「寶雞·記憶」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去處——中山路

中山西路一帶,原為寶雞縣城(留谷城)舊址,自隋唐以來,是歷代縣衙所在地。當時路段內駐有寶雞地區專署、寶雞市經委、市計委、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物資局、市外貿局、金臺區政府、區人大機關單位等;有市委第二招待所(西府賓館)、市人民印刷廠、市針織廠、市第二印染廠、市工農服裝廠、鐵路四總隊等工交企業和西街小學、西街幼兒園等。

「寶雞·記憶」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去處——中山路

1986年1月,寶雞火車站由中山路轉向經二路以後,中山路逐漸變得冷清蕭條起來。從2008年3月開始,對中山路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整條街道,整潔有序,道路平坦,綠樹成蔭,清爽宜人。整個街面突出周秦文化特徵,古韻十足。仿古門頭和牌匾,從西周青銅器上拓印的精美圖案,把門頭裝飾的古香古色,富麗堂皇,賞心悅目。改造後的中山路,人氣指數日復一日地在不斷提升。

「寶雞·記憶」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去處——中山路

「寶雞·記憶」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去處——中山路

人們欣喜地看到,金臺區商業龍頭企業華通商廈,矗立在繁華的老火車站口,目睹了中山路由冷清走向繁榮的歷史鉅變。華通商廈每天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城鄉顧客,那種繁忙、喧囂、人頭攢動場面與情景,讓人們看到了昔日的繁榮景象在中山路又再現於世人面前。

老鐵們,你們還有印象嗎…歡迎大家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