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林業故事」麗江玉龍雪山裡的野生動物多了 護林員鄧師傅很開心

從“砍樹人”到“護林人”

1983年,17歲的鄧啟飈剛參加工作就接過父輩的班,扛起了斧頭將森林採伐的工種幹了個遍,因其不怕累能吃苦,多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砍樹人”。

“那個時候,啥掙錢就幹啥唄。”鄧啟飈表示,“剛參加工作時,在林子裡看見的野生動物還是多的,後來樹砍多了之後,就慢慢見地少了。”

從1998年開始,天然林全面禁伐以後,鄧啟飈從砍樹人搖身一變,成了護林人。在護林員這個崗位上,他一干就是20年,如今的他成為了麗江市黑白水林業局甲子天保所所長。

但這樣的改變讓老鄧覺得很欣慰。“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不知道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啊。動物少了、樹木砍光了、水土流失嚴重,水也沒有以前清澈了,就連日常生活用水也受到影響。而現在對天然林保護後,不僅我們巡山時能看見野生動物了,就連這個空氣都要比以前好上不少!”

村民從不理解到主動保護

20年來,鄧啟飈也經歷了剛開始村民的不理解,甚至謾罵,到後面緩和關係,再到最後村民主動保護山林的過程。

鄧啟飈介紹,在黑白水林業局下設的八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管理所中,甲子天保所是與玉龍雪山景區聯繫最緊密的,景區公路以上屬於玉龍雪山自然保護區管理範圍,而公路以下就是甲子天保所的管護林地。在管護區內,不僅遊客集中,而且還分佈著14個自然村,管護難度大,稍有不慎就會直接威脅到玉龍雪山的安全。管護區內一草一木都關乎玉龍雪山這個5A級景區,責任十分重大,為了保護好麗江的這座“金山”,他們所可沒少付出心血。

“剛開始說禁止砍伐樹木,破壞環境,周圍的老百姓都不理解,覺得你這是不給大家活路啊,看見你就罵。”鄧啟飈笑著說,“因為以前大家生活很苦,只能靠打野味、挖野菜、砍樹換錢來填飽肚子,到後面經過我們主動宣傳之後,村民瞭解到雪山是全國有名的旅遊勝地,保護好林子也就是保護好雪山,也會讓大家的生活跟著好起來,這才改變了大家砍樹的想法。”

“尤其是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之後,玉龍雪山的自然生態得到了全面恢復,來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給周圍村民帶來的收入也越來越多。村子的老老小小都知道了保護林子、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大家都說要好好守住這座‘金山’,讓更多的動物來林子安家”。”

防火期每天都要巡護180公里

為了從根本上做好護林防火和林政資源管理工作,鄧啟飈所在的甲子天保所積極參與所在地村規民約的制定工作,提出護林防火和林政資源管理方面的意見,對群眾愛林護林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天保所的提議,行政村將上級撥給的旅遊反哺資金的分配發放與護林防火工作掛勾,也增強了群眾的自覺防火意識。

但這並不意味著護林防火的工作就輕鬆很多。“防火期的7個月,全所每天合計巡護里程都在180公里以上,一年下來,累計巡護里程都在3.5萬公里以上。”鄧啟飈介紹,天保所11名管護員管護著13.41萬畝森林。而火災是森林的天敵,巡護是防止火災發生,保護森林有效的辦法之一。為此,鄧啟飈和同事們採用車巡、步巡相結合的方式,切實加大巡護力度,確保不留死角。

由於長期在海拔高、氣候寒冷的甲子天保所工作,鄧啟飈養成了每天都要喝點酒禦寒的習慣。但在白天,他從來都是滴酒不沾。到了晚上確認森林不會有事以後,他才在入睡前喝上兩口去去寒氣。他說:“只有看到管護的森林安然無恙了,才能放心地睡上一個安穩覺。”

為做好護林防火工作,天保所與玉龍山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玉龍雪山景區管委會建立了聯防、連動機制,積極參加景區周邊森林火情撲救,確保了景區森林安全。如今,甲子天保所的管護區林木蔥鬱,生機盎然,綠水長流,給玉龍雪山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最美林业故事」丽江玉龙雪山里的野生动物多了 护林员邓师傅很开心
「最美林业故事」丽江玉龙雪山里的野生动物多了 护林员邓师傅很开心
「最美林业故事」丽江玉龙雪山里的野生动物多了 护林员邓师傅很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