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三北工程的綠色答卷

今年春季,三北各地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為主線,大力推動三北工程建設高起點謀劃、大規模推進、高質量發展。據調度統計,截至目前,工程建設已完成造林527.79萬畝,佔年度計劃任務的63.76%,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是大規模國土綠化正在成為工程建設的新趨勢。三北各地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各級黨委、政府抓林業生態建設的站位之高、規模之大、措施之硬前所未有。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甘肅、青海、寧夏等省(區)黨委、政府召開大規模國土綠化動員會議,制定出臺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考核獎懲等措施,壓實了造林綠化目標責任制。青海省提出今後3年每年完成造林400萬畝,大幅提升大美青海綠色顏值。山西省啟動“兩山”(太行山、呂梁山)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計劃從今年起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1100萬畝,到2025年實現宜林荒山基本綠化。寧夏作出實施生態立區的重大決策,確定未來五年完成造林500萬畝的奮鬥目標,今春已完成造林97.4萬畝。甘肅慶陽市圍繞“再造一個子午嶺”的目標,依託元城河流域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建設,近三年共完成造林300多萬畝。河北省出臺了《造林綠化條例》,將造林綠化列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體系,作為省委、省政府年度重點工作大督查的重要內容,實行嚴格考核獎懲。

新时代三北工程的绿色答卷

子午嶺

二是高質量發展正在成為工程建設的新常態。三北各地堅持把推動工程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作為工程建設的主導目標,不斷創新質量理念,強化質量管理,著力提升工程質量和效益。河北省雄安新區提出建設“千年秀林”的發展理念,優選70多個長壽、珍貴、鄉土樹種,採用隨機的散點曲線方式栽植,建近自然之林;精心選擇主打樹種,編制了《造林工作手冊》,嚴格規範造林工藝、工序、標準,建高質量之林;為每株苗木定做專屬二維碼“身份證”,實行全生命週期管理,建數字之林。內蒙古通遼市打破過去楊樹一統天下的格局,積極發展元寶楓、衛茅、文冠果、海棠等珍貴用材樹種和經濟樹種,統籌治沙與致富協調發展。同時強化質量管理,全部推行機械開溝、專業隊造林、按株驗收等措施,造林成活率顯著提升。黑龍江、遼寧、甘肅等省強化春季造林督查和指導,派出多個督查組深入工程一線督查造林質量和進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質量明顯提升。

新时代三北工程的绿色答卷

元寶楓

三是打造美麗鄉村正在成為工程建設的新亮點。各地積極探索工程建設與鄉村振興的最佳結合點,以擴綠增量為重點,著力打造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新疆自治區林業廳劃撥專項資金500萬元,選取7個村推進鄉村綠化美化試點工程,探索路子,積累經驗。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實現每個縣城建成一個市民休閒公園的基礎上,從今年開始每年建設20個美麗小城鎮,100個美麗村莊,打造“塞上新居”。河北大城縣集中打造154個綠美示範村,在16個城控村各建成不低於3000平方米遊園廣場,鄉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四是創新驅動正在成為工程建設的新動能。各地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不斷創新工程建設投入機制、建設機制等,著力培育工程發展新動能。青海省組建了省林業生態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融資政策性貸款5億元。同時,省政府出臺造林綠化優惠政策,允許參與綠化造林的社會主體拿出15%的承包造林地,用於林業生產服務、森林經營、旅遊、林下經濟等項目發展,吸引了一大批民營企業投身造林綠化事業。甘肅省政府出臺《關於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實施意見》,鼓勵和引導農戶採取轉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全省累計流轉林地464萬畝,湧現出了800多家家庭林場,3000多個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造林大戶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河北省霸州市以財政資金為槓桿,吸引18家企業集團參與造林綠化,今春已落實造林資金4.3億元,高標準完成造林6萬畝。

五是綠色惠民正在成為工程建設的新指向。三北各地在加強生態建設的同時,通過積極發展特色林果業、傾斜林業投資項目、依靠生態工程脫貧致富等方式,讓綠色為群眾創造更多紅利,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青海省積極推進生態旅遊、林下種養、種苗繁育等特色產業,帶動16.32萬戶農牧民年增收6700元;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設置生態公益管護崗位1.66萬個,直接發放各類林業獎補資金49.3億元,帶動近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甘肅靜寧把特色林果產業作為精準脫貧的支柱產業,大力實施以蘋果為主的特色林果全覆蓋戰略,建成百萬畝蘋果大縣。2017年農民人均果品收入4900元,占人均收入的89%,全縣有15.4萬人依靠果品產業穩定脫貧。河北省將三北工程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在貧困地區扶持建設了25個萬畝優質果品基地、50個省級林果觀光采摘示範園區,並選聘護林員2.7萬人,帶動3萬多戶精準脫貧。山西省呂梁市推行“購買式造林、合作社造林、訂單式造林”等造林、管護、經營一體化模式,重點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傾斜,今年計劃完成荒山造林100萬畝,將帶動50萬人增收,6萬人脫貧。

新时代三北工程的绿色答卷

從各地的發展來看,工程建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工程投入水平有待提高。隨著工程進入“啃硬骨頭”階段,造林成本越來越高,現行的中央投資標準遠遠不能滿足工程實際需要。二是林農、林牧等矛盾影響工程深入推進。工程區一些地方,特別是東北糧食主產區和傳統農牧交錯區,由於林地、農地、草原劃界不清,存在 “一地兩證”、地類交叉重疊等現象,林農、林牧矛盾較為突出,給基層造林組織施工和建設成果鞏固帶來困難,亟待需要規範。

新时代三北工程的绿色答卷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大工程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造林中央補助標準,並將新造林補植補造、林木後期管護等費用納入中央投資範疇;逐步探索建立三北工程中央全額投資管理政策機制,以適應新時代工程發展要求。

二是切實解決林農、林牧等矛盾。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來對待,整體納入三北工程建設範疇,實行系統治理,整體修復。

三是加快工程建設提質增效。加大三北工程退化林分修復、灌木平茬復壯、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建設力度,擴大實施範圍,增加建設任務,提高投資標準,推動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

新时代三北工程的绿色答卷

(三北局 馬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