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影響古代戰爭結局的偶然性因素?它們的作用有多大?

範才茂

說一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事情吧。

奧斯曼帝國強大起來後,開始了其開掛的征服史,最主要的對手就是東羅馬帝國。

土耳其國王穆罕默德二世帶著二十萬的大軍圍攻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這可以說是真主對上帝的戰爭。實力幾乎是一邊倒的,因為君士坦丁堡裡只有八千名守兵,但是,這個堡修得極為堅固,又有大海的天險,所以易守難攻,土耳其調了大炮過去,依然沒法攻破城牆。

這時候,穆罕默德二世想出了一個絕招,從海上進攻城堡,這樣可以用船上的大炮去轟,但是要從海面進攻,就必須進入海灣,而海灣口有人家的鐵鏈,根本過不去,土耳其攻了數次都沒有成功。

那怎麼辦?穆罕默德的辦法是讓船不走水路,而是翻過山,從山上進入到內海。

但船怎麼爬山呢?

修路,然後鋪滾木,靠著牛拉人推把船翻過了山,駛到了內海。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堡確實太厚了,就是這樣也轟不上,土耳其的士兵衝了數次,也沒有成功,但真主之門終於打開了。

在攻上城後,奧斯曼的一名士兵意外發現,城上的一個門沒有關。土耳其人喜出望外,蜂湧而入,就此拿下了上帝的城堡。

東羅馬帝國滅亡了,君士坦丁堡成了伊斯坦布爾,成為了奧斯曼帝國西進的橋頭堡,以此為基礎,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東征西戰,控制了裡海地中海印度洋幾乎所有的航路。

失去了航路的西方國家,只好別闢蹊徑,於是,西班牙的哥倫布出發了,去尋找另一條通往印度的海路,結果,他們發現了美州。

世界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就此來臨。

這是西方的,中國同樣有一個影響世界的偶然事件,就是蒙古帝國的蒙哥汗在進攻川東釣魚山時,被不知名的小兵射死,蒙哥一死,蒙古帝國正在進行的第三次西征也停止了,當時,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已經打到了阿拉伯,準備進軍埃及,聽到消息後,直接率領主力回國搶汗位。

蒙古帝國的大擴張就此達到頂點,此後開始走向穩定。


腦洞歷史觀


我認為明朝的土木堡之變算一個吧。

明正統十四年,後元分裂出來的蒙古瓦剌部落逐漸強大起來,首領也先派人上貢馬匹,派人2000餘人,要求賞賜。明朝宦官王振是從小教導明朝皇帝英宗的老師,態度高傲不肯多給賞賜,於是瓦剌首領也先聯合蒙古其他部落興兵進犯明朝。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明英宗不顧群臣反對,決意御駕親征。

一路上軍政大事都由王振一人決斷,組織混亂。蒙古瓦剌軍故意後退,引明軍進攻。王振不顧安危,決意北上。在前方遭到敵人打擊失敗後,慌忙撤退。在撤退途中又想皇帝去自己的家鄉顯擺一下,途中多次改變行軍路線,原因是怕踩壞家鄉的莊稼,可笑吧?讓瓦剌敵軍有了追趕的時間。在一個叫土木堡的高地,明英宗被俘,身邊的將士都戰死,只有幾個太監跟隨在旁。史稱土木堡之變。

一個強大的、綜合國力遠超瓦剌的明朝,居然敗在瓦剌之手,從此明朝對北方遊牧民族從進攻轉為防守,再也無力北上殺敵,這也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春風得憶3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影響戰爭結局的偶然性因素自然首先想到了天氣。

由於與別的女人廝混氣得自己的老婆興平公主鬱鬱而終,人家好歹也是遼朝皇帝的姐姐啊,李元昊算是和遼興宗結下了樑子,後來李元昊公然支持契丹境內的党項部落反叛,甚至殺了遼國的問罪使臣,兩國之間終於正式開戰了。一開始,遼軍勢如破竹,在賀蘭山北麓把輕敵的西夏軍隊殺得大敗。李元昊連忙認錯求和但遭到了耶律宗真的拒絕。這位西夏皇帝乾脆堅壁清野,一路撤退一路燒,使得遼朝的軍糧補給成了大問題。李元昊再次遣使詐降,正當遼朝君臣在營帳內商議時,西夏軍隊突然來襲。儘管一開始被打了個猝不及防,但遼軍在調整過後依舊又把西夏軍隊殺得敗退。正當遼軍想繼續追擊時,忽然狂風大起,黃沙漫天,沒經歷過西北地區荒漠風沙天氣的契丹軍隊頓時軍心大亂,受到對這種環境習以為常的西夏軍隊的反擊,最終大敗而歸。在這場戰役中,風沙天氣環境的突變可以說是西夏軍的大功臣。

同樣類似的還有當初拜占庭與阿拉伯人的雅穆克河谷之戰,也很有意思,大家感興趣的可以自己看看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