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人類發展的西方哲學思想

1.洛克

洛克(1632—1705)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哲學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論》《人類理解論》《教育漫話》《貧窮兒童勞動學校計劃》。本書所選內容集中反映了洛克關於教育的作用、知識的來源、德智體教育等方面的觀點。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紳士教育。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紳士,即有道德、有學問、有禮貌的人。為此,洛克提出了一套包括德、智、體等在內的教育內容和實施辦法。他認為,體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紳士首先要有強壯的體魄,能吃苦耐勞;德育是第一位的;智育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可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但其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洛克還提出了包含大量實用知識在內的教學科目及具體的教學方法。洛克的教育思想對近代西方特別是18世紀的法國教育影響很大。他的紳士教育理論較之封建的、宗教的教育是一大進步,符合當時英國資產階級利益。但是,洛克的思想具有妥協性。他的唯物史觀不徹底,仍然相信上帝;他歧視勞動人民,主張為他們設立勞動學校,等等。


影響人類發展的西方哲學思想

2.亞當•斯密

第一次百接對教育具有生產性和經濟意義進行論述的人,首惟17世紀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傑出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建立者亞當•斯密。他首次把人的經驗、知識、能力看做是國民財富的重要內容和發展生產的重要因素。認為"人類的才能與其他任何種類的資本,同樣是重要的生產手段"。其主要思想體現在《國富論》(1776)當中。在亞當•斯密看來,教育和訓練具有經濟意義。他指出:“學習一種才能,須受教育,須進學校,須做學徒。所費不少。這些才能,對於他個人自然是財產的一部分,對於他所屬的社會,也是財產的一部分。工人增進熟練程度,可和便利勞動、節約勞動的機器和工具同樣看做是社會上的固定資本。學習的時候,固然要花一筆費用,但這種費用,可以得到償還,賺取利潤。”他還指出:“一種費去許多工夫和時間才學會的需要特殊技巧和熟練的職業,可以說等於一臺高價機器。學會這種職業的人,在從事工作的時候,必然期望,除獲得普通勞動工資外,還收回全部學費,並至少取得普通利潤。而且,考慮到人的壽命長短極不確定,所以還必須在適當期間內做到這一點,正如考慮到機器的比較確定的壽命,必須於適當期間內收回成本和取得利潤那樣。熟練勞動工資和一般勞動工資之間的差異,就基於這個原則。”


影響人類發展的西方哲學思想

3.裴斯泰洛齊

瑞士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裴斯泰洛齊(1746一1827)關於勞動是人民群眾生活的中心,因此生產勞動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的中心,他關於教育是從勞動人民中產生的,因此教育應該和勞動人民的要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全面地發展兒童的勞動能力的思想,他關於“使學習與手工勞動相聯繫,學校與工場相聯繫,使他們合而為一……一方面是學習,另一方面是手工勞動”(《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第203頁)這一教育和生產勞動聯繫和結合的思想,他關於通過群眾性學校培養有文化的勞動者的教育思想,都是大機器生產出現前(從他生活的國度看)現代教育思想最傑出的表現,他的這一民主主義的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發展有極重要的影響。
影響人類發展的西方哲學思想

4.朱利安

毫無疑問,第一次以相當完整的方式同時論及比較教育的學術性和實踐性的人,當屬朱利安。此外,他還為比較教育提出了一種無疑獨立於其他學科的認識論。馬可-安託萬•巴黎的朱利安,1775年3月10日生於巴黎。給他取這個名字,是為了不與他父親的名字(德龍的朱利安)相混淆。巴黎的朱利安總是朝氣蓬勃,一直對政治和新聞有極大興趣,儘管他不久對教育問題同樣表現出了明顯的愛好。他首先是一個啟蒙運動思想家,擁護典型的理性主義理想,傾向於當時流行的民族主義。然而,這並不妨礙他堅持以廣闊的世界主義的觀點考察文化和社會制度;這種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在法國國內外的多次旅行。從1808年起,他的主要注意力明顯地轉向了教育。這一年,他出版了一部名為《體育、德育和智育概論》的著作;這部著作文字過於繁瑣,內容過於空泛。儘管如此,該書表現出不同尋常的特點,大膽地提出了許多革新建議。1810年,他考察了裴斯泰洛齊的伊弗東學院,並對裴斯泰洛齊及其獨創的教學方法產生了很深的印象。兩年後,他出版了名為《裴斯泰洛齊教育方法的精髓》。朱利安把他的兩個7歲的兒子留在伊弗東,這也說明他對該學校十分讚賞。

5.盧梭

盧梭(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他的《愛彌兒》是構思20年和撰寫3年於1762年出版的不朽之作。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指出舊教育的失敗,同時,積極地提出了建設新教育的系統的方案。《愛彌兒》一書分為五卷,其主線索是迴歸自然,發展天性。文體是夾敘夾議的小說。前四卷指出當時男子教育的荒謬,提出自然主義的改革方案;第五卷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設想。盧梭認為,兒童在幼年時期應該在鄉村的自然中進行教育,應該讀的惟一的書是《魯濱遜飄流記》,應該學的工藝是木工;女子的教育應該以賢妻良母為宗旨;教育中,應該把兒童看做兒童,而不能看做成人,要尊重兒童的天性,要啟發誘導,對兒童的錯誤應該用自然後果法進行教育等。
影響人類發展的西方哲學思想

6.愛爾維修

愛爾維修(1715-1771),系法國哲學家。生於巴黎一位醫生家庭,曾在耶穌會的學院受過教育,1738年成為包稅官。他看到社會不公,立志為社會謀福利,開始探討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及教育等問題。1758年出版《論精神》一書,反對宗教和當時的統治制度,引起巨大反響。該書短期內印了50次,並譯成歐洲主要文字。因教皇等人的反對,該書雖三次刪改,仍被當眾焚燬。其《論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寫成於1767年,因怕受迫害而未發表。1773年一俄國人為其發表該書,但被禁止在俄發售。愛爾維修認為人的天賦智慧平等,入的理性和知識來自後天的教育,天才是教育的創造物,人人都應該有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權利。愛爾維修認為教育萬能,人受了什麼樣的教育,就變成什麼樣的人。愛爾維修反對教會干預教育,主張教育世俗化,用公共教育培養能把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結合起來的愛國主義者。愛爾維修主張重視科學教育和體育,使兒童健康、強壯,能真正享受幸福生活。

7.赫爾巴特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1776—1841)也是現代教育思想的一個著名代表。他的貢獻就在於從資產階級的立場闡明瞭教育的目的,研究和闡述了教學過程、它的階段性及某些規律,並闡述了教育過程和對兒童的管理等一系列問題。赫爾巴特是古典學科和古典文科中學的擁護者。他的教育思想是對古典文科中學轉向現代學校的教育經驗的總結。他偏愛古典文科中學,但也主張辦好實科中學和群眾性的國民學校。他偏愛古典學科,但也主張設立現代學科,包括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赫爾巴特是重視系統知識的學習、重視教師的作用和重視教科書的作用的著名教育家之一。他是現代教育思想中古典派和傳統派的著名代表。他的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發展有極重要的影響。


影響人類發展的西方哲學思想

8.歐文

英國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1778—1856)同時還是一位現代教育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實驗家。生於威爾士一個手工業者家庭。9歲離家,自謀生計,自學成才。1800年1月擔任蘇格蘭新拉納克紗廠經理,推行改革計劃,如改善工人福利,為工人創辦性格形成學院(新館),即從幼兒學校直至成人業餘教育在內的教育機構,等等。其改革實驗一度獲得很大成功。1824年去美國試辦共產主義新村──“新和諧”村,結果失敗。在他生活的時代,英國的現代工業已發展起來,社會矛盾也十分尖銳。他同時作為一位企業家,對現代生產和現代科學的作用以及對現代社會的問題十分敏感。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已經遠遠超出其他空想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們對現代生產和現代社會萌芽時期的教育的反映的那些教育思想。他不但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病,同時也看到科學和大生產的力量。他看到“科學或機械與化學力量每有增加,都直接造成財富的增加”(《歐文選集》上卷,第299頁),感到科學的“增長是沒有止境的,它的發展能力也將隨著它的增長而擴大”(同上,下卷,第52頁),他還看到“某些人的勞動比其他人的勞動的價值大得多,這主要是他們所受的教育造成的”(同上,上卷,第181頁)。因而,他認為,“必須擬定方法,使貧民子女受到最有用的教育”。(同上)“培養他們的德、智、體、行方面的品質,把他們教育成全面發展的人”(同上,下卷,第13頁)。正是基於改造社會的目標和上述這樣的認識,他舉辦了公共、免費和普及的幼兒教育和初等教育,在小學裡開設了比當時英國小學更廣泛的課程,如本族語、算術、地理、歷史、自然等,取消宗教課。他十分重視勞動教育,把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了起來,兒童根據年齡和體力要參加一些生產勞動,但禁止十歲以下兒童受僱做工,十歲以上兒童的勞動受到了嚴格的時間限制(六小時以下)。他還主張兒童學習一些園藝、農業、手藝和生產技藝。歐文的教育思想對馬克思的教育思想和後來的教育實踐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實踐都有重要影響。

9.福祿培爾

福祿培爾(1782-1852),德國教育家,其教育理論以德國古典哲學和早期進化思想為主要根據,以裴斯泰洛齊的教育主張為教育思想的主要淵源。《人的教育》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反映了他對於哲學和教育學的基本觀點。在《人的教育》中,福祿培爾把“統一”或上帝的精神看做萬物的本質和原因,而教育的實質和任務在於幫助人自由和自覺地表現他的神的本質,認識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統一。他肯定人性本善,要求順應自然進行教育。他以辯證的眼光把人的教育描述為一個分階段的、連續不斷的和由不完善到完善的發展過程。《人的教育》第一至四章分述人的發展的各個階段的不同特徵和教育的主要任務。福祿培爾強調家庭生活尤其是母親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重視自我活動和遊戲的教育價值,並探討了學校教育的課程問題,其特點是將手工和藝術課列入學校課程。此外,在第四章第四節“空間表現’中所反映的主張為後來恩物遊戲奠定了理論基礎。由於唯心主義世界觀的侷限,福祿培爾的教育理論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同時,受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他不能科學地解釋兒童發展的特點。
影響人類發展的西方哲學思想

10.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1790—1866),德國教育家。《德國教師培養指南》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其中第一篇總論部分為他的手筆;第二篇專論部分則是合著(中學和師範學校教師)的手筆,繫有關各科教學法性質的論文。第斯多惠反對德國教育目的中存在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傾向和濃厚的宗教色彩,提出“全人教育”的理想。他把“自動性”視為人的發展的主觀基礎,而以社會中的真、善、美為教育的客觀基礎,認為兩者結合才算是培養了“全人”。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自然適應性原則和文化適應性原則,認為教育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規律。他的有關思想符合自裴斯泰洛齊以來教育心理學化的趨勢,但他對於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具體觀點則受到當時心理學發展水平的侷限。作為自然適應性原則的補充,第斯多惠提出文化適應性原則,這是裝斯泰洛齊關於使人發展並達到完善的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他認為,人的自然本性的發展不能在真空中進行,教育必須適應社會文化的狀況。但他尚未意識到文化和自然兩個原則的實質關係是目的和手段的關係,即沒有認識到適應自然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文化,而把自然適應性原則放在主導地位。第斯多惠論述了教學的形式目的和實質目的的關係問題。他認為,這兩個目的並非相互排斥,而是緊密聯繫的。在正確組織教學的情況下,兩個目的均可達到。但他更為重視教學的形式目的,指出在學校中還有單純的熟讀死記的遺蹟,就無論如何不應放棄關於教學的形式方向這一思想。第斯多惠被譽為“德國教師的教師”和“德國的裴斯泰洛齊”。他所提出的教學法原則成為19世紀中葉德國教育界研究各科教學法的指導原則。他被認為是誇美紐斯和裴斯泰洛齊逝世以後西方最偉大的教學論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