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潮:部編教材第一學段寫字教學的學理分析

摘 要:部編教材非常重視寫字教學:直指寫字現狀,直接寫字指導,直面寫字素養。本文對部編教材第一學段寫字教學進行初步的學理分析,包括寫字起點分析、寫字難點分析和寫字特點分析。通過“點對點”的分析,為寫字教學實踐提供一些必要的學理支持和學理解釋。

關鍵詞:部編教材 學理分析 寫字教學 起點 難點 特點

“字如其人”“見字如面”都說明了寫字的重要性。第一學段為小學生寫字之始,是寫字教學的關鍵時期,理應頂層設計,科學應對。對寫字教材的編寫、 寫字教學的實施和寫字教學的評價等都需要學理上的理據支持,及進行學理上的合理解釋。下面試圖對第一學段寫字起點、寫字難點和寫字特點進行學理分 析,並提出一些寫字教學建議。

一、寫字起點分析

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認為,學生有兩級水平:一是學生自主能達到的“現有水平”,二是經過教學後達到的“最近水平”,兩者 之間的距離叫“最近發展區”。教學就是基於“現有水平”,達到“最近水平”,不斷擴大“最近發展區”的活動。據此,對“現有水平”這個學習起點詳細分析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學起於基”,學習是基於學習起點的連續性活動,有效的學習必然是建立在瞭解學習起點的基礎之上的。對第一學段寫字教學中學生的現有水平的“寫字起點”可作以下分析:

1.學習起程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人生的一個轉折和飛躍。初入學的小學生具有特殊的、矛盾的心理狀態,語文教 學必須給予關注,寫字教學也必須給予考慮。

(1)有學習需求但力不從心。初入學的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有一種天然的探究慾望,但是, 他們年齡小,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有眾多侷限,尚不能滿足日益變化的學習需求。從人的身心發展看,手指的生理發育是最緩慢的,水平也是最低的。初入學的小學生的手指發育水平更不成熟,寫字的操作性和準確性都較差。所以,初入學的小學生很想把字寫好, 但又很難寫好。這是由小學生的生理發展特點決定的。

(2)有活動能量但不合規範。小學生好動活潑,充滿活力,但是,做事隨意妄為,缺少基本的規範要求。 從寫字看,他們喜歡依樣畫葫蘆,匆匆起筆,快快運筆, 草草收筆,快速寫成。而對寫字姿勢、執筆方法、寫字順序不屑一顧,置之不理。如果對寫字規範不加註意和重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不良的寫字習慣。

(3)有成就感但缺乏意志力。小學生有很強的成就感和榮譽感,但性情急躁,急於求成,缺乏堅持性和意志力。“字無百日功”,說的是寫字沒有一百天以上的堅持是寫不好的。寫字教學是一個培養意志力的活動。寫字貴在堅持,貴在毅力。

2.識字起初

在很大程度上,部編教材第一學段的寫字教學是 與識字教學同期、同步進行的。妥帖處理好識字與寫字的關係,就是很有必要的了。下面著重分析與識字教學有關的寫字教學的3個命題:

(1)寫字教學的基礎。識字和寫字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活動,目標各異,要求不同。但是,識字是寫字的基礎,沒有識字,則寫字無從談起,沒有寫字,則識字不完整也無法落實。所以,要對識字教學進行“基礎研究”,諸如:識字的量、識字的型,為寫字打好基 礎。如:不同的識字字型,則其涉及的寫字結構是不同的。這種對應關係,說明了寫字對識字的依賴性特點。

(2)寫字教學的功能。小學寫字教學具有多種重要功能,除了文化的、審美的、哲學、心理學意義外, 其最大的作用在於鞏固所學字的字形,為運用漢字 (寫詞、造句、寫文)打好基礎。所以,在識字起初,寫字教學與識字教學就緊密聯繫在一起了。從學習過程看,一個漢字的學習要經歷“讀準字音→瞭解詞義 →認清字形→正確書寫→學習運用”五個階段,其中的“正確書寫”是漢字從感知、理解到鞏固、運用的關鍵環節。如果不會書寫漢字,識字就無法鞏固,也就無法在書面語言中進行運用。

(3)寫字教學的課型。小學寫字課有兩種課型: 一種是“識字型寫字課”。這種課型一般為語文課堂 教學的一個環節,稱為微課。主要是在識字後的一個 鞏固環節。通過書寫進一步鞏固、落實所學的漢字。 這是識字意義上的寫字。另一種是“書法型寫字課”。 這種課型一般為單獨的一節完整課,常被稱為“書法 課”。其目的主要是把字寫得美觀,有藝術性,它講究 書法的一些特質要求。第一學段的寫字教學當然是一 種“識字型寫字課”了。

3.寫字起步

寫字教學有本身的特點和要求,從學習起點看,要引導學生走好寫字起步的“三步曲”:

第一步,用好寫字格。部編教材在學生第一次寫字時就明確地呈現了“認識田字格”欄目,見一年級 上冊第 8 頁。指導學生認識田字格,認識橫中線與豎中線,並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認識田字格、 用好田字格是小學生開始學習寫字必然要經歷的第 一步。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掌握漢字的整體佈局和結 構框架。

第二步,學好新筆畫。如果說“認識田字格”是 為了寫好字的整體結構,那麼“練好新筆畫”就是寫好字的局部細節。漢字是由各種各樣的筆畫組成的, 寫好筆畫是寫字的基本功,要在第一學段正確認識,並逐一熟練掌握。

一是集中呈現基本筆畫。部編教材把“點、橫、豎、 撇、捺、提、折、鉤”這八種最基本的筆畫提前集中放置到第一個識字單元裡。就是說,在學生學寫字之初就將筆畫集中呈現。這就把寫字與學習筆畫緊密聯繫起來了,有利於寫字基本功的培養。

二是用紅色標註新學筆畫。在部編教材中,改變了新學筆畫的呈現方式。每逢新筆畫,都會在相應字田字格的左上方出現,不再像過去的教材那樣佔用田字格,而且用紅色將順序、筆畫標註出來。用醒目的紅色標註的順序、筆畫能夠幫助剛入學的學生清晰地觀察筆順,便於按筆順規範寫字。

三是增加一種新的筆畫。相對於以前教材的筆畫要求,部編教材增加了對“斜鉤”的認識和掌握。

第三步,練好筆順和字樣。上世紀 30 年代,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掌握筆順有助於提高寫字的速度和效果。特別是為以後學習行書、草書等字體打好基礎。 為此,部編教材在一年級“語文園地”中專設“書寫提示”欄目,一上、一下主要是提示寫字筆順,各3次。 二上主要是提示漢字結構,也安排了3次。

都說“人有人樣,字有字樣”。這裡的“字樣”包 括寫字姿勢、執筆方法和漢字樣式。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在“書面提示”中就第一次提出了“坐端正,握好筆”的要求,實際上就是明確對坐姿與握姿作出了要求。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在“書面提示”中再次提出了“寫字時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和執筆姿勢”。漢字是長方體字型,筆畫橫平豎直,要寫得有模有樣。

二、寫字難點分析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小學生識字過程中認識字形是難點,而寫字又是難中之難。如何突破寫字這一難題,值得深入研究。

1.寫字的核心素養

關於寫字的核心素養的確定就是一大難題。根據筆者對於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內涵的解讀,可以嘗試把小學寫字的核心素養規定為:

汪 潮:部編教材第一學段寫字教學的學理分析

2.寫字的教學內容

泱泱漢字,茫茫字海,識寫難以入手。關於寫字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確定也是難題之一。《語文課程標準》明文規定了“300基本字表”。先認先寫“300 基本字表”中的漢字,就能逐步發展識字、寫字能力。 部編教材一年級上、下冊,要求用硬筆書寫的300個 字中有225個都是“300基本字表”中的字。剩下的75個字絕大部分的部件也是在“字表”中出現過的。部編教材第一學段要求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8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

汪 潮:部編教材第一學段寫字教學的學理分析

縱觀現有教材的寫字教學內容,建議適時、適量、 適度地增加字形結構形狀、寫字運筆圖例、書法文化欣賞等方面的內容。

3.寫字的學習難點

明確寫字的學習難點,有助於加強寫字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學習效率。

(1)寫字姿勢的養成。一般人總認為:寫字技能是硬任務,而寫字姿勢是軟任務,在寫字教學中很容易忽視對寫字姿勢的關注和培養。這就使得當下語文 課堂上學生的寫字姿勢不令人滿意:坐姿東倒西歪者有之,執筆雜亂無章者有之,寫字本破爛不堪者有 之……寫字姿勢直接影響寫字水平,姿勢的缺陷往往影響寫字效果。更為嚴重的是,不良的姿勢會長久保持,影響人的一生。所以,寫字姿勢不是小事,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2)漢字結構的掌握。漢字由筆畫、部件和結構組成。從總體上看,漢字結構是寫字的難點。而形態結構的把握需要學生整體感知、立體思維,並具備審美能力,而這些都是小學生缺少的,因而成為書寫漢 字的難關。字的形體結構由簡單到複雜,包括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等。在這些結構中,左右結構的字是書寫的難點。很多錯別字都是出現在左右結構的錯誤上。建議教材中的“語文 園地”適時展示漢字結構組合的塊狀圖形,便於學生形象感知。

(3)寫字習慣的培養。“書,心畫也”。寫字不只 是一種技能,而且也是一種心態,一種習慣。所以,寫字能與人的心態聯繫在一起,正所謂“字如其人”。 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起於規範,貴在堅持。而這也是剛入學的小學生所缺乏的。所以,二年級上冊教材在 “語文園地八”的“書寫指導”中就提出“先看後寫, 才能減少修改次數,保持頁面整潔”。“先看後寫”就是一種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寫字特點分析

1.多認少寫

本套教材對於識字寫字的安排,遵循課程標準提出的“低年級階段學生‘會認’與‘會寫’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這就是部編教材著名的“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教學策略。 這個策略具有生理學、心理學上的依據。從生理學上看,初入學的小學生手指發育水平緩慢,不易控制手指的精細活動,很難長時間進行書寫活動。從心理學上看,識字、寫字分別遵循不同的認知規律。一 般來說,識字的難度與筆畫的多少基本無關,有時甚至由於筆畫較多的漢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從而使其更易識記。而寫字則與之高度相關。再從認字、寫字與閱讀的關係來看,“多認少寫”可以促使學生在 不加重負擔的情況之下,大量認字,儘早閱讀,體會閱讀的快樂和興趣。

(1)減少一年級的寫字量。部編教材一年級上冊要求學生會寫100個字,下冊要求會寫200個字。比 過去教材的35 個字少了50個字。

(2)減少重複書寫的次數。部編教材對每個字重複練寫的次數都是三次,一年級上冊描紅兩遍,獨立練習一遍。而過去教材重複練寫的次數最多高達七 次。一年級下冊描紅一遍,獨立練寫兩遍,這與過去教材是一致的。

(3)減少描寫印刷體。硬筆寫字之目的主要是個體在書面語言表達中進行實際書寫運用。小學生硬筆寫字具有很強的生活性、應用性。所以,小學生寫字 要從描寫印刷體起步,但要減少描寫印刷體,逐步過渡到描寫手寫體。建議從二年級開始,在教材的“書寫指導”欄目中編入著名書法家的楷書的手寫體,提 供給學生進行描紅練習。

2.寫字指導

如前所述,第一學段的學生寫字剛剛起步,既沒有常識,又缺乏經驗,教師對他們的寫字指導就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此時學生的書寫活動不應是隨意寫, 而應該呈現教師“導寫”的態勢。

(1)“書寫提示”欄目。部編教材在“語文園地” 中設置了專門的“書寫提示”欄目,這在小學語文教材編寫史上是第一次。旨在讓學生每一次學習一種漢 字筆順書寫規則,為學生寫字提供操作規則要求。書寫提示主要是筆順規則的重點提示,其中一年級上冊教材3次,一年級下冊教材3次。“無規矩不成方圓”, “先入為主”,所以,在學生寫字初期對其進行“書寫 提示”是很有指向意義的。 (2)“小貼士”要求。部編教材把學生要達成的書寫要求具體地用“小貼士”的形式呈現。已出版的一年級上冊、一年級下冊教材各出現3次寫字“小貼士”。例如,一年級上冊第8頁對漢字在田字格中所 居的位置,第16頁對坐姿、握姿,從上到下、先橫後豎的筆順規則,第 77 頁從左到右、先撇後捺的筆順規 則。二年級上冊教材也安排了3次寫字“小貼士”。

(3)教師示範寫字。學生寫字之始,其形必陋。 這就需要教師的細心指導、諄諄善誘。一是教師的“範 寫”。對於第一次出現的筆畫、部件和結構,需要教師範寫,為學生做出示範。二是教師的“改寫”。對於學生寫錯、寫不規範的地方,需要教師用紅筆對此加以糾正和調整。三是教師的“導寫”。對於寫字初步的知識和要求,如執筆姿勢、漢字構形、運筆法則等,教師要提出具體的指導性建議和方法。

3.技能訓練

大概誰都不否認“好字是練出來的”。因為寫字是一種技能,需要進行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專項的、長期的訓練,才能使技能達到熟練化、自動化程度, 進而形成寫字技巧。當寫字成為技巧後才能快速組詞、造句和寫文。所以,寫字技巧才是書面語言運用的堅實基礎和真實保證。

(1)操作技能訓練。 寫字的操作技能涉及眾多的具體因素,這裡只探討三個問題:

①練習的“時”。這裡有三個時間指標:一是語文 課堂的寫字練習時間。《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 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二是集中練習還是分散練習。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分散時間對於寫字練習效果較好。就是說:每天練習 10 分鐘比一 週上一節寫字課,效果要好。三是業餘寫字練習的時間。教師和家長要鼓勵學生校外多練習寫字。“拿筆即是練字時”,應成為寫字練習的常態。

②練習的“序”。程序是學習內容和過程的先後排列。不同的寫字練習程序,就有不同的練習效果。 例如,正式學寫漢字筆畫之前應該先學識圖形和畫線 條,學習合體字之前應該先學獨體字,學習左右結構的字之前要先學上下結構的字。

③練習的“度”。對寫字學習跨度、坡度、速度的 設計很有必要,但也很有難度。一年上冊教材第一次寫字的內容是“一二三上”,但第二次要求寫“口耳目 手”,第三次寫的是“日田禾火”。你看,從“一二三上” 直接就跳到了“口耳目手”“日田禾火”。橫都寫不平, 馬上過渡到了橫折、彎鉤。這樣安排似乎跨度太大,坡度過陡。符合學理的安排應該是:在寫好“一二三上”後,後寫“木、禾、土”這些字,再慢慢過渡到橫折為好。如何科學地設計寫字的“度”是一個亟待研 究的重要課題。

(2)智力技能訓練。 如果學生寫字時注意力、思維、想象力都參與了, 就能把字寫好。要一邊寫一邊想、一邊想一邊寫。最好的方法是進行比較學習。特別是形近筆畫的對比。 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對於形近筆畫的掌握是書寫的難點之一,為此,部編教材在形近筆畫的對比方面做了 積極努力:一是及時對比。例如一年級上冊第 13 頁, “雲”字中的筆畫“撇折”與“山”字中的筆畫“豎折” 的對比。二是延時對比。如一年級上冊第 73 頁的“臥 鉤”與第 81 頁的“斜鉤”的對比。之所以有及時與延時之分,全由難度大小而定。撇折與豎折書寫難度小, 可以同時比較。臥鉤與斜鉤書寫的難度大,要間隔一段時間,等學生掌握以後再進行比較效果更好。筆者建議:從二年級開始,對學生一次練寫的多個字要儘可能按偏旁歸類分組,便於比較和鑑別,從寫好一個字到寫好一類字。

當小學生寫字能夠初步協調寫字與智力、情緒、 審美、生理變化等之間的關係時,就是寫字效果、效率、效益提高之日了。這就是一種寫字的“整合效應”。

(作者單位:浙江外國語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