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學生談“平等”——工科教授的心靈烏雞湯

我的學生大多來自普通家庭,學業成就靠的是刻苦努力,但在求學歷程中當然遇到過社會不公,很自然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對未來的職業競爭環境也不樂觀。他們普遍的想法是不怕公平競爭,就怕連競爭機會都不平等。

有這種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怨氣太盛會影響鬥志,久而久之就容易變成牢騷滿腹缺乏自省的人,這就很可怕了。所以我要做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把精力都用在奮鬥方面。但他們都是高考超一本線很多分的聰明成年人,對空泛的大道理早已經免疫,那咋能說服他們呢?

這就要發揮工科老師的邏輯論證能力了,下面的文字是我在跟他們閒聊甚至飯桌上的對話,我梳理了一下,煮了一碗烏雞湯,也請您嘗上一嘗。

1、眾生平等?

眾生平等是佛教的說法,其根基在於六道輪迴。此生你做盡壞事過得很爽,但下輩子就會變成豬狗被人凌虐,考察兩輩子的利弊得失,然後就可以劃等號了。

現在問題來了,你信不信輪迴?如果你信,那就不該對此生的不平等遭遇有抱怨,因為下輩子會補償回來啊。如何你不信,就說明你連眾生平等的理論基礎都不信,眾生平等個鳥啊。

即使不搞邏輯推演,僅僅觀察世間萬物,就可以得出“眾生絕對不平等”的結論,從自然社會來看,猛獸天生是吃食草動物的,食草動物天生就是被猛獸吃的,哪裡有一絲平等的樣子?

人類社會的出現把不平等更加劇了,例如雞就很悲慘,公雞生下來連一粒米都沒吃過呢,就被挑出來粉碎了,整個雞生也就結束了,少量留下來的也活不了多久,因為老了肉就不好吃了,還是處男就被抹了脖子。母雞就更慘了,生的孩子都被人吃掉,老了生不動了自己也被吃了。

相比之下寵物狗就幸福得多,鏟屎官回家後不顧自己肚子還空著,滿懷愛意地先給狗餵雞肉腸。把狗養老送終後,鏟屎官還會在犬墓貢上雞大腿。

那些認為“眾生平等”的人們,你們有誰真心考慮過雞的感受?所以說啊,眾生平等就是一句徹頭徹尾的謊言,誰還有不同意見?

2、人生而平等?

人生而平等,這是基督教的說法,原文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這句話省略了兩個單詞by God,很明顯指的就是人們被上帝造出來的平等啊。

現在問題又來了,你信不信上帝?如果你信上帝,那我就要問你了,既然上帝有“平等”的造人理念,那為什麼有的人生來就健康,而有的人生下來就畸形呢?既然上帝這麼能耐,那為什麼產品的一致性還不如一個低級木匠?

這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上帝的確是很能耐的,人家是有意識地製造生而不平等,是寫聖經的人假傳聖旨了;別一種可能是寫聖經的人沒錯,上帝的確是想平等來著,但就是手藝太潮了,導致了產品的一致性很差,而且造了這麼多年手藝也沒提高,上帝對此也很懊惱啊。無論是哪種可能,上帝造就的生而平等都是假的。

如果你不信上帝,那are created就是一句空話,“人生而平等”跟眾宗教語言一樣是不可信的。

即使不做邏輯推理,每個能正常思維的人也都知道人生而不平等,出生在偏遠貧困山區能跟出生在北上廣深比嗎?人生而不平等,而且是特別特別地不平等。

那該怎麼辦?這事沒有辦法,就跟跌倒後抱怨萬有引力一樣,抱怨生而不平等是毫無用途的,

人生而不平等才是真相,而且是毋庸置疑的真相,這事根本就不值得討論。

3、人追求平等嗎?

人追求平等嗎?當然不是,人追求的恰恰就是不平等,而且是那樣優越於他人的不平等,俗話說就是出人頭地。

城鎮居民收入比農村高,因此就不追求包含農民的全國公民平均收入了,他們追求的是與北上廣深的居民平等。北上廣深的居民也不滿意啊,他們追求的是跟富豪們平等。

北京的教育資源好,考好大學相對容易,常有二線城市出身最終在北京落戶的人感慨,我多奮鬥了十年才跟北京土著一起喝咖啡。其實出生在二線省市已經擁有太多人不具備的不平等優勢了,很多勤勞的農村人奮鬥一輩子,也未必能在二線城市買房安居。

當年抱怨教育資源不平等的學子,現在奮鬥到北京落戶了,再也不提全國高考一張捲了。這幫優秀的人材不斷脫離鄉村湧入北京,客觀上將不平等的狀態越加推向極致。

所以,結論非常清楚,人生而不平等,人們所追求的跟更高階層去平等,本質就是追求跟普羅大眾的不平等。

4、不平等了該怨誰?

常有同學憤慨:袁隆平掙再多的錢我也不嫉妒,但憑什麼貪官們也封妻廕子?我回答:他們憑的就是本事和膽量啊,能坐到高位說明他一定有過人的能耐,吹噓拍馬心狠手辣也是能耐的一種。而且明知違法亂紀有各種風險,人家就是敢幹,換你早就哆嗦了。

有同學稱他祖上幾代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解放前受欺負,到現在還受歧視,覺得社會非常不平等。我說無論古今中外,被欺負的肯定是老實人,因為欺負老實人的成本低啊,欺軟怕硬才是最合理的做法,誰讓你貴祖上窩囊了。

道德高尚並不會被欺負,老實窩囊才會被欺負,而且老實窩囊也跟道德高尚沒有關係。所以說,為了你的後代不再怨你,所以你現在就要打起精神來改換門庭,是不是這個理?

5、是不是與該不該

有些學生不同意,認為我滿肚子的叢林哲學,過於強調弱肉強食,缺乏道德理念,甚至沒有是非價值觀。

本文的前4個主題內容,確實殘酷冷血毫無溫情,行文還帶有一絲輕佻和嘲諷,居然稱貪官又有能耐膽子又大,甚至調侃人家祖輩老實窩囊,三觀一向很正的老師咋變異了?

這就引出了一對最重要的概念:“是不是”與“該不該”。年輕人最大的幼稚就是滿腦子的“該不該”,而忽略了現實社會中的“是不是”。

“該不該”是價值判斷,而“是不是”則是事實判斷,用價值原則來衡量事實真偽,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

年輕人總是理念掛帥,把一些人人平等、人格尊嚴第一等理念作為判斷是非曲直的理念基礎,這當然沒什麼不對,人若是沒有理念就成動物了。問題在於,這些理念都屬於主觀的價值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而社會現實則是客觀的存在,並不為你的理念所動。

你可能已經懵了 “說好的人人平等呢?”嗤,誰跟你說好的?人人都不平等,眾生更不平等,這才是真相。

可以在生活中幻想,但不要在幻想中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