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新專業:畢業生都非常吃香

順應大數據的熱潮,今年不少滬上高校首次招生的新專業裡,都齊刷刷出現了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從不少高校今年的就業情況看,統計學、信息管理等一些和大數據“沾邊”的專業,畢業生都非常吃香,薪資水平處於應屆生的領跑位置

不少院校今年開設的新專業踏準 “熱點”,從“新工科”“人工智能”到“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都是高度契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受到重點扶持的專業方向,而且都有學校的強勢學科作為依託

2018年上海高考分數將於明天公佈。由於實行考後填志願,對今年的應屆高三考生而言,眼下這幾天,頭等大事莫過於填好一張專業志願表。

過去,不少考生和家長面對新專業,往往很猶豫:看似名頭不錯,但是辦學實力和師資都無從考量,最後往往出於“保險”的考慮而棄選。而今年,不少大學招生辦主任則極力“吆喝”:一批“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新專業真的很不錯,建議考生大膽填報。

多所名校今年新增大數據專業

不言而喻,站在風口上的大數據專業,勢必會吸引很多考生和家長的目光。但是,高校的辦學實力究竟如何?

上海財經大學今年一口氣開設了兩個大數據專業,其中一個授予理學學位,一個授予工學學位。該校招生辦副主任彭曦介紹,今年首次招生的兩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分別隸屬於該校統計與管理學院(理學)和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工學),人才培養的具體方向各有側重。其中,授予理學學位的大數據專業,其辦學基礎是學校的統計學專業,而在成為一個獨立的新專業後,專業核心課與傳統統計學專業顯著不同,目標是培養能從事大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把握實際經濟金融運行或者商業運作規律的複合型數據科學人才。授予工科學位的大數據專業由於脫胎於計算機專業,所以專業核心課主要涵蓋數學基礎、程序設計、體系結構與數據安全、數據管理、數據分析、行業知識與應用等,重在培養能勝任大數據分析、處理、開發和研究等領域工作,特別是能以數據思維解決財經應用領域預測與決策問題的高端複合型科技人才。

今年,同濟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高校也都新增了大數據專業。

新專業踏準“熱點”,強勢學科做後盾

考生和家長很容易發現,不少院校今年開設的新專業之所以十分誘人,因為都踏準了“熱點”,從“新工科”“人工智能”到“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都是高度契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受到重點扶持的專業方向。和過去一些院校出於招生考慮而“跟風”開設的熱門專業不同,今年不少高校的新專業都有很硬的“孃家”。

上海大學今年新增的專業中,也有“智能製造工程”。該專業致力於以機器人為載體,融入人工智能技術,培養智能製造新興工程領域高端領軍人才。上大招生辦副主任汪宏斌介紹,這個新專業設置於學校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機械自動化工程系下,依託學校已入選國家 “一流學科”的一級學科——機械工程。洞察到人工智能迅猛的發展勢頭,上大今年還新增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而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兩個上大新專業都設在 “專業組1”——從去年招生情況看, “專業組1”錄取分數線在上大投放招生的幾個專業組中是最高的。

人文社科領域,不少新專業走了高端路線

除了理工科領域,今年,不少高校也在人文社科領域開設了不少優質新專業。

聚焦“一帶一路”建設所呈現的旺盛人才需求,上海外國語大學今年新增三個小語種專業,分別是捷克語、烏茲別克語和斯瓦希里語。上外招生辦主任王斌華介紹,從學校近年辦學經驗看,“一帶一路”建設明顯提高了小語種人才的就業質量。“今年新增的三個小語種專業,語言對象國都是很有發展潛力的,國家經濟實力不俗,且語言使用人口眾多。”王斌華舉例說,上外早在2015年就開設了烏茲別克語課堂,2016年烏茲別克語正式成為全校通識選修課。此外,在國內高校中,能開設烏茲別克語這類中亞語種的院校還屬鳳毛麟角,考生完全不用為就業發愁。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今年新增國際經貿規則專業,人才培養走的也是高端路線,主要服務於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以及國際爭端解決,服務於上海自貿試驗區和 “五個中心”建設。該校招生辦主任魏舒介紹,這是一個複合型專業,授予法學學士學位,培養具備紮實法學基礎,並複合經濟學、投資學知識結構,通曉國際經貿規則,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能熟練運用外語並掌握規則制定技巧的國際化、複合型專業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