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愛鈍感無聲卻如影隨形

我對父親的愛開竅很晚,是在母親去世之後。

我的父親是個農民,訥於言敏於行,從來沒有大張氣鼓地宣揚過他的愛。對於他的默默給予我從來都是接之自然,受之坦然。至到他風燭殘年,至到我閱過其他家庭不一樣的父親,才遲鈍的感覺到,我父親對於子女愛的多麼無私隱忍。

你的愛鈍感無聲卻如影隨形

細細回憶,在我的成長曆程我父親確實沒有對我和妹妹瞪過一個眼珠子,更別說吵過吼過打過。生病的時候,他騎著自行車馱著我去鎮上看病,遇著溝溝坎坎也沒讓我下來過;讀書期間要去縣城參加各種科目競賽,也是他披星戴月的送我去老師家;和他一起出門,從來不讓我拿東西,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我結婚生子他滿頭白髮,只要他在身邊,我便不必負重。

你的愛鈍感無聲卻如影隨形

他身上帶著老農民的質樸和厚道,當然也帶著鄉下人的愚知和淺見。我偶爾也會有嫌棄但從來沒有不尊重過他。出門在外的日子,給家裡打電話,最先接電話的總是母親,他基本不插言說話,有時候不其然的剛好是他接到電話,我們(我、弟、妹)的第一句就是:“我媽呢?” 不知道他心裡什麼滋味,從來也沒聽他計較過,一如即往的默默付出。

和我同齡的女性朋友,都會或多或少的抱怨過小時候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和做法。我身為家中長女,一點點兒都沒有感受到這方面的苦惱,我父親待我和小妹妹較之我弟弟還要寬厚仁慈。

記得有一次和母親去趕集,我拿著一百元去小店理髮,順便等著辦事的母親,結果就把手心裡攥著的錢給整丟了,后里連理髮的錢也是我嬸兒墊付的。我母親來來回回找了好多次,確認破財免災後嘮叨了幾句。九十年代的一百元能買好多有用的東西,帶著愧疚感回到家裡,我一向節儉的父親對於他的血汗錢並沒有過多的珍惜,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只是說:“丟了算啦,錢算啥。”

你的愛鈍感無聲卻如影隨形

母親去世後,他承受著來自精神上的苦悶和經濟上的壓力,一邊拼盡全力掙錢一邊奉養年邁的爺奶,三個兒女剛剛建立一窮二白的小家庭,我們只是表達了口頭上的關心,並沒有給予他過多的慰藉,也並不真正的去考慮父親的脆弱。他在那兩年裡大約熬的很苦吧。

好在一家人都努力向上,隨著慢慢好起來日子,我父親臉上也露出了笑容,雖然他還是奔忙個不停,縱使他依然各種瞎操心,總算是心裡寬敞了很多。

面對著慾望滿滿的的人與事,他會感嘆自己的無能,感嘆他能給我們的太少,其實他不知道,他從小給我們播下了幸福的種子,賦予我們愛與被愛的能力,這是形成人之一生健康精神內核的無價之寶,也奠定了三個兒女在各自的感情婚姻生活中安穩不折騰的基礎

極少給他買新衣服,也沒有張羅過他的生日,更沒有刻意的討他歡心,我對我的父親最大的肯定和回報,也許就是:於茫茫人海里,找到了一個和他極為相似的男人,過著普通幸福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