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照亮崎嶇前路 精神感召催人奮進——《鄒碧華》觀後感

張豔麗

鄒碧華——庭前獨角獸,2014年離世,可能很多人早已知曉他的事蹟,然而時至今日2018年4月20日,我才通過他的電影瞭解到這位鮮活的人物,這部電影通過錄制鄒碧華一些工作和生活場景,進而瞭解到鄒碧華勤奮、敬業、短促而又豐富的一生。

晚上11點不顧妻子電話提醒,依舊專注工作,為司法改革方案修改37稿仍然鍥而不捨,這體現了他的敬業和善始善終。康達要贍養老人,孩子上學,償還房貸,還要面臨法官難進的強大壓力,他想過為了100萬年薪放棄過,然而鄒碧華的離世,他為了信念選擇了留下,放棄了美好生活的追求,決然撕掉簽字的辭職書,這體檢了大局意識。

感謝《鄒碧華》這部電影,讓我們感受到了敬業的精神,使我們懂得了尊重的魅力,令我們明白了大局的含義。一句“賀老師”體現了,被尊重的平等,一句“對不起”闡釋了被理解的尊重,一瓶礦泉水,表明了被關愛的尊重。然而鄒碧華這樣一位風采人物,終究還是有所遺憾,他專注鑽研而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導致與孩子距離疏遠,以致於在離世的時候都沒有將想和兒子說的話錄完,也上演了白髮送黑髮的痛心一幕。作為我們旁觀者也只能為之深感痛心和惋惜,但卻無能為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脫貧攻堅任重道遠,現在正是實施“十三五”關鍵之年,正是踐行“十九大”開局之年,,我們更要學習“鄒碧華精神”,始終忠誠黨和人民,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堅守職業操守,敢於擔當,勇於創新,樹立問題意識,弘揚改革精神,為社會扛起擔子,傳遞溫暖,“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作者系漢濱區大竹園鎮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