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白坭基層善治有大招!“祠堂+文化”呈現新功能新內涵

三水白坭基層善治有大招!“祠堂+文化”呈現新功能新內涵

6月7日,中國文化報以《“祠堂+文化”呈現新功能新內涵》為題對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基層善治工作進行了報道,全文如下:

盛夏,走進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祠巷村和中社村,重修後的陳氏大宗祠和中社公祠充滿活力。近年來,白坭鎮創新探索“祠堂+文化”的發展模式,深挖鄉賢文化,賦予祠堂新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內涵,探索了一條傳統文化與新時期黨建、美麗鄉村、基層治理相結合的路徑。

凝聚鄉賢力量

沿著白坭鎮北江大堤來到祠巷村,一眼就看到了壯觀的陳氏大宗祠。陳氏大宗祠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正德年間,經歷了500年風雨的洗禮。大門上方刻有明朝著名理學家陳白沙題寫的牌匾,廣場上彩旗飄揚,百年鳳凰樹蒼翠欲滴,一字排開的旗杆石上刻有陳氏先祖的豐功偉績。祠堂四進三廂,比普通祠堂多出的一進是“接旨亭”。當年,陳氏先人陳朝綱在越南英勇抗擊法國侵略者,先後獲清同治、光緒皇帝嘉獎,並御賜“勵勇巴圖魯”和“換博巴圖魯”稱號。

陳氏後人陳達榮說,陳氏大宗祠曾是白坭中心小學所在地,2004年學校搬走後,這裡逐漸衰敗。2012年,白坭鎮以三水農村綜合體制改革試點為契機,開啟基層社會治理新探索,將祠堂作為善治的有力抓手。以此為契機,陳氏族人決定重修宗祠。2013年農曆十月初八,重修後的陳氏大宗祠重光。

離陳氏大宗祠3公里處,是別具嶺南風韻的中社村。村中假山造型精巧,鮮花爭奇鬥豔,榕樹茂盛茁壯,池塘波光粼粼,荷花映日別樣紅,石桌、石椅、涼亭、綠道與成片老屋相映成趣。誰承想到,這裡曾經堆滿了雜物,荒草叢生,到處是豬圈、牛棚。2017年,中社村藉助三水區民生微實事和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等項目資金扶持,啟動中社公祠重修和村容村貌升級。不過一兩年的光景,中社村已變得越來越美麗。

陳氏大宗祠和中社公祠舊貌換新顏,得益於鄉賢的大力支持。陳氏大宗祠重修時整合鄉賢力量,集資600多萬元,又獲得了廣東省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300多萬元。中社村鄉賢也紛紛解囊,集資400餘萬元,村支書和村長輪流監工,老黨員捐出收藏多年的青石板,村民騰出祖屋用作活動場所。

中社村有鄧、何、林、李四大姓氏共400多人,中社公祠原為鄧氏宗祠。中社村在祠堂重修時,將鄧氏宗祠改造為中社公祠,書寫了“四姓共用一祠”的佳話。“以前很多人想支持家鄉建設,但是沒有平臺也沒有抓手。”中社村村民小組長何文勝說,以祠堂為紐帶,中社村四姓村民打破宗族界限,齊心協力,比以前更和諧了。

白坭鎮黨委委員李明驥說,白坭鎮通過創新探索“祠堂+文化”的模式,充分發揮鄉賢作用,助力美麗文明村居和文創古鎮建設。通過鄉賢帶頭,凝聚鄉情,推動祠堂在傳統的管理模式基礎上有了新發展,對鄉村治理很有效。如今,這裡鄉風日益醇厚,親情更加濃烈。

構築文化空間

重修後的陳氏大宗祠成為傳承嶺南文化和良好家風的載體。在原建築結構上恢復原貌,壁畫、磚雕、灰塑美輪美奐,再現了二十四孝圖、八仙過海等故事。恢復了重陽敬老等傳統習俗,每逢春節、清明、重陽等重大節日,陳氏後人都會來此尋根問祖。宗祠裡懸掛的陳氏族譜世系圖長達數十米,記載了開村以來二十八代族人的發展脈絡。祠堂兩壁懸掛了陳氏祖訓,如“願我族粗粗衣,淡淡飯、勤勤耕、苦苦讀、平平商、專專藝”等,倡導節儉好家風。

中社村結合白坭鎮打造文創古鎮、和諧文明村居、五好村居等工作任務,積極弘揚傳統孝德文化,開展孝德實踐活動。自去年12月重光以來,中社村已先後舉辦了慈善敬老宴、乒乓球賽、白坭徒步、婚宴等多場活動,多彩文體活動讓村民聚集在一起,拉近了感情。

陳氏大宗祠門口懸掛的由佛山市文廣新局頒發的“佛山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銘牌,讓它充滿了濃濃的文化味。走進祠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祠巷村所在的富景社區是白坭鎮外來人口最為集中的區域。每年寒暑假,有大批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留在這裡。社區依託堂協會開設電腦、跳舞、書法等培訓班,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免費提供培訓,既豐富了孩子們的假期生活,也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

中社公祠重光後,龍舟、舞蹈等協會紛紛進駐,每逢節慶都會舉辦活動。尤其是端午龍舟節,像春節一樣熱鬧。廣場上每天都有人跳廣場舞,還曾參加鎮、區裡的比賽。“紅色驛站”旁的一棟老屋裡,陳列了5條龍舟,將成為中社村的文化遺產展示場所。

李明驥說,陳氏大宗祠和中社公祠提供了豐富的文化供給,很難得。政府的扶持和指導與群眾自發的意願相結合,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搭建治理平臺

走進陳氏大宗祠,廉潔清風撲面而來。白坭鎮紀委將這裡作為廉潔文化示範點,在廣場周邊設置宣傳欄、“八德”文化長廊,在石桌上、棋盤石上刻下格言警句,並將青雲巷旁的偏廳作為黨員廉政教育活動室,設廉政書法展覽櫥窗、裝飾浮雕,設清風講壇。同時,引導書法協會不定期舉辦廉政書法作品比賽,引導曲藝協會演唱“廉潔佛山·粵曲好聲音”系列廉政粵曲。

距離中社公祠不足百米的思荔鄧公祠,被改造為中社村“紅色驛站”,配置了播放設備,既是黨員聯繫群眾的新陣地,也是村民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空間。

近年來,白坭鎮著力探索“黨建引領,三治結合,四會聯動”的鄉村治理模式,紀委在宗祠建設廉政教育基地,組織部門設立基層黨建平臺,其他部門紛紛開展活動,將宗祠打造成為基層治理的平臺。

陳氏大宗祠和中社村均建立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家鄉建設委員會和鄉賢慈善會“四會聯動”制度,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基層治理體系,著力破解農村治理能力不足、民主協商不足、群眾參與度不高、農村發展資金不足等實際問題,為推動基層治理和諧善治提供了積極有效的實踐經驗。

陳達榮說,陳氏族人希望開放祠堂服務社區,積聚人氣,將成果惠及更多的人。陳氏大宗祠不只是陳姓族人可以使用,外來務工人員只要有需求隨時都可以過來。如今,陳氏大宗祠已成為外來人口融入社區的重要平臺、新老白坭人共同的文化活動中心。

三水白坭基層善治有大招!“祠堂+文化”呈現新功能新內涵

三水白坭基層善治有大招!“祠堂+文化”呈現新功能新內涵

三水白坭基層善治有大招!“祠堂+文化”呈現新功能新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