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浩和徐崢又回來了,這部新片讓你既感溫暖又心酸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針砭時弊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儘管"甯浩+徐崢"這樣的組合聽起來更像是幽默喜劇,但這出幽默喜劇讓人笑中帶淚,充滿悲傷。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在大生大死麵前,每個人都只能聽天由命,因為它會一點點消磨掉你的金錢,以及身邊一切珍貴的東西。

甯浩和徐崢又回來了,這部新片讓你既感溫暖又心酸


儘管影片的劇情,可以簡單到用幾句話概括,那就是"一個人因為某個目標,集合起一群人來做某件事情,但因為某種原因散夥了,後來那個人又良心發現,重新召集之前的夥伴回來。"但影片本身所賦予給這樣經典敘事模式的,遠遠不止幾句談資和玩笑。它更生活,也更能讓人觸動。豐富而詳實的細節鋪墊,使得劇情本身更有人情味,更有種溫暖。

相信大家對15年轟動全國的"陸勇事件"都略有耳聞,陸勇前後幫助了上千名慢粒白血病病友購得印度仿製藥,讓更多人獲取實惠的生存希望。原型人物對應在電影裡的是徐崢塑造的程勇這個角色,單從表演上來看,徐崢把這個人物的複雜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不是救世主,只是希望那些人能好好的活著並活下去。

甯浩和徐崢又回來了,這部新片讓你既感溫暖又心酸


除了徐崢之外,幾個片中角色,最出彩的要數呂受益(王傳君飾演)和彭浩(章宇飾演),這兩個角色代表了病友中的兩個極端,一個牽掛家庭,牽掛老婆,牽掛孩子。一個離家出走,無牽無掛。兩位演員對人物的詮釋都很到位,讓人真覺得他們像是病人,也被他們的情緒,故事打動,深陷其中,心痛而糾結著。

說到底,往往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現實。呂受益從之前只是帶著幾層口罩,看著狀態不怎麼好的中年人,到之後接受化療,頭髮慢慢掉光,再到最後去世。儘管影片對他的病痛沒有更具體而直觀的體現,但透過王傳君的表演,以及他整個變化的過程,就能充分的感受這種煎熬。鮮活的生命,因為病痛慢慢逝去,如果是我們熟悉的人,可能這種感覺更強烈,但在大熒幕上見證確實帶來了不少衝擊。

甯浩和徐崢又回來了,這部新片讓你既感溫暖又心酸


儘管彭浩(章宇飾演)是片中的配角,戲份為數不多,但他身世留白帶來的神秘感,也耐人尋味。他的家庭應該並不富裕,所以得了病之後他才會遠走他鄉。他有種強烈的生存慾望,帶動他活下去。

如果說呂受益代表的是中產階級,那麼彭浩代表的則是底層階級,為了能活下去,他什麼都願意做。但最悲傷的是,當你有了希望的種子,卻迅速的被絕望扼殺。綜合來看,儘管受到客觀創作環境的影響,影片主要以程勇為主視角,來見證病友們的生活與經歷。但值得肯定的是,這類現實主義題材的問世,本身就是對那部分弱勢群體的發聲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