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曲解了的“學而優則仕”

文|陸以外

一直被曲解了的“學而優則仕”


學而優則仕,這一直以來都被長輩對後輩當作激勵的一句,其實它的內涵也一直被曲解著。

長輩對後輩們激勵的意思大多是,小明呀,好好學,學習優秀之後就可以去當官了。這個理解是不對的。那麼,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

這句話的出處是《論語.子張篇》,出自子夏之口,其完整的面貌應該是“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長輩們之所以會有如今這個佔之大多數的錯誤理解,大概首先錯就錯在對這個仕字的理解,將它與仕途的仕理所當然地聯繫在了一起,其實不然,這個仕應與事相通才更合適一些,仕在這又應是動詞,所以解辦事,為事。另外一個關鍵字就是優,在如今錯誤的理解中,優理所當然地被解作了優秀,其實亦是不對的,在這它更準確的解義應是“富餘”,有餘力。如此這樣的話,那“學而優則仕”的意思應是,學習有餘力的時候就應該去辦事。

這樣看來,這句話的意思和意境就全都變了,錯誤理解的那個意思,基本上是向後輩們道明瞭學習的一條出路,而且這條出路好像是與生俱來的,給人一種因為“仕”所以要“學而優”的強邏輯關係,好像是在鼓勵後輩們,好好讀書呀,書讀好了,就可以做官了,至於做官之後會怎樣?你懂的。做官在這彷彿成了一條至高無上的出路,充滿了一種味道,什麼味?對,功利的味道。但如果按本小篇對這句話的理解,它就變得中性起來了,學習好了之後就應該要去做事,這基本上是在鼓勵實踐,學習到的知識是應該要運用到具體的事務中去的,這具體的事務自然也包括為官了,但遠不止於為官,這既是學習的目的,其實也是對知識的檢驗和完善。正如後半句“仕而優則學”,辦事有餘力就應進一步學習,學習為了什麼呢?當然是一方面為了不斷進步,一方面大概也可以涵養德性了。這樣一串聯起來理解,意思和邏輯才是通的,而且境界呀,無疑也比如今大行其道那個版本的理解高出太多。

這樣簡簡單單一個討論,好像就對比出了,咱們如今的價值觀,號稱價值多元的現代社會,但對價值的提倡,似乎是,連兩千多年前的孔老爺子們都不如的樣子哦?!

很多人都喜歡在言談中拋出一兩句類似“學而優則仕”這樣的經典句,常用的比如還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刑不上士大夫”,等等等,其實常表達的那個意思,都是錯誤的理解,像“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意思並非是如今說的“貧窮的夫妻在一起過日子百事都會很悲哀”,它表達的其實是作者對去世妻子的思念之情,因為妻子在世時和自己過著錢不多的日子,所以特別思念。

所以,拋經典不是不可以,但真的可以先查準了語句的意思再用,特別是對後輩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前輩們,因為你們錯誤的理解,錯的可不只是一句話語的錯用,而是一種錯誤價值觀的灌輸,這顯然就不是小事了。這真的不難,如果懶於或沒空去翻那些故紙堆,大可以活用互聯網,查一查,很方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