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公式,小夥伴們快來收藏!你絕對用的上~

作為會計人,各種各樣的公式是一定要記住的。

廣發財務今天就為大家彙總了會計算公式大全。

會計公式

1.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靜態)

2. 會計基本等式(會計恆等式):

資產=權益

資產=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3. 企業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收入-費用=利潤(動態)

4.會計等式之間勾稽關係: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5.賬戶的4個金額要素,其基本關係如下:

期末餘額=期初餘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

6.資產類賬戶、權益類賬戶的內部勾稽關係:

資產類賬戶期末借方餘額=期初借方餘額(借)+本期借方發生額(本借)-本期貸方發生額(本貸)

權益類賬戶期末貸方餘額=期初貸方餘額(貨)+本期貸方發生額(本貸)-本期借方發生額(本借)

7.發生額試算平衡法的試算平衡公式:

全部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賬戶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

8.餘額試算平衡法的平衡公式: 

全部賬戶的借方期初餘額合計=全部賬戶的貸方期初餘額合計

全部賬戶的借方期末餘額合計=全部賬戶的貸方期末餘額合計

9.實地盤存制計算公式:

起初寄存數+本期收入數-期末實存數=本期發出數

10.永續盤存制:

期初賬面結存數+本期收入數-本期發出數=期末賬面結存數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資產負債表

根據總賬賬戶期末餘額計算填列

1.貨幣資金=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2.未分配利潤:根據“本年利潤”和“利潤分配”的期末額計算填列 P174

3.存貨=材料採購(在途物資)+原材料+週轉材料+庫存商品+委託加工物資 +生產成本等-存貨跌價準備

4.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5.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6.長期借款=長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

7.長期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期末餘額-“將於1年內(含1年)攤銷的數額”

8.在建工程、長期股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根據其相應總賬賬戶的期末餘額減去其相應減值準備後的淨額填列。

根據明細賬戶期末餘額分析計算填列

1.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借)+ 預收賬款(借)-壞賬準備(應收賬款)

2.預付賬款=預付賬款(借)+ 應付賬款— 壞賬準備(預付賬款)

3.應付賬款= 應付賬款(貸)+ 預付賬款 (貸)

4.預收賬款= 預收賬款(貸)+ 應收賬款 (貸)

5.應收票據、應收股利、應收利息、其他應收款

:根據各相應賬戶的期末餘額,減去“壞賬準備”賬戶中相應各項目計提的壞賬準備期末餘額後的金額填列。

6.利潤表

本期金額欄的填列方法

1.營業收入:根據“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的本期發生額計算填列

2.營業成本:根據“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的本期發生額計算填列3.營業稅金及附加:根據“營業稅金及附加”的本期發生額計算填列

4.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根據“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本期發生額計算填列

5.資產減值損失:根據“資產減值損失”的本期發生額計算填列

6.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根據“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本期發生額計算填列,如為淨損失,以“-”號填列

7.投資收益:根據“投資收益”的本期發生額計算填列,如為投資損失,以“-”號填列

8.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根據“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之出”的本期發生額計算填列

9.所得稅費用:根據“所得稅費用”的本期發生額計算填列

11.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期末結存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

12.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原有存貨成本+本批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存貨數量+本批收入存貨數量)

本批發貨成本= 本批發貨數量X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13.個別計價法:

每批存貨發出成本= 每批存貨發出數量 X 該批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14.應收款項的壞賬準備的減值:

當期應計提的壞賬準備=當期期末應收款項餘額X壞賬準備計提率— (或+)計提本期壞賬準備前“壞賬準備”賬戶的貸方(借方)餘額

15.小規模納稅企業的會計處理:

應交增值稅=銷售額 x 徵收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 / (1+徵收率)

16.一般納稅企業的會計處理:

銷售額= 含稅銷售額 / (1+增值稅稅率)

17.一般納稅企業轉出多交增值稅和未交增值稅的會計處理:

本月應交而未交增值稅額= 本月銷項稅額+本月進項稅額轉出額—月初結轉的尚未抵扣的進項稅額—本月進項稅額-本月已交本月的增值稅額

18.短期借款:短期借款利息= 借款本金x利率x計息期限

19.營業利潤:=營業收入(即: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成本(即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20.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21.淨利潤:= 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22.綜合收益總額 = 淨利潤 + 其他綜合收益

23.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稅額= 稅前會計利潤 + 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應交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稅X所得稅稅率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37、應收賬款應計利息=日銷售額*平均收現期*變動成本率*資本成本

平均餘額=日銷售額*平均收現期 佔用資金=平均餘額*變動成本率

38、折扣成本增加=新銷售水平*新折扣率*享受折扣比例-舊銷售水平*舊折扣率*享受折扣的顧客比例

39、材料分配率=材料實際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產品材料定額銷量或定額成本之和

人工(製造費用)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製造費用)總額/各產品實用(定額、機器)工時之和輔助生產單位成本=輔助費用總額/產品或勞務總量(不含對輔助各車間提供的產品或勞務)

各受益車間、產品、部門應分配的費用=輔助生產的單位成本*耗用量

40、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產成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產量

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 本月生產費用/(產成品產量 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約當產量

41、月末在產品成本=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產成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 本月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產成品單位成本=產成品總成本/產成品產量

42、材料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成本 本月投入的實際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 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

工資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 本月投入的實際工資)/(完工產品定額工時 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在產品應分配的材料(工資)成本=在產品定額材料(工資)成本*材料(工資)分配率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材料(工資)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工資)成本*材料(工資)分配率

43、聯產品成本售價法:某產品成本=某產品銷售價格/銷售價格總額

實物數量法:單位數量(重量)成本=聯合成本/各聯產品的總數量(總重量)

44、利潤=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銷量-固定成本或=安全邊際率*邊際貢獻率

45、材料價差=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準價格) 材料數差=(實際數量-標準數量)*標準價格

46、工資率差=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 人工效率差=(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

47、製造費用標準分配率=製造費用預算總額/直接人工標準總工時 費用標準成本=直接人工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

變動製造費用耗費差=實際工時*(實際分配率-標準分配率) 效率差=(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

48、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預算數

能量差=預算數-標準成本=(生產能量-實際產量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

閒置能量差=(生產能量-實際工時)*標準分配率 率差=(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

49、投資報酬率=部門邊際貢獻/資產額 剩餘收益=部門邊際貢獻-部門資產*資本成本

50、營業現金流量=年現金收入-支出現金回收率=營業現金流量/平均總資產剩餘現金流量=經營現金流入-部門資產*資本成本

會計常用50公式,收藏下來慢慢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