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一個無名小卒,被史書吹成從中國打到歐洲的千古神將!

“東天神將”郭侃,傳說是跟隨蒙古軍西征,連克西亞中東地區名城無數,唯一從東海打到地中海的漢人名將,據說還是金庸小說蒙古西征右路軍元帥、“金刀駙馬”郭靖的歷史原型。

然而,事實上此人是明朝初年那本粗製濫造的《元史》生吹出來的”神人“,和他祖父郭寶玉一樣,這兩祖孫的事蹟,都被吹噓得無以復加。

真實歷史一個無名小卒,被史書吹成從中國打到歐洲的千古神將!

明太祖朱元璋收復燕雲地區、將蒙古人趕出長城後,命令宋謙等文臣在一年多時間,便匆匆趕工修成《元史》,是為了在蒙元在漠北尚有強大勢力時,便從法統上直接宣告元朝的滅亡。因此,這部完全不做辨析整理,照抄元朝各種雜亂史料的史書,其史學價值並不高,很多人的事蹟都光怪陸離,全不足為據。

《元史》中,關於“郭侃”跟隨伊利汗國建立者、蒙元六王子旭烈兀西征的事蹟,抄的是劉鬱的《西使記》,裡面做了各種誇大其辭的吹噓,把很多根本不在旭烈兀西征時行軍路線的中東地區名城重鎮,都吹成了是被郭侃攻克。

真實歷史一個無名小卒,被史書吹成從中國打到歐洲的千古神將!

真實歷史一個無名小卒,被史書吹成從中國打到歐洲的千古神將!

關於蒙古軍西征的相關史料,在被征服地區存留無數,數百年來被多個歐美著名史學家彙總歸納,但從未提到過有戰無不勝、連克名城的郭侃其人。

關於歷史上旭烈兀這次西征,協助他攻滅波斯的亦思馬恩派(即“山中老人”)、攻佔巴格達,滅亡阿拉伯帝國殘餘勢力,攻滅敘利亞阿尤布王朝的最得力將領,肯定是蒙古將領

怯的不花拜住。

蒙古伊利汗國:旭烈兀汗

真實歷史一個無名小卒,被史書吹成從中國打到歐洲的千古神將!

而在他發動這場西征之前,蒙古將領綽兒馬罕作為蒙古駐波斯總督,已經陸續征服了高加索和波斯的絕大部分地區。綽兒馬罕中風病死後,他的副手怯的不花又陸續征服了小亞細亞地區、亞美尼亞、並屢次攻入兩河流域。

旭烈兀因蒙哥死去而中止西征,回師東進後,留守的怯的不花敗於埃及馬穆魯克騎兵,被俘身亡,敘利亞地區也被埃及軍奪取。

拜住也因一貫居功自傲,被追究此戰兵敗之罪而處死。

失去了左膀右臂的旭烈兀,即使放棄爭奪蒙古大汗之位的野心,回到波斯後,也再不能打敗馬穆魯克騎兵,收復敘利亞了。

旭烈兀,蒙古伊兒汗國創建者。(1217~1265)

鐵木真之孫,拖雷第六子。隨拔都參與“長子西征”,攻入匈牙利,與速不臺等分軍五路,大敗匈軍於都寧河。支持其兄蒙哥奪得汗位,受命率軍萬餘西征波斯,滅亦思馬恩派,克其九十餘城;決堤放水殲滅阿拉伯軍,攻陷巴格達,殺哈里發,屠殺八十萬人,滅阿拉伯帝國。攻取大馬士革,佔領敘利亞,滅阿尤布王朝。因蒙哥死去而中止西征,忽必烈自稱大汗後,封其為伊兒汗,後與金賬汗別兒哥長年敵對。因信奉景教,被基督徒認為“君士坦丁之再來”。

怯的不花,

元朝將領(??~1260)

乃蠻部人,信奉景教。率壹萬二千軍西征,歷經五年,征服波斯。隨旭烈兀攻佔巴格達,滅阿拉伯帝國。又渡過幼發拉底河,攻佔阿勒頗與大馬士革。蒙哥死訊傳來,旭烈兀回師。怯的不花留兵二萬,經略敘利亞,與諸十字軍國家交惡。埃及馬穆魯克王朝蘇丹拜爾伯斯舉兵來攻,怯的不花於艾因加魯特迎擊,死戰不退。兵敗被俘後,嘲笑敵酋“我終身是旭烈兀汗之臣僕,不像妳們是君主的謀殺者”,遂被斬首。

拜住,蒙古將領(??~1260)

別速惕部人,名將哲別族人。為綽兒馬罕副將,從徵波斯、高加索,其死後繼任為帥。攻擊小亞細亞,連克名城,收降當地諸部,在柯塞達之戰,大敗羅姆蘇丹凱姆斯魯二世,迫使其納款輸歲賦,分其國為三,亞美尼亞國聞之亦降,分其國為二。長期與阿拔斯哈里發軍激戰,攻破安條克,兩攻巴格達。從旭烈兀西征,為右翼元帥,連克巴格達西北諸城。後於艾因賈魯戰役敗於埃及軍,丟失大馬士革。因居功傲慢,張揚跋扈,被旭烈兀以敗軍罪處死。

綽兒馬罕,蒙古將領(??~1241)

翰帖格歹氏,別名搠裡蠻。勇冠三軍,蒙古人呼為金柱。曾隨哲別、速不臺西征俄羅斯。花刺子模王子札蘭丁復國於波斯,綽兒馬罕受命將兵三萬討之。札蘭丁節節敗退,死於逃亡途中。綽兒馬罕兵駐大不里士,揮軍攻取西波斯、高加索諸地,又襲擾兩河流域,設伏邀擊,殲滅哈里發軍七千騎,攻取多個城池,威震西域。當地王公望風而降。遂令之輸布帛以貢和林,定賦額之數。因中風致啞,不久病卒,副將拜住繼任其位。

而整個西征過程中,郭侃至多僅僅是一名中層漢人將領,從不能進入到蒙古軍的高層戰略決策中,更勿論留下切實可信的相關記載。

《元史》中,不知多少蒙古將領與謀士的事蹟,都被移花接木到了郭寶玉和郭侃祖孫的身上。鐵木真、窩闊臺、忽必烈這等稱霸世界的黃金家族之不世梟雄,在他們面前,彷彿全成了虛心學習的小學生與提線木偶一般。

單說郭侃在《元史》的本傳裡,所謂向忽必烈「上疏陳建國號、築都城、立省臺、興學校等二十五事,及平宋之策

」,這分明是堪為宰相的王佐之大才。

所謂平宋策: 【宋據東南,以吳越為家,其要地則荊襄而已。今日之計,當先取襄陽。既克襄陽,彼揚、廬諸城,彈丸地耳,置之勿顧,而直趨臨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

單看其內容構想,和實行效果,助蒙古軍攻滅南宋,混一六合,郭侃更是足可媲美韓信、諸葛亮、李泌、岳飛等史上第一流戰略家了。

可是,以郭侃如此軍政全能,絕世英才,最後官位止於海州知州、封萬戶,難道是忽必烈嫉賢妒能、賞罰不公、有意打壓漢人?

非也,且看看忽必烈真正信重的漢人大將和重臣,如劉秉忠、張弘範、董文炳,哪個不是出將入相,封公爵甚至封王爵,足可與蒙古重臣分庭抗禮?那麼如郭侃這般祖孫三代都給蒙古效力,立下大功的漢臣,又何以偏偏如此賞薄?

和《元史》的郭侃生平記載很像的一個人,是蒙古名將伯顏,也是隨旭烈兀西征,立有大功,然後面見忽必烈,深得忽必烈賞識,與謀國事,被任命為伐宋大軍主帥,丁家洲之戰,大敗南宋宰相賈似道率領的十三萬大軍,而後攻略江南,進克宋都臨安,俘虜宋恭帝、謝太后等北還,取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餘縣。

真實歷史一個無名小卒,被史書吹成從中國打到歐洲的千古神將!

至於郭侃所謂先攻襄陽的”平宋策“,且看看忽必烈真正信用的漢人謀士郝經的《東師議》:

【彼指南宋之素論,謂有荊、襄則可保淮甸今皖北、豫東淮河北岸一帶,有淮甸則可以保江南。先是,我嘗有荊、襄,有上流,皆則失之。】

是否如出一轍?究竟是移花接木,還是英雄所見略同,那就見仁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