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離岸賬戶關停潮

自2012年起,美、英、德等多個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紛紛加強了對反洗錢案的查處,致使銀行洗錢被罰案接連被爆出:

2014年7月,法國巴黎銀行被指控稱為蘇丹和其他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國家轉移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而被罰以創紀錄的89億美元的罰款。

2018年6月4日,澳洲規模最大的銀行澳洲聯邦銀行因三年中5.3萬多次可疑轉帳,被監管部門罰以7億澳元(摺合人民幣約34億元)。

駭人聽聞的鉅額罰款不僅給全世界的金融機構敲響了警鐘,也鞭策著各個金融機構嚴格審查自身風控程序及客戶盡職調查等工作是否符合法律及監管的要求。

而銀行作為“洗錢案”的重災之地,其內部合規檢查勢必會更加嚴苛,對離岸賬戶的審查也會隨著整體合規要求的提高而加劇。

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離岸賬戶關停潮

2017年有不少船公司或外貿企業人士反饋,在嚴查境外匯款的同時,浦發、平安、招商、交通等銀行都開始加速清理離岸賬戶。

關於離岸賬戶的註銷、凍結和降權,目前沒有一家銀行是有明確的標準。規避的關鍵點是:如果沒有國內關聯公司的,或涉及被美國、聯合國經濟制裁國家交易的、涉嫌洗錢詐騙等犯罪行為的,離岸賬戶都會被清理。

招商銀行曾在去年3月發佈過《關於對離岸賬戶進行清理的公告》:

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離岸賬戶關停潮

城門失火,殃及魚池。

離岸賬戶因其調撥資金自由、無外匯管制等優勢成為外貿人收款的最佳選擇。但現如今,離岸賬戶開立的門檻卻越來越高,埋怨離岸賬戶被凍結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離岸賬戶關停潮

但銀行提高離岸賬戶開立的門檻也是情有可原。

首先,銀行審查力度的提升勢必會使其運營成本上漲。這時,銀行需要更多能為其盈利的大型外貿企業來承擔上漲的運營成本,而非平均每單貿易金額低於10萬美金的中小航運企業或OP、BRK公司。

另外,隨著信息壁壘逐漸被打破,中小航運企業或OP、BRK公司數量急劇上升。而作為外貿航運企業跨境收款的最佳拍檔—離岸賬戶,其需求量必將持續增長。但境外銀行(包括香港)在一個政策緊縮的大環境下,結合本身利益與風險的綜合考量,又不得不對開戶客戶進行嚴格篩選。

在此種境況下,中小航運企業或OP、BRK公司開立一個離岸賬戶難比登天。更嚴重的是,離岸賬戶關停潮不是銀行“一時興起”,而是大勢所趨。

所以離岸賬戶銷戶容易,開戶難,對於離岸賬戶還未被凍結的中小航運企業或OP、BRK公司更應該“且行且珍惜”。

下面為大家分享幾條可參考的離岸賬戶規範操作指南。

一、貿易背景真實,交易正常

資金往來基於正常的貿易背景,交易規模相對穩定,最好擁有國內關聯的實體公司。

二、積極配合銀行調查

如銀行郵件、電詢索要你有關資金往來的交易證明,積極配合銀行,快速響應並提供真實、完整的相關材料。

三、不與高危地區國家進行交易

儘量避免與被制裁或者洗錢高風險國家的客戶進行交易,因為從該地區匯出的款項極有可能被銀行攔截或被進一步調查。

四、儘量少或不與個人發生交易

個人交易(來自個人賬戶的匯款)會影響離岸公司賬戶的穩定性,從而面臨更嚴格的審查。

五、保持賬戶長期活躍

長時間或低頻次不使用已開賬戶,極有可能導致賬號被註銷。因為不活躍賬戶對銀行來說價值極低且會使銀行運營成本增加。

六、不參與洗錢類交易

不參與洗錢,不幫助他人以及朋友的公司代收等,尤其要避免在不清楚對方資金來源和用途的情況下,為他人收款和轉賬,因為一旦發生風險事件,你的賬戶和個人也將受牽連。

可再如何小心行事,離岸賬戶關停潮勢在必行,賬戶還未被註銷的外貿中小企業也只能盡人事以聽天命。

但離岸賬戶是眾多外貿中小企業開展跨境貿易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所以一旦離岸賬戶被關,或者開立離岸賬戶不成功,外貿商為了不耽誤業務,只能冒著更大的風險和成本鋌而走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