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中華情|不離不棄的25年相伴

儿女中华情|不离不弃的25年相伴

文 褚銀

褚銀檔案

褚銀,大校軍銜,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兒女》編委,《解放軍報》“軍史發現”史學顧問。出版有專著《紅軍長征80個歷史細節》等多部,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解放軍出版獎圖書獎和軍事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30年前,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鄧小平題寫刊名的《中華兒女》雜誌創刊。這本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辦的雜誌從無到有,從稚嫩到茁壯成長的歷程,與國家與社會發展進步,尤其是文化繁興同行並進,它不僅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軌跡、傳達了一個時代的聲音,而且又以自己的承擔,為這個時代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我與《中華兒女》雜誌結緣是1993年5月在京召開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時任軍事科學院團委書記的我作為代表出席了這次盛會。參加這次盛會的我有兩大收穫:一是當選共青團第十三屆中央委員;二是接觸到《中華兒女》雜誌。團中央委員一個任期只有五年,可與《中華兒女》雜誌粗略算來,已整整25年。25年不離不棄,25年傾情奉獻,25年關心關注。

全國團代會結束不久,我便收到時任《中華兒女》雜誌主編王維玲先生簽發的《中華兒女》雜誌專欄作家證,編號為第010號,我始終視為榮譽,至今保存完好。

人們往往會把自己喜愛的報刊視為精神窗口,作者會把自己喜愛的報刊視為精神的家園。我是二者兼之。坦率地講,我和《中華兒女》雜誌至少有兩種關係:一是讀者關係;二是作者關係。首先我是個忠實的讀者。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期刊如雨後春筍,讓人目不暇接,有點眼花繚亂。在眾多期刊中,我對《中華兒女》情有獨鍾。每到月初與月中之時,我都期盼《中華兒女》雜誌的到來。如延遲幾日,我都會找公務員詢問。每當拿到雜誌,先看封面封底,誰榮登了封面,誰上了封底,然後逐篇閱讀。我覺得《中華兒女》雜誌,是時代的記錄者、見證者和推動者。看《中華兒女》雜誌不僅可以從這個寬敞明亮的窗口瞭望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縮影,聽到時代前進的鏗鏘聲音,看到當代中國現實斑斕和實現中國夢的光明前景,而且每當我需要了解一些成功人士時,總能在裡面找到答案。這實際上就是意大利學者克羅齊上世紀初提出的對世界的人文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著名命題。我轉崗從事解放軍軍戰史研究後,特別看重這一點。

儿女中华情|不离不弃的25年相伴

禇銀(左二)參加《中華兒女》筆會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沒有停過筆,採寫過上百位人物,但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我覺得與高人交流,尤其是與智者交流,對自己也是一種提高。他們智慧的之光,照亮了成功之路,既成就了他們的輝煌人生,也給予我啟迪。我在採寫中的發現和感受,成為一筆無形的財富。主人公的事業心和奮進的腳步又一直在激勵著我。

《中華兒女》創刊30年了!三十而立,漸入佳境。我作為與《中華兒女》之間的情誼綿長而深厚的讀者、作者和編委,會一如既往地關注、關心和支持《中華兒女》,衷心祝願《中華兒女》雜誌的編者們不負眾望,以30年為新起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在時代前行的滾滾大潮中,真正扛起新時代記錄者和傳播者的重任,書寫出更接地氣、揚正氣、鑄精神、重文采的新華章,創造出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創造出中華兒女的新輝煌!

儿女中华情|不离不弃的25年相伴
儿女中华情|不离不弃的25年相伴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