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關係緩和,尼泊爾無需再糾結“選邊站”

參考消息網6月26日報道 尼泊爾總理奧利24日結束訪華之際,印度多家媒體紛紛用他行前的一個表態作為新聞標題:“尼泊爾可以成為中印兩個鄰國之間的橋樑”。

輿論注意到,奧利此次訪華凸顯了中尼加快落實“一帶一路”合作的共同願景。但尼泊爾獨特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其同中國的往來必然引得印度一路緊盯。不過也有分析指出,由於中印關係趨於緩和,尼泊爾一方的“選邊站”壓力已經相對減弱,其在中印之間“架橋”的作用也可能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地理基因決定尼泊爾“平衡”戰術

據報道,奧利於19日至24日對中國進行訪問,在20日同中國領導人會談時,他明確表示,尼泊爾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境外媒體注意到,這是奧利自2月份重新掌權以來的第二次出訪,此前他訪問了印度。

日本《東京新聞》的消息顯示,奧利在今年4月到5月間與印度總理莫迪實現了互訪,雙方就通過鐵路、河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兩國聯繫達成一致。

而6月這次訪問中國,奧利希望能夠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完善本國的鐵路和農業等基礎設施。

《東京新聞》指出,奧利主張推行“平衡外交”。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指出,從尼泊爾的角度來講,它希望同中國與印度搞好平衡的大國外交關係,因為在這種關係之中,尼泊爾才能左右逢源、處處得意。

趙干城說:“尼泊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國與印度都會比較努力地爭取與尼泊爾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或者說,各自都希望擴大在尼泊爾的影響力。而現在中國與印度地緣政治關係逐步走向緩和,這對尼泊爾是一個機遇。因為如果中國與印度爭鬥升級,尼泊爾就必須‘選邊站’,但中印關係能夠緩和,尼泊爾就無需‘選邊’了。”

中印緩和,南亞才好合力“造橋”

據悉,奧利訪華前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曾發表過一個“橋樑說”。他表示:“尼泊爾可以成為中印兩國之間的橋樑。事實上,我們希望通過發展跨境互聯互通,從‘內陸閉塞’的國家轉變為‘陸地相連’的國家。”

趙干城認為,奧利所說的中印間“橋樑”,一方面是希望尼泊爾能夠有助於中印關係進一步發展,以使得尼泊爾不用再“選邊站”。另一方面,其隱含的一層意思是,中國與尼泊爾之間的互聯互通項目貫通後,是否有可能進一步延伸到印度。

趙干城表示,前者是奧利從地緣政治上做出的一個判斷,而後者如果能夠推進,將對中印關係大有裨益。

“如果中國與尼泊爾的鐵路、公路等互聯互通項目能夠延伸,也就使得印度能夠參與到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中來,這可以讓中國與印度在‘一帶一路’問題上‘零和’博弈色彩大為減弱,雙方走向合作共贏的前景就會逐步顯現。”

此外,趙干城還進一步指出,中印合作是中國積極參與南亞事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

“印度對自己周邊的小國比較敏感,一直警惕周邊小國跟中國發展較為密切的往來。但中國與印度如果能夠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逐漸走向地區合作共贏,將對中國積極參與南亞地區的事務以及中國在南亞地區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非常有利。”趙干城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