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中“小鮮肉”,托起產業扶貧創新之舉!

扶貧,這個詞我們經常聽到,但總是沒什麼具體的印象,其實一樣樣扶貧產品,都

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6月18日,在國家“精準脫貧”戰略號召下,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聯合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推出2018“厲害了我的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電商扶貧行動大直播

首批推出10個貧困縣進行網絡直播,助力精準扶貧。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通過扶貧項目走向全國的農產品有很多,燕麥胚芽米就是其中之一!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內蒙古武川縣的燕麥胚芽米通過此次直播走向了全國,大家一起來看看。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央視財經直播間說燕麥

“首先,它是一種農作物;第二,低糖高營養功能食品。”

“很多人都以為燕麥是國外引進的農產品,其實,我國是它的原產地之一。”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在央視財經客戶端的直播中,一聲高吭悠長的爬~山~調~,拉開了武川專場直播的序幕。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說到武川特產之一的燕麥,武川縣副縣長張海濤介紹道,“武川縣地處北緯41°到42°之間,是世界上公認的燕麥主產區。

這裡土質黑黃交錯、氣候冷涼、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燕麥生長。”

莜麥即燕麥

武川 世界裸燕麥發源地

據瞭解,武川縣地處陰山北麓,是世界裸燕麥的發源地。

武川的氣候和土壤,彷彿是大自然為裸燕麥量身定做一般。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提起莜麵,許多人也許不知道為何物,可說起燕麥,卻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其實莜麥即燕麥,莜麵即燕麥粉。

在武川,莜麵是武川人飯桌上司空見慣的普通吃食,是一種對家鄉味道無時不在的牽掛,是早已銘刻在心,時常需要喚醒味蕾的一種滿滿的回憶……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民間順口溜稱:

“冷調莜麵搗燒酒,山珍海味都不如。一口莜麵一口酒,香得人們口水流”

燕麥耐寒、耐旱、抗餓,陪伴著武川人度過的貧苦歲月,養育他們成長。

武川人對燕麥固執樸素的特質,都有種從心底萌生出的敬仰。

燕麥胚芽米

燕谷坊的“雙渦流研碾”創新工藝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那燕麥胚芽米呢?不如讓它自己來說吧。

我叫燕麥胚芽米,是內蒙古武川縣燕谷坊集團的頭號“小鮮肉”。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在進入燕谷坊2號工廠之前,我住在“天圓地方”的草原,睡在13.2萬畝的燕麥農場。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我有個大哥,叫莜麵,是內蒙古三大寶之一。它常年待在西北,而我在南方廣受歡迎,可以算作是傑克蘇本蘇了。

要說我是怎麼出生的,要說我為什麼比我兄弟受歡迎。

這是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了。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通過“三生三熟”的方法,我兄弟誕生了,武川人也藉此製作了很多莜麵美食,但傳統的吃法仍然無法祛除我們天生的堅硬外殼和傷胃芒刺,這成了人們食用的硬傷。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多虧了燕谷坊歷經三年科研攻關,自主研發的“雙渦流研碾”創新工藝,讓我獲得了新生。

它突破了裸燕麥成米的加工瓶頸,掌握了精準去殼、去芒、去糙、破壁的四大核心工藝技術。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真正做到讓我“去殼不去皮,留芽不留芒”,解決了以往芒刺傷胃、不易消化的問題,保留了我身上最核心營養價值、最美麗可愛的麩皮、胚芽,使營養成分更易被人體吸收。

這也讓我有了新的名字——“全穀物燕麥胚芽米”

小貼士:

全穀物,是指穀物糧食在加工過程中僅脫去種子外面的穀殼,及不利於食用的保護皮層,保全全部天然營養的糊粉層、亞糊粉層、胚乳和胚芽。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有了新名字的我,魅力完全釋放!

營養平衡的優質蛋白質、大量維生素、β-葡聚糖、不飽和脂肪酸、還有很多……

米中“小鲜肉”,托起产业扶贫创新之举!

優質蛋白、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含量在糧食家族中均居首位,並含有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及稀有的微量元素:小分子活性肽、皂甙、β-葡聚糖、硒等,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