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安東尼·波頓

提到成功的國際投資家,大家會不經意聯想到那些華爾街的大鱷們。但世界並非只有美國金融市場,歐洲和亞太金融市場也盛產優秀的投資家,他們用自己獨到的投資理念征戰於金融市場,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位英國投資家安東尼·波頓。

人物簡介

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1950年3月7日-),是英國最著名的基金經理和投資人。早年,他曾在劍橋大學學習材料工程學。畢業後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金融業。從此波頓利用自己的才智開啟了屬於自己的遊資理財方法與途徑。他一直都是投資界和基金管理人士的寵兒,他不僅被認為是英國乃至歐洲30年來最成功的基金經理,而且還曾被《泰晤士報》評選為史上十大投資大師,位列格雷厄姆與巴菲特之後。

名人傳記——安東尼·波頓

安東尼•波頓,全球領先的投資管理公司——富達國際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兼高級投資經理,是歐洲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人之一,在業界有著“歐洲的彼得·林奇”之美譽。自1979年以來管理過多支基金,獲獎無數,被業界尊為“全球最佳基金經理”,由他掌舵的基金平均年回報率均超過20%。尤其是他管理下的富達特別情況基金,自上世紀70年代成立以來,已獲得超過14000%的投資回報,表現明顯超越了同行和行業的標準水平。

人物生平

波頓於1950年出生於英國,求學於世界知名的劍橋大學,學習的專業是材料工程學。畢業後,經過家族的一位朋友介紹進入了金融業。

1971年,波頓的投資生涯開始於一家小型的商業銀行凱塞·厄爾曼(Keyser Ullmann),後來這家銀行在英國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銀行整改中倒閉。在凱塞· 厄爾曼的經歷形成了波頓後來一直秉承的投資風格。因為該銀行管理的其中一隻基金是史羅格莫頓信託基金(Throg morton Trust),主要投資於一些小型的公司。波頓從那個時候就開始有這種偏好和做自己的內部調研。而且凱塞 ·厄爾曼的分析團隊包括一些基礎分析師和一個技術分析師,從那以後,波頓就一直喜歡使用股市趨勢圖表作為他的投資參考。擔任了6年的投資分析師後,波頓提前看到了危機,並選擇了離開。

1976年,波頓跳槽到了一家南非控股的資產投資管理公司施萊辛格(Schlesinger)的倫敦分部,起初擔任投研助理,後來升任基金經理開始獨立管理基金。

1979年,是波頓人生中具有關鍵意義的一年。那一年,瑪格麗特·撒切爾當選英國首相,而波頓也在很短的一個時期內完成了人生中極其重要的兩件大事:結婚和換工作。波頓的妻子莎拉(Sarah)是他在施萊辛格的同事,隨後的事實證明有這位好妻子的幫助才會有今天的投資大師波頓。

當時波頓雖然雄心勃勃,希望在30歲之前升到主管的職位是他的個人抱負。但是,當時29歲的波頓生性靦腆,猶豫要不要主動去聯繫當時已經去富達國際的一位前施萊辛格的理事。而波頓的妻子極力鼓動波頓去打這個電話,並且說富達國際是一家極有發展潛力的公司。

名人傳記——安東尼·波頓

1979年12月,波頓加入了富達國際。當然,是因為那一個重要的電話和隨後的成功面試。當時富達國際在英國市場投放了首批4只信託基金,其中就有後來波頓管理的叱吒風雲的富達特殊情況基金。

安東尼•波頓1979年12月管理富達特殊情況基金,至2005年12月的26年當中的年均複合收益率為20.4%,26年間19次跑贏市場。

2007年,波頓退出了富達基金管理,避開了金融危機。然而,原本可以功成身退的他卻在2010年高調宣佈將投資中國股市,管理一隻規模為10億美元的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Fidelit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

截至2012年4月30日,波頓管理的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Fidelit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 Fund)自2010年4月成立以來已虧損了15.7%,同期MSCI中國指數僅下跌8%。這一成績讓波頓面臨頗多質疑,“歐洲股神”折戟中國市場。

至於股神在中國虧錢的原因,總說紛雲,但主要還是歸結於對中國市場不熟悉,對中國的人文制度不適應,甚至不能分清楚哪些官方消息是真,哪些官方消息是假。但是儘管如此,安東尼·波頓還是對中國未來的股票市場充滿信心並打算推遲退休。繼續在中國股票市場鏖戰。

投資理念

投資大師們的投資理念都不會很複雜,僅是一種投資哲學的體現,需要投資者們用智慧去領悟。

波頓自己將其投資經驗歸納為三條,知道擁有一隻股票的原因,知道其價格反映的折價,瞭解自己。

知其所以然

波頓還清楚記得他的第一筆個人投資,那是他在倫敦金融城的一家小商業銀行工作不久後。一個朋友給了他一個消息,讓他投資一家錫礦業公司的股票,而他對這個領域一無所知。之後幾天之內股價暴跌,那可能是他有生以來虧損最快的20%。由此他得到一個重要教訓--不要聽消息做投資,很難賺到錢。你的“投資理念”應該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果事情發生變化破壞了這一點,最好是離場而非堅持並期待出現最好的結果。

名人傳記——安東尼·波頓

股價反應預期

關於投資,很多人都困惑於股市到底反應了多少未來。就是說投資並不主要取決於未來看起來是好是壞,而是取決於股價是否已經反映了這些預期。當前景看上去不錯,並鮮有經濟危機的時候可能並不是投資的好時機,因為此時股市已經處於高位。反之亦然,當一切看起來很糟糕時,則可能蘊藏著一個很好的買點。

逆向進取

波頓管理的“特殊情況基金”一直堅持逆向投資的理念,標的是那些淨資產、股利收益率或每股未來收益被低估,但卻具有某些潛在因素可以提升未來股價的公司。這些公司有“商業特權”(business franchise),使其在未來十年在行業中佔據翹楚地位,並且價值持續增長,同時具有內生力,其生存不受外界因素影響,並且能在中期經營中產生現金流。

“現金回報率是評價一家公司吸引力的最終尺度。如果要在現金流和成長率之間作出選擇,我更傾向於現金流。”

波頓眼中的優秀管理者應該有戰略眼光,並對公司的日常運營和財務管理都瞭如指掌,而且應該是坦誠地直面投資者的。

上世紀80年代末,在一次公司實地拜訪後,波頓拋售了其投資組合中的一隻重倉股——西班牙集團公司Torras Hostench。因為,雖然這家公司得到了科威特投資局的青睞,但其總裁時刻需要保鏢跟隨的異常情況使得波頓對其公司管理層的信賴大打折扣。

事實證明,波頓的直覺是對的,這家公司後來成為西班牙最大的破產公司之一。

投資信心 

對波頓而言,在投資股票時,最重要的不是目標價格,也不是資產配置,而是信心。

波頓認為,通過預測公司的未來業績來給出具體的目標價位是不可能的,因為短期股價是買賣均衡的結果,而這個均衡是脆弱的,很小的市場變化就會引起波動。他甚至建議投資者“忘記買進股票的價格”,不要讓股價成為自己的心理障礙。因此,波頓做得更多的是定期複核投資理由和評估信心程度。“如果公司狀況持續惡化,就應該堅決拋售。為證明自己當初買進的理由是正確的而繼續加倉想把錢賺回來的做法是危險的。你不可能用虧錢的方法把錢賺回來。”

在建立投資組合時,波頓首先要問自己的是“我的投資組合是否與我的信心程度相匹配”。在選擇個股方面,他也只選那些被嚴重低估的股票,如果對一隻股票沒有信心,即便是指數中的權重股,他也決不買進。開始時,他只在一隻股票上投入資產組合的0.25%,之後,隨著信心程度的增強,漸進式增倉,但任何一隻股票在組合中的比例都不會超過15%。

在決定拋售股票前,波頓會考察是否滿足三個條件:

1.如果某些事情否定了我的投資理由;

2.如果達到了我的估值目標;

3.如果我找到了更好的股票。

在審視自我信心的同時,波頓同時提醒投資者要時刻注意市場的情緒,長期來看,股市反映的是公司的內在價值;但短期來看,它反映的更多的是人們願意買進的價格,這個價格可能和公司的內在價值存在極大的差異。因此,“最重要的不是你自己知道什麼,而是把你所知道的和其他人所知道的作比較。”

小馬有話說

波頓的投資理念並沒有什麼太特別的地方,也是關注企業現金流,尋找被低估並有較大預期的股票,在投資邏輯不變的情況下持有。

投資的理念萬變不離其宗,說來說去都是這些,只不過有的人更加細化,有的人較為粗獷,這由投資者的切入點所決定。

作為普通投資者,一定要找到自己投資的切入點,併為自己的投資找到充足的理論依據,且圍繞這些依據展開投資,關注依據的變化。只要切入點是有力的,終將會成功,而很多人缺少的正是這些簡單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