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印彪董事長:加快中國標準“走出去”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從適應和引領全球化,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探尋經濟增長之道,開創地區新型合作關係,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讓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具有十分重大的長遠和現實意義。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已激發出巨大的合作潛力。

以開放合作、互聯互通促進沿線各國共同繁榮、共享發展,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應有之義。標準是國際合作、互聯互通的通用語言,是全球治理體系和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加快中國標準“走出去”,促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對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意義重大。

標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基礎地位

標準是基礎設施的質量保障。“一帶一路”沿線大多為發展中國家,能源、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較為薄弱。以電力為例,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很多地方還沒有電網,是全球缺電最嚴重的地區,無電人口超過10億人;俄羅斯、中亞、東歐等地區電力設施老化問題突出,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升級;西亞地區大力發展新能源,推進能源轉型,減輕油氣依賴,電力建設進入快速擴張期。我國在鐵路、電網、大壩、橋樑等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能力居世界首位,建設水平世界領先,形成了完整的標準體系和質量體系,近幾年在國際國內建設了一大批世界級工程,質量水平舉世公認。基礎設施建設惠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能為當地民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發揮中國優勢,以中國標準為準繩,高質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強大的動力。

標準是互聯互通的基本規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全球化的大趨勢,也是貿易通、民心通的基礎,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列為優先領域。我國發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沿線國家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也以此為重點,東盟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計劃、老撾的“陸聯國”戰略,都突出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各異,有的尚未建立標準體系,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制約。互聯互通、標準先行,加強沿線各國標準對接,推動標準互通,形成無空白、無交叉、無衝突的標準規範,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安全運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標準是產能合作的基礎支撐。標準是國際貿易中的通用語言體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產品必須跨過標準這道關。新世紀以來,我國裝備工業加快發展,高端裝備製造能力顯著增強,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在特高壓、高鐵、核電等領域已經趕超,這些領域的很多全球首臺首套重大裝備實現了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加快我國標準向國際標準轉化,讓更多的中國製造拿到“走出去”的通行證,不僅可以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上中國的優質裝備,而且可以在沿線國家投資建廠,帶動當地製造業轉型升級,增強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我國標準“走出去”取得顯著成效

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化起步較晚,標準化建設滯後。新世紀以來,國家大力實施標準強國戰略。習近平主席提出自主創新要與自主品牌、知識產權和標準化相結合,對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標準國際化作出明確部署,我國標準化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國標準成功“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明顯提升。在國際三大標準組織中,我國擔任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主席、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副主席、國際電信聯盟(ITU)秘書長等職位,成為IEC常任理事國,很多中國專家在國際標準組織中擔任專業委員會的首席專家,大幅提升了我國制定國際標準的話語權。截至2017年3月,中國提交併立項的ISO/IEC標準接近600項,國家電網公司主導編制了39項國際標準。

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逐漸趕超。在傳統工業領域,國際標準主要由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主導。在高鐵、核電、特高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標準體系,標準化工作比肩發達國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2008年以來,IEC新成立的5個新技術委員會全部由國家電網公司發起成立。我國的電動汽車充換電標準體系與美國、德國、日本並列為世界四大標準體系。中國主導制定的特高壓、新能源接入等國際標準成為全球相關工程建設的重要規範。國家電網公司依靠特高壓領先技術,成功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站送出一期、二期兩個±800特高壓直流工程,大量採用了中國標準。

中國標準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央企業堅持帶著標準“走出去”。中土集團總承包的埃塞俄比亞到吉布提鐵路,總投資40億美元,全部採用中國標準和中國設備。中冶集團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投資的瑞木鎳鈷項目,項目總投資123億元,採用中國標準建設,帶動中國裝備出口31億元。國家電網公司總承包的埃塞俄比亞復興大壩水電站500千伏送出工程,總投資14.6億美元,全部按中國標準建設,主設備100%為中國製造,該工程已建成為非洲最先進的輸變電工程,被埃塞俄比亞政府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世界銀行和多個非洲國家派員考察,對工程質量和技術水平給予高度評價。

以中國標準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是創新全球治理、促進共同繁榮的中國倡議,中國標準理所應當發揮重要作用。要讓更多的中國技術成為國際標準,更多的中國標準得到國際認同,各行各業都應牢固樹立標準意識,高度重視標準、提高標準質量、嚴格執行標準,深入推進標準強國戰略,全面提升中國標準的質量和水平。

加強標準頂層設計。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加快制定國家標準化戰略,建立高效工作體系,政府部門發揮組織協調作用,企業發揮主體作用,科研機構、高校發揮技術支撐作用,統籌開展標準化工作的戰略規劃、技術路線、政策研究,系統梳理國內、國際以及重點國家標準情況,組織空白標準攻關,建立科學標準體系。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鼓勵更多的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選派優秀人才進入國際標準組織,深度參與戰略、政策和規則制定,充分利用國際平臺,推動中國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抓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在起跑線上抓好標準制定工作,加快優勢領域的技術向標準轉換,推動我國高鐵、特高壓、新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標準成為國際權威標準。

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在“一帶一路”重大工程建設中推廣使用中國標準,推進“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中國建設”的全鏈條“走出去”,建設基礎設施精品工程、示範工程,擴大中國標準國際影響力。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標準化聯盟,打造標準合作平臺,建立協同工作機制,推動沿線各國鐵路、電力、港口、通信等基礎設施標準對接與互認。

世界需要標準協同發展,標準促進世界互聯互通。只要我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創新思維、不懈努力,中國標準就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一帶一路”這條光明大道就能越走越寬廣。

作者為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