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創新助力西部地區發展——2018年“根在基層”科技部首發調研團走進新疆

生物技术创新助力西部地区发展——2018年“根在基层”科技部首发调研团走进新疆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5月5-10日,由科技部直屬機關團委和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幹部“根在基層”調研團走進新疆和田、石河子、烏魯木齊等地,深入瞭解新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情況。

作為2018年科技部首發調研團,本次調研活動以“生物技術創新助力西部地區發展”為主題,旨在瞭解生物技術在新疆地區的發展和應用,以及未來如何探索具有區域特點的生物技術助推西部發展的有效途徑。科技部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機關紀委書記馬宏建和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範玲作為隨團導師參加了此次調研。來自科技部直屬機關黨委、科技部農村科技司、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原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8個部門的16名青年幹部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調研活動得到了新疆自治區科技廳的大力支持。

調研團一行首先來到地處新疆最南端的和田地區,先後調研了于田縣肉蓯蓉種植基地和策勒縣中科院新疆分院沙漠治理工作站。和田地區屬於乾旱荒漠性氣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發量達2480毫米,四季多風沙,是一個典型的邊遠偏僻地區、條件艱苦地區、少數民族高度聚居地區、傳統農業地區、國家扶貧重點地區。如何充分發揮科技作用,推動和田地區精準扶貧,是本次調研的重點問題。作為國家首批科技惠民項目“新疆于田縣特色藥材科技惠民項目”,管花肉蓯蓉及其寄主植物檉柳高產穩產栽培基地建設自2012年實施以來,針對南疆貧困落後地區的重大發展需求,依靠領軍專家北京大學屠鵬飛教授及其團隊的紮根奉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南疆廣袤的沙漠、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成功實現沙退人進,將和田地區近40萬畝不毛沙漠變成綠海泛波、盛產名貴藥材的良田。當地種植肉蓯蓉農戶達6000多戶,每戶年新增收入3萬多元,帶動8萬多人脫貧致富,創造了南疆荒漠地區精準扶貧的新模式,為當地開闢出一條快速致富惠民、顯著改善生態、創建特色產業、促進民族團結的綠色發展之路,對南疆的經濟發展、生態文明、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

隨後,調研團一行走訪了石河子大學和烏魯木齊高新區,參觀了石河子大學化工綠色過程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以及新疆維吾爾藥業責任有限公司,深入瞭解基層科研單位和企業在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成果轉化、促進產業發展的實踐經驗。調研團成員與基層科技人員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交流,就如何進一步完善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一些具體問題與科學家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同時,調研團還圍繞如何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突出自身民族藥物優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生物醫藥領域的交流合作等方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此次調研之行,調研團成員還參加了新疆科技廳幹部職工與和田地區墨玉縣薩依巴格鄉沿河村開展民族團結“結親周”活動,新疆科技廳的廣大幹部職工深入基層一線,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錘鍊工作作風。在幫扶工作中,駐村幹部們挨家挨戶地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深入細緻地做好群眾工作,宣傳好黨的惠民政策,同時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出主意、想辦法,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調研團成員深切地感受到,在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各民族群眾對黨和政府最直觀的感受來自身邊的黨員、幹部,來自基層黨組織。新疆科技廳的駐村幹部們銳意進取,勇於擔當,為維護新疆的穩定和安寧,增進民族團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此次活動得到了新疆自治區科技廳、調研所到單位科研人員的大力支持,加深了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幹部與科研基層一線的密切聯繫。調研團成員們深受啟發和鼓舞,大家表示,將認真分析一線科研人員對科技政策和管理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增強服務意識,發揮專業優勢,全力做好科技計劃管理和對科技人員的服務工作。同時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把“根在基層”的精神帶回各自工作崗位,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激揚的幹勁投入工作,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偉大實踐中貢獻才智!

成果招商 難題招標 專家診斷

在線展會 技術評估 創業輔導

專利代理 科技金融 品牌推廣

檢驗檢測 項目申報 人才培訓

法務諮詢 財務審計 戰略研究

單 位:黑龍江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客 服:0451-82310884 / 13895771405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可以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