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救命藥”頻遭“降價死”,金錢 VS 生命哪個更重要?

廉價“救命藥”頻遭“降價死”,金錢 VS 生命哪個更重要?

古人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救人,本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可近些年,很多“救命藥”輪番消失卻成了常見現象,有些藥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藥”。在一藥難求的情況下,有人甚至做起了倒賣藥物的生意。這些救命藥在黃牛黨手中往往能賣出幾十倍、上百倍的天價。

藥,可救命,也可致命。之所以說它致命,不是因為使用它不得當,也不完全是因為它原本的價格有多高買不起,僅僅是因為它過於廉價,商家無利可圖,為了不做虧本的買賣,寧可選擇放棄它原本的效用價值也在所不惜。

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在金錢面前,生命究竟值幾個錢?面對現狀,我們又要如何以待?

1

廉價“救命藥”輪番消失,哪些常見藥躺槍?

近些年,“藥荒”現象輪番上演:

2011年,心臟手術用藥“魚精蛋白”出現全國性緊缺;

2015年,心外科用藥“地高辛片”、“放線菌素D”全國斷供……

這些首選救命藥多是已納入醫保的低價藥,此類藥品的短缺,使患者們不得不選擇昂貴的替代藥品。嚴重的供不應求,還滋生了短缺藥品的“黑市”。

廉價“救命藥”頻遭“降價死”,金錢 VS 生命哪個更重要?

一藥難求的情況下,甚至有黃牛做起了倒賣生意。這些救命藥在黃牛黨手中往往能賣出幾十倍、上百倍的天價。

比如:一盒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正常零售價只要7.9元,但黃牛的售價超過了4000元,即使是這樣的“天價”,由於藥品本身的稀缺性,也仍然不容易買到。

再比如:心臟手術用藥“魚精蛋白”,正常價格10元一支,在一藥難求的情況下,已經被黃牛販子炒到了上萬元一支。

......

廉價“救命藥”頻遭“降價死”,金錢 VS 生命哪個更重要?

對富人來說,看病治病不算難事;可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卻是看得起病,治不起病。畢竟在患者中,多數人只不過是普通人罷了。

記得2016年的時候,某報上發過一篇關於《廉價孤兒藥斷供危及數十萬人》的新聞,讓無數人感到深深的無力和惶恐,如今看到這類新聞內心依然憤慨不已。

它似乎清醒著提醒著當今的中產和年輕小資們:你們的未來無比虛幻、充滿變數,比小草更脆弱,比浮萍更飄搖。對於一病致貧、家徒四壁、子不得教、父母不得養的這種境遇的擔憂,深深紮在70、80後的心中。

廉價“救命藥”頻遭“降價死”,金錢 VS 生命哪個更重要?

那麼,為何廉價的救命藥會消失,是其他藥物效用更好?還是醫生故意冷落?

2

“救命藥”在中國頻遭“降價死”,原因幾何?

1、缺乏利潤空間

廉價藥逐漸消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利潤空間,並且隨之形成了原料供應商、藥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與銷售終端的博弈。

很多藥店都拒賣藥效更好的廉價藥,這些藥品在採購過程中,常被廠家告知原料缺乏、廠家暫時不生產等,進而向購買者推薦利潤更豐厚的替代藥。

比如:藥店拒賣9毛錢的這款廉價藥——“乾酵母片”,其推薦替代品是其利潤的153倍。

廉價“救命藥”頻遭“降價死”,金錢 VS 生命哪個更重要?

2、換個包裝,重新報價

造成目前廉價藥短缺的直接原因當然是生產不足。廉價藥品由於價格低廉,加上原料緊缺、人力成本上漲、GMP認證標準提高等,造成企業生產缺乏動力。

面對微薄利潤,甚至無利可圖的廉價藥,廠家出於市場本能通常面臨兩個選擇:要麼淘汰,要麼“研製”新藥。同一種藥,換個名稱,換個包裝,換個批號,身價就可以翻上幾倍甚至幾十倍。

廉價“救命藥”頻遭“降價死”,金錢 VS 生命哪個更重要?

有些看似消失的藥品,其實只是“換了個身份”重新出現而已。有媒體報道,我國曾上演過每年批1萬多種“新藥”,同一成分“死而復生”、“此死彼生”的鬧劇。

比如:有很多企業把原來每瓶100片的大包裝藥品,換成了每板10片的鋁塑裝,把原來的粉劑改成了片劑、針劑、膠囊、緩釋片等,把原來每片含有效成分150毫克的變為50毫克、1克……

雖然藥品的主要成分和療效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價格卻一下子翻了十幾倍,這無疑使原來相對利薄的藥品品種被動出局。

3

金錢 VS 生命,對你來說哪個更重要?

如果問你,“人的生命值多少錢?”、“‘錢’與‘命’,對你來說哪個更重要?”。你會如何作答?

看過《太陽的後裔》的人都知道,裡面的女主姜暮煙,是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在她被問及選擇醫生這個職業的原因是,她實話實說:一是因為成績好,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賺錢多。

廉價“救命藥”頻遭“降價死”,金錢 VS 生命哪個更重要?

她雖坦言賺錢多才是王道,但這絲毫不妨礙她拼盡全力地救治患者,因為的價值觀就是:“我是醫生,生命是有尊嚴的,沒有任何價值觀或者理念可以凌駕於生命之上。”。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生命是無價的。它不分高低貴賤,且只有一次,無論你是誰,一旦失去就無法重來。

但從醫學角度來說,生命卻又是有價的,而且還很昂貴!

廉價“救命藥”頻遭“降價死”,金錢 VS 生命哪個更重要?

......

我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又一個因病致貧的新聞報道,讓人不禁感嘆:生命是有價的!

如果沒錢,你連最後的一絲希望都沒了。

有多少人的生命走向終結,只是因為看不起病,付不起醫藥費而導致的。這樣的案例,或許你我早已見怪不怪了吧。但面對現實時,內心難免還是隱隱作痛,有種說不出來的心酸和無助。

在金錢面前,生命有時候就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同時,你卻無能為力。

所以,有時候,金錢與生命同等重要。

4

面對“有價”的生命,我們能做些什麼?

如今,廉價“救命藥”又頻遭“降價死”,即便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救命藥。

患者要想救命,企業要想活命,那麼遊戲規則就需要被重新制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改變患者的命運,改變廉價藥及其生產企業的命運。

至於怎麼來制定遊戲規則,當然最最最重要的是來自政府的支持,例如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廉價特效藥的儲備制度和監督管控制度等。只有這樣,才能防微杜漸,避免人為原因給帶來的災難和遺憾;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人的生命得到保障和尊重。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這是很多人對大病重病突襲一個家庭的形象描述。一旦家裡有人患了大病,會給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帶來災難性的壓力。

廉價“救命藥”頻遭“降價死”,金錢 VS 生命哪個更重要?

這句看似調侃的話語,卻道出了無數患者求醫問診中的痛點,飽含著看病貴給人們帶來的無奈和辛酸。同時,它警示我們,基本醫療的公益屬性不能丟,要盡力避免疾病成為患者不能承受之重,避免脫貧群眾因病返貧。

因此,一方面,在疾病日趨年輕化的今天,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堅持鍛鍊,早日預防各種疾病;另一方面,在金錢至上的今天,我們還得擁有看得起病、治得起病的經濟實力,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金錢的基礎之上。如果生命因為沒錢看病而凋落,這樣的人生該有多慘淡、可憐。

從現在起,努力做一個不被金錢束縛的人。^_^

- 今日互動 -

# 你屬於哪個階層的人,看得起病or害怕生病的人? #

快來留言區說說吧

留言區不見不散,阿金等你來撩~

- END -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