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有一種人,比殺人犯更可怕!有一種力量,比拳頭更有殺傷力。——這就是網絡暴力。"

如今的網絡暴力有多麼恐怖?或許你根本想象不到,但通過網絡暴力,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醜與惡。

而社交平臺就成為了網絡暴力的展示牆,無論是好的、壞的都統統赤裸裸地展示到大眾的面前。而遺憾的是,社交平臺並不能像漏斗一樣,無法把一些蓄謀已久,不懷好意的言論給過濾、摒棄,人云亦云,三人成虎,無形的言論比拳頭來得更重,可以輕鬆把人打垮,甚至任其迅速墜入谷底。

網絡暴力,所帶來的後果往往是毀滅性的。但願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勿以自由之名,署暴力之言。

1

其實,網絡暴力比高利貸更可怕

近日,湖南警方通報了一起家庭悲劇。5月31日,在廈蓉高速藍山洪觀服務區發生一起自殺事件,一家三口中,兩人死亡,一人經搶救暫無生命危險。

而令人震驚且遺憾的是,這一家人曾於5月21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一小區自殺,由於女兒當時在微博公佈了遺書,隨後這一家人被當地警方及時救下。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說到自殺原因,不禁令人唏噓。

據瞭解,剛開始是因為鄧先生由於公司經營出現問題,欠下高額借款並牽扯到家人,身心疲憊厭倦生活,和其女兒鄧某於5月20日晚在微博上發佈一家三口要自殺的消息。而這則微博曾讓數萬網友留言,接力送上鼓勵。隨後,一家三口被海南警方及時救回。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被救回的生命還沒有焐熱,只因為網友的這一舉動,徹底悲劇了。

三條鮮活的生命被救回,這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有部分網友卻質疑其真實性,認為女孩是在炒熱度,認為他們的自殺是一場欺騙、一個陰謀。於是,謾罵鋪天蓋地而來,人肉搜索、騷擾電話接踵而至,一家三口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原本在警方的勸導下,這家人已經放棄了輕生的想法,準備回北京好好生活,誰能想到隨之而來的巨大網絡輿論壓力讓他們心力憔悴,甚至於因為接了太多謾罵電話而不敢接哪怕是警方的電話。

面對眾多網友的質疑、謾罵以及騷擾,最終還是逼得他們走上了那條不歸路,又一次選擇了輕生,而且這一次,他們的自殺意願或許更加堅定......網絡暴力成了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看到那些在當事人死後依然坦蕩蕩的網民言論,阿金如鯁在喉。是,或許你們的質疑是對的,或許他們欠下了鉅額高利貸無法償還那是咎由自取。

但!是!那又如何,他們就因此該死嗎???生命,在你眼裡就那麼廉價?這可是三條鮮活的生命啊!

或許有人說,我那是為了追求正義。

可是,追求“正義”,並不能成為網絡暴力的藉口!

有時候,網絡的眾聲喧譁會讓人忘記了真相是多麼的重要。有時候,一個事件的發生,只是眾人尋求到了一個可以隨意宣洩的機會,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全部宣洩到網絡上,讓網絡事件成為情緒投射的釋放場所,無論後果如何還不用為此負責。這些人,往往打著“正義”化身的旗號,以部分人的“眾怒”為名去懲治他人,卻不知正是他們的口舌之快,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正義”從來都不應該是讓無辜生命消逝的誘因,沒有一種暴力可以打著正義的旗號四處橫行,即便是在網絡,也絕不應該發生。這種所謂的“正義”,並不是真正的正義,而是毫無無底線地濫用私刑。

這是一個充滿戾氣的社會,每天都有無數人無緣無故成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而這一家三口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其實,有時候網絡暴力比高利貸更可怕。因為你在電腦或手機的另一端,隨意打出的一句話,都可能讓你成為那個不痛不癢的劊子手。

網絡這隻無形推手,應該是拯救,而不該成為摧毀生命的力量!

2

網絡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網絡暴力,真的會害死人!

也許你只是為了一時痛快而吐槽,但是這些言語給當事人帶來的危害,卻是超乎你想象的,甚至是毀滅性的。

舉例1:

最近,越來越多的朋友對“抖音”上癮了,十幾秒的小視頻,可以打發很長時間。可是,對於抖音視頻創作者來說,一切卻沒有那麼簡單!一個小小的視頻,可能就要置這些創作者於死地——如果粉絲不喜歡,你將遭到的是,難以想象的語言暴力!

近日,一名26歲的深圳女孩小華就因為玩抖音而跳海輕生,還好被遊客救起才挽回了一條年輕的生命。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玩個抖音,為何會讓一個女孩選擇輕生呢?

究其原因才知道,原來是女孩玩抖音時將該視頻發到該平臺,沒想到卻遭到了一些網友的嬉笑、批評,加上家人不理解,覺得活著沒意思,一時激動才選擇了跳海。所幸的是,這個女孩被人救起了,才有了生命的延續,才有機會好好地走完接下來的人生,美麗的生活還有諸多可能性。

舉例2:

像去年年底袁立炮轟《演員的誕生》一事,三位導師被罵的挺慘的,宋丹丹就是其中被罵的最嚴重的一個吧!

最近,宋丹丹在節目《嚮往的生活》中提到這兩年所經歷的網絡暴力。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她表示直到現在都還心有餘悸,那時候真的氣到胃病都犯了,痛哭到無法出席排練,差點就被“整下課”了,還因此事想準備退休了。

舉例3:

2015年,喬任梁曾經遭遇過兩次網絡暴力事件,本來就患有抑鬱症的他,在這些言辭的攻擊下,度過了最艱難的一年。其中對他影響最深的應該是他在發佈一篇為天津祈福的微博後,遭遇網友瘋狂吐槽和人身攻擊,只因微博中使用了“人肉”“自取滅亡”等詞。歪曲事實和重傷他的言論報道紛紛出現,使他被誤解,導致抑鬱症加重。

他的離世雖說不是網絡暴力直接導致的,但是網絡暴力無疑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喬任梁英年早逝,去世後卻還被傳SM致死,這種不負責的言論,給剛剛去世的喬任梁貼上了侮辱性的標籤,吃瓜的觀眾看到這樣的消息,情緒不再是惋惜,而是獵奇和調侃,娛樂至死。在消息未經證實之前,很多網友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都充當了“謠言”的傳播者。

無論是謠言的製造者還是傳播者都欠他一句道歉,而更應該反省的正是網絡暴力,這個時代充斥著惡語殺手,一些閒言碎語或許會把一個脆弱敏感的人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舉例4:

2013年,袁姍姍被網友抨擊“滾出娛樂圈”,在一次公開課上她說起過這段經歷。

“2013年,確實挺讓人操心的,從春天到夏天,基本都沒有平靜過,一開始我也有些懊惱,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我既沒有不勞而獲,也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讓我‘滾’?”

而在這起輿論暴力的背後,僅僅是因為部分網友認為袁姍姍在古裝劇中扮相醜、演技差。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比如:14歲澳洲童星艾米被網友毫無根據地謾罵導致自殺;古力娜扎被黑粉P遺照詛咒全家;《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俞灝明扮演反派被辱罵長相醜陋;阿嬌開直播,卻被人用“陳冠希”的名字刷屏......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澳洲童星艾米)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電視劇《那年花開正月圓》扮演者俞灝明)

對於施暴者來說,網絡謾罵可能只是一時的衝動,簡單的洩憤,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對於受害者來說,任何一句話都會成為鋒利的刀,一刀一刀劃在心上,或是抑鬱、或造成內心陰霾,這些創傷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網絡暴力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就像是一枚不定時的炸彈,你根本不知道它會在何時何地又會因為什麼原因而突然爆發,令人毫無防備。

3

網絡暴力面前,我們該做些什麼?

每當我們打開社交媒體,總能看到一些人因為某件與自己無關的事而隨意留下來的惡毒字眼、譏諷、嘲弄、辱罵、欺凌......或許是因為這個時代給你帶來的焦慮,想為此找一個發洩的出口,或許你就是想隨意宣洩一下你的情緒……這都是你的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可以有,但請你不要過分的妄加揣測,更不要誹謗;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太無恥,沒有道德底線;你可以不偉大,但不能太卑鄙,言語低級又惡俗;你可以不博學,但請你不要太無知,最起碼要守住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這世間,最可恥的事就是,以自由之名,署暴力之言。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網絡讓人擺脫了現實肉體和身份的束縛,成為了自由的、任性的虛擬形象,這種虛擬感釋放了部分人的放縱,也擴大了他們的存在感。網絡成為了那些人的保護色,把不敢在現實生活中說出的惡言搬到了網絡上,再不怕“禍從口出”,而語言的力量從來都是可怕的。隨時隨地的言語發洩,製造戾氣和憤怒,已超越了自由的範疇。

我們總說自由,提倡自由,殊不知這世間根本不存在可以任意侵犯他人的自由。

人們總是習慣於只看到事情表面就去妄加揣測,然後站在道德制高點恣意批判別人,很少有人會去在乎真相,在乎被群起而攻之的那個人,是不是無辜,更多的人不過是想借著這個事件來發洩自己的情緒罷了。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而對於網絡暴力的受害者而言,就是整個社會不滿情緒的替罪羊,人們只會關心自己罵的爽不爽,而不是你是否被冤枉。當整個世界都在冤枉你的時候,受害者的每一句解釋的話都有可能被誤認為是辯解或是洗白,只會招來更強烈的攻擊。

看了網絡噴子、鍵盤俠的惡行,阿金深有體會,既生而為人,切勿枉為人,為人一世,當堅守做人的底線,不要把“尖酸刻薄”美化成“率性直爽”,舉著“正義”的大旗,無憑無據還理直氣壯地批判他人,沒有任何人應該承受無端的惡意!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的時候如此無力;在表達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以前,網絡不發達,有人不喜歡你也就背後說說。如今,網絡發達了,他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也許有一些人不認同你、不喜歡你,你就會覺得全部人都不喜歡你了。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我們誰也無法保證被所有人都喜歡或認同。

就拿簡單的審美來說,每個人的審美觀都有所不同,也許有人喜歡你的柔弱,覺得那樣的你似那弱柳扶風,嬌羞似那正在盛開的蓮花,或許也有人會厭惡你,覺得那樣的你過於軟弱,凡事需要人照料,太過於依賴人。

一家三口車內自殺,高利貸與網絡暴力哪個更可怕?

所以,面對這些暴力之言,作為受害者,或許最好的辦法就是屏蔽掉那些“聲音”,儘量不要太在意,也不要因此迷失自己,忽略對方或許是更好的反擊,未來某一天,當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更加強大和自信時,時間會證明一切。

作為旁觀者,或許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能為抵抗網絡暴力而發聲,但至少我們可以不當鍵盤俠,少一分暴力,或許就能少傷害一個生命。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 今日互動 -

# 說說那些年因為網絡暴力受過的傷 #

快來留言區說說吧

不見不散,阿金等你來撩~

- END -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