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20年智能互聯產品將為全球製造業帶來近6850億美元的收益

2018年6月21日,巴黎訊——凱捷數字化轉型研究院發佈的最新報告指出,預計到2020年智能互聯設備的開發與銷售將為全球製造業帶來5190-6850億美元的附加產值。這份名為《數字工程:離散型製造企業的新經濟增長點》報告指出,雖然該領域所帶來的潛在回報巨大,但製造企業需加大對企業數字連續性和數字化能力的投入以此獲得收益。

預計到2020年智能互聯產品將為全球製造業帶來近6850億美元的收益

要充分利用發展機遇,企業需在舊有產品和全新服務業務模式之間尋找平衡

預計到2020年智能互聯產品將為全球製造業帶來近6850億美元的收益

製造企業估計,到2020年智能互聯產品將約佔企業全部產品的50%,相比2014年增長32個百分點。事實上,18%的製造企業表示他們已經計劃停止生產,向以純服務為基礎的商業模式轉變。這一舉措使得向以服務為基礎的模式轉變成為企業的發展要務,由此企業需要大幅提升自身能力。

預計到2020年智能互聯產品將為全球製造業帶來近6850億美元的收益

施耐德電氣工業運營副總裁Antoine Destribats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向基於服務和雲互聯基礎架構的商業模式轉變以創造市場價值。在以單純硬件製造為主導的市場中,這對彰顯企業獨特價值極為關鍵”。

製造企業對新興技術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並已開始對自身的IT投入作出相應調整。約有50%的製造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投入一億歐元用於開發產品週期管理(PLM)平臺和數字化解決方案,而對維護現有IT系統的預算則大幅下降,從2014年的76%降到2017年的55%。

解鎖機遇

儘管自2014年之後數字投資呈現大幅上升趨勢,但只有少數製造企業有能力繼續擴大在該領域的資源投入。三分之二(66%)的製造企業表示他們一直面臨著兩種相對立的發展方向:是不斷進行產品創新並發展現有產品以加速上市,還是加大力度投資智能互聯產品。

這種矛盾心理使的行業內對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技術、數據連續性技術和虛擬模擬技術的使用率較低;只有16%的企業全面採用了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45%的企業仍處於試點階段。同樣,位列福布斯2018最具創新力企業排名的離散製造企業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19%)強調了現有產品的“錨定”效應,並指出企業需要對現有產品服務的創新和工程製造方法進行重新思考,儘管這些企業佔到了 2017年全球研發支出的58%。

投資企業數字化能力和數字生態系統將成為關鍵

製造企業想要充分利用智能互聯產品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就需要大力提升自身的IT和軟件技能。根據報告,86%的“新手”企業在現有能力範圍內並沒有足夠的資源用於數據管理;95%的企業不具備APP設計能力;94%的企業不具備人工智能研發能力。報告還指出,外聘專業人才並不能完全彌補企業自身存在的人才空缺,這意味企業需要在數字化人才培訓、數字化工具以及為現有員工開發新的協作方法等方面進行投資。同時,建立可擴展的數字生態系統將成為設計重點,從而為製造企業提供全新的端到端服務。

Signify(前身為Philips Lighting)產品管理負責人兼高級總監Willem Ruisch表示:“我們會定期對員工的工作勝任力進行評估,重點關注他們的數字化技能。我們為員工開發並提供培訓項目確保他們能夠跟得上新技術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

製造企業力求借助產品數據和客戶數據以驅動創新

製造企業在向服務型企業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產品所產生的數據。使用互聯產品數據以及社交渠道獲得客戶反饋已逐漸替代傳統的市場調查,並將成為企業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動力來源。儘管數據和數據收集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了,但報告指出只有1/4的製造企業會使用數據分析為產品創新提供可實際操作的洞見。在新產品研發方面,只有2/5的製造企業表示正在使用AI技術進行客戶數據分析。這些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的製造企業並沒有抓住機遇將數據運用到產品設計和研發過程中。製造企業在使用產品數據和合作夥伴生態系統推動創新這一方面面臨著諸多挑戰。研究顯示54%的企業現已立項以加強與初創企業、第三方和供應商的協作。然而,只有1/3不到的企業能夠真正利用這些項目與合作伙伴攜手研發產品。

隨著產品逐步向互聯方向發展,製造企業需要將軟件功能與產品設計過程相整合。企業需要調整產品週期以適應頻繁的軟件更新,這是軟件行業的常見現象。研究顯示,製造企業將產品研發過程中的軟件和IT視為影響業務發展的三大要素之一,另外兩項分別是保持數字連續性、由產品向以服務為基礎的商業模式的轉變。

凱捷集團數字化製造業務負責人Jean-Pierre petit對此表示:“我們預計未來兩年智能互聯產品和保持數字連續性將為企業帶來巨大收益,對於製造企業來說,新技術的投資不容忽視。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並不簡單。製造企業必須在維持核心業務以及投資以加速發展數字技術兩者間找到平衡,其必須投資以發展企業的數字化技能、生態系統、數字化工具、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和全新的工作方式。路漫漫其修遠兮,但那些能夠做到的企業將獲得巨大的市場領先優勢”。

可點擊這裡,下載報告副本。

研究方法

本報告對來自9個國家的全球製造企業中的1000名高管人員進行了調查,包括意大利、印度、中國、瑞典、荷蘭、德國、法國、英國和美國。調查的訪問對象全部為總監及以上高管人員,所涉及的職能部門多元化且與各自企業的數字工程項目密切相關。調查樣本涵蓋了一眾行業領域,包括汽車、交通運輸、航天航空與國防、工業製造、工業與農業設備製造、高新技術與醫療設施。調查的企業中,有62%的全球收益達到20億美元甚至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