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統治利比亞42年,為何只是一個上校,而不稱總統或國王?

範柯左

卡扎菲需要一件漂亮的外衣。這件外衣就是卡扎菲發動政變的依據——一切權力來自人民。為了讓這句話看起來像真的,卡扎菲沒有設立類似內閣之類的機構,有一個完全聽命於他的革命指揮委員會就夠了;也沒有制定憲法,卡扎菲的指令就是憲法;也沒有設立各部官員,因為“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嘛。這一輪套路下來,卡扎菲“名正言順”的杜絕了反對派分權和自己對抗的可能性,同時他怎麼做都不會被別人以“違憲”的名義彈劾。於是卡扎菲以漂亮的姿態坐穩了利比亞最高領導人的職位,這也是他給自己任命的最高大上的一個職位。有了這個用以宣示權力的職稱之後,當然還需要一個顯示自己是“利比亞人民的兄長”的恰當稱謂,總統或者國王都不足以表達自己和“人民”之間的“兄弟情”,“上校”不高也不低,做兄長剛好合適!



卡扎菲需要一個“偉光正”的人生目標。和薩達姆崇拜希特勒不同的是,卡扎菲崇拜埃及前總統納賽爾。1952年7月23日,納賽爾領導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了埃及封建政權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揮委員會,次年6月建立埃及共和國。這個阿拉伯世界的創舉相當於往當時只有十歲的卡扎菲的靜脈裡打了一管雞血,也最終確立了卡扎菲的人生目標,就是像納賽爾一樣,將革命的星火燃遍利比亞。17年之後,也就是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完全效仿納賽爾的步驟,領導利比亞版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了正在夏威夷度假的伊德魯斯國王的統治,然後他也成立革命指揮委員會,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納賽爾發動政變的時候只有上校軍銜,致死都沒有晉升。為了和偶像保持一致,卡扎菲把自己晉升為上校,至死不渝。堪稱模仿納賽爾的最佳選手。什麼樣的納賽爾值得自己崇拜,自己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納賽爾就是卡扎菲心裡“偉大、光明、正義”的代名詞。


卡扎菲要顯示自己“革命到底”的決心。政變成功之後的卡扎菲,先是收回了英、美、法等國的軍事基地,使利比亞擺脫了“殖民地”標籤,再將國家的石油利益從西方手中奪了回來,用於利比亞人民的教育、醫療、住房和社會保障,使利比亞一度成為非洲最富裕的國家,卡扎菲的威望一時風頭無兩。但是,這還不是革命成功的標誌。納賽爾在其著作《革命哲學》中透露了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全體阿拉伯、非洲人和伊斯蘭教徒的領袖的想法,卡扎菲當然也和偶像有著同樣的目標,將非洲和阿拉伯世界聯合起來,徹底擺脫西方的控制。所以卡扎菲帶領利比亞加入了非洲統一組織,並於1982-1983年擔任該組織主席;2007年,卡扎菲在非盟(前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舉行之前,挨個的出訪非洲國家,極力說服他們和自己組建“非洲合眾國”,並出資3億美元將非洲眾多國家夢寐以求的衛星通信項目給做成了,這意味著非洲幾十個國家可以有自己的輿論、通信通道;還有很多人知道的非洲貨幣基金組織、非洲中央銀行、非洲投資銀行也是卡扎菲主導去創建。讓非洲、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團結在自己周圍,並從政治、經濟、輿論、金融等方面徹底擺脫西方控制,才是卡扎菲革命的終極目標。在卡扎菲死之前,非洲合眾國並沒有成立,非洲金融體系也沒有建立起來,卡扎菲怎麼好意思晉升呢?



可惜了,卡扎菲過於自信狂妄,同時自身也擺脫不了獨裁、腐敗等毛病,最終被阿拉伯世界拋棄,成為了西方利益集團的槍下之魂。


獨釣寒江

哎呦!卡扎菲可是很在意這個上校軍銜的,這可是當年軍事政變的一個重要誘因。

卡扎菲是一個天生的軍人,他在20歲的時候就放棄了的黎波里大學歷史系的學業,投筆從戎,考取了班加西的軍事學院,成為一名軍人。兩年以後就被授予通信兵的少尉軍銜,3年後又被選送到英國裝甲兵無線電通訊學院進行深造,後來以優異的成績學成回國。本來似乎少年壯志,前途無量的卡扎菲少尉,回國後並沒有得到期望中的晉升,回國5年後,連少尉的軍銜都沒有得到。因此,卡扎菲感到前途渺茫,對此十分不滿,這成為後來軍事政變的一個主要動因。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糾集了對當時國王不滿的中下層軍官發動政變,政變獲得出乎平靜的成功,卡扎菲就任10人革命指揮委員會的主席,他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晉升自己為上校。至此,才有了卡扎菲上校一說。所以,卡扎菲對上校的軍銜十分在意,這基本上是他革命成功的標誌。

卡扎菲不是沒有想過當總統或是皇帝,但在卡扎菲在執政長達42年漫長的時間裡,經歷了非洲無數血腥的政權更迭,卡扎菲的時代是非洲獨立運動中群魔亂舞的時代,任何一個手中有槍桿子的人都可以宣佈獨立或是革命,很多國家都是城頭總換大王旗,包括卡扎菲自己都是靠軍事政變上臺的,他完全知道這裡面的貓膩。在看了太多的獨裁者被殺頭,包括號稱非洲的三大食人魔頭,蒙博託、阿明、多伊等,這對他影響很大,尤其是博卡薩的結局對他影響最大。

自封皇帝的博卡薩最後被推翻客死他鄉

1966年元旦,博卡薩發動政變,登上了總統寶座。1972年他又自授“元帥”軍銜,自詡為“中非的拿破崙”,自己封自己為博卡薩一世皇帝。就這麼一個皇帝,1986年10月22日,被手下的軍人逮捕,最後不光彩的死去。

卡扎菲以利比亞最高領導人的身份自居,而沒有當皇帝,也沒有稱總統,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卡扎菲一生中是以“伊斯蘭社會主義”革命為終身目標的,皇帝、總統都是世俗職務,而“最高領導人”不僅是事實上的總統,乃至皇帝,還是實際上的宗教領袖,卡扎菲一生的最大夢想就是成為阿拉伯世界的精神領袖。另外還有一個卡扎菲是推翻國王上臺的,自己無論如何是不能再去當這個國王的。利比亞還有很多有實力的部族。事實證明,利比亞的其他部族在推翻卡扎菲政權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卡扎菲的一生,足以證明一個20世紀的獨裁者,可以如何成功地包裝自己。

他可以假裝是一個作家,而不是獨裁者,事實上他確實這麼做了,2001年6月中國長某某藝出版社便幫他出版了《卡扎菲小說選》中文版,如果他有興趣,其實還能獲得某某文學獎。

他還是一個足球“明星”,非常喜愛足球運動,是意大利老牌球隊尤文圖斯隊的股東。當然在這一點上他頗有自知之明,明白假如真的去踢球,會出很大洋相,所以他沒有真的那麼幹。

他還是阿拉伯世界的“萬王之王”。2008年9月,在地中海港口城市班加西,200多位頂著王冠或手握黃金權杖的非洲國王、酋長們將“萬王之王”的頭銜授予了他。

他還很“痛恨‘美國。1988年,在阿爾及利亞舉行的阿盟首腦會議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隻白手套,說這是為了與“美國走狗” 握手時不至髒了自己的手。但一有機會與美國和好,他也願意與完美的“美國走狗”和好,只要美國人不推翻他。

他還假裝清正廉明,曾到一些政府機關暗訪(請注意是暗訪),發現許多機關人員不幹活,只是在辦公室裡喝咖啡聊天而已,於是他第二天就派軍用卡車開進政府辦公大樓,拉走了辦公室裡的大部分傢俱。

他還曾喬裝成平民,和醫生說他的父親得了重病,醫生信以為真,把他當成真的”平民“,隨便給他兩片阿斯匹林了事,結果他大發雷霆:吾乃卡扎菲也!隨即下令將這個醫生驅逐出境。

他還善於演說,他講話從不用講稿,口若懸河,慷慨激昂,不時揮舞著雙手,顯示出勇氣和力量。這一切獨裁者的風格,就好像希特勒、墨索里尼一樣,他們需要的是你鼓掌作崇拜狀,而非其他。

如果光看這些,你或許會對此人很是崇拜——但我可以告訴你:卡扎菲,包括一切其他卡扎菲,其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演員。

1969年,他演了一齣戲,叫做“自由軍官組織政變”,政變之後的新國度是“共和國”。但實際上,這個“共和國”沒有半點“共和”痕跡,始終只有一個老大,便是卡扎菲本人。

因為共和只是演戲,其實是完全的獨裁政權,所以他可以不屑當什麼元帥、將軍,只需一個上校頭銜就可以了。1979年3月,他還曾假裝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只保留“革命導師和兄弟領袖”稱號。

事實是:在他執政的42年裡,他用盡各種手段削弱潛在的競爭勢力。他將利比亞傳統的政治精英收拾殆盡,從最初的革命委員會到阿拉伯社會主義者聯盟再到後來的人民委員會,一撥又一撥“值得懷疑”的革命老同志被清洗,最終人們發現:舞臺上只剩下了他和他的家人、親信。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利比亞的外交也是他一人的獨角戲。1993年,為擺脫孤立,他盛讚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為“新世界的救星”,隨後宣告放棄研製大規模殺傷武器,並同意賠償泛美空難死者家屬。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他可以慷慨大方地拿國民的錢充大方,譬如1996年,他向尼日爾提供了200萬美元的援助,向馬裡提供了20萬美元贈款——為什麼不把這些錢分發給國內的窮人?因為窮人沒價值。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除了他以外,他的一家都是主席、首席之類的高官。譬如大兒子是利比亞郵電總公司主席、利比亞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二兒子是利比亞慈善基金會主席,三兒子是利比亞足協主席,四兒子是利比亞第一國家海洋運輸公司管理委員會首席顧問,老五則是接班人、利比亞國家安全顧問。

呵呵!上校?你把獨裁者說的漂亮話都當真,那可真是漂亮了。他不稱總統和國王,因為他實際上就是國王,無需多此一舉。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卡扎菲政變發生在中國文革時期,掌權第二年(1970年)他又效法文革搞了一個社會革命,主要就是清除各種官職稱號,認為不稱官銜才能為人民服務。從那以後他在公開場合就叫“利比亞革命運動領導人”,而不使用任何官職。這在世界上獨一份。


科技文化鄭軍

這就是個稱呼問題,有點類似於攝政王的意思。卡扎菲可能掌權時間確實比較長,但是區別於其他獨裁者,利比亞人絕對是幸福的。有國家的人民可以在三十歲以前不用上班就可以每月有例錢吃穿不愁;醫療教育全免;免費提供一套住房;貸款不用利息。只有北歐的瑞典跟北非的利比亞。至於貸款不用利息更加全球僅有!這是歐美國家恐慌並極度仇視的原因。

卡扎菲本人對權力有很大渴望,但是對生活卻十分儉樸,他甚至常年住在帳篷裡,也沒有什麼奢侈的開支。他對自己要求簡譜,對部下官員們要求同樣儉樸。而且在反腐上面,卡扎菲也是非常嚴格,一旦抓著絕對嚴懲不殆。他把賣石油的錢全部補貼給國民,利比亞人少,錢多,富裕。

但是卡扎菲的富流油卻引西方國家的覬覦,比如,法國打敗利比亞以後,把利比亞的國有石油公司承包給法國石油公司,現在所有石油收入全部被法國賺走。現在利比亞人所有的福利全部沒有了。


優己

第一、卡扎菲是個相當有個性的人,他是埃及的前總統納賽爾的超級粉絲,而納賽爾取得政權的時候軍銜就是上校,自己不超越偶像的軍銜,以表示崇敬和尊重。

卡扎菲和埃及兩代領導人都有深厚友誼,當年,身陷囹圄的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看到卡扎菲被殺的電視新聞後,一下子就哭暈過去。。。。

2010年,非盟峰會上,好兄弟們最後的合影——本·阿里(前排左一,時任突尼斯總統,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流亡沙特)、薩利赫(前排左二,時任也門總統,後受到聯合國多項制裁,2017年12月4日,被胡塞武裝組織打死)、卡扎菲(前排中)和穆巴拉克(前排右二)

第二、卡扎菲獨特的理念,而自己只是人民的兄長,作為兄長自然軍銜不能太高,因此,自己做了上校正好恰如其分。體現自己不貪戀權力,權力屬於人民的意思。

卡扎菲的行為做派都是非主流,比如,雖然卡扎菲的親屬團是揮霍奢侈的,但他本人表面還是比較樸素,不住高檔賓館,只認帳篷,甚至在2009年出席20國峰會的時候還把自己的帳篷搭建在人家意大利會場外的草坪上,拒絕入住賓館,還隨身帶個駱駝(喝奶用)。而且平日處理政務,甚至會見外賓,都是在帳篷中進行的。

第三,革命尚未成功。

卡扎菲自己一直做上校有告誡眾人,革命尚未成功,還需努力的意味。卡扎菲搞政變的時候才是少校,後來因為政變功勞升級了上校。而後面40多年,卡扎菲認為自己要建立的革命還遠遠沒有成功,因此,這也一直沒給自己升官。

作為北非重要產油國,利比亞人民在石油方面分享了國家財富,截止到2011年,利比亞的人均GDP遠高於同期北非國家,名列非洲第一。

教育和醫療徹底免費,雖然質量不是特別好;電和水是完全免費的,燃料是非常便宜的(不到國際價格的十分之一);飲食方面也有許多補貼和價格控制;結婚國家發獎金,生孩子國家也給獎勵。

法律規定銀行貸款不能要任何利息。(這是伊斯蘭教的神聖規定,很多穆斯林國家也有類似的法律)

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且卡扎菲家族長期的高調奢侈,各種炫富的生活,還大搞獨裁專制,比如,所有學生必須讀他的思想和語錄選集——Green Book "綠書"。如果有人說任何一句反對他的話,懷疑他的話,或者表示不願意關注這個書,有被當場處決的危險。媒體全方位受監控,有媒體人因為不按照他說法和思路報道,很快被捉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Green Book "綠寶書"

薩達姆死後,西方國家就把下一個“推翻暴政”的目標鎖定在有過對西方恐怖襲擊前科的卡扎菲身上,卡扎菲看得很明白,開始不斷向歐美國家示好。

比如,2009年,卡扎菲公開發言說,利比亞逮捕了一些“基地”組織成員,將按美國處理恐怖嫌疑犯的方式對待這些人,卡扎菲稱其調整政策的目的是為了不再被人指責為“叛逆”國家。

還有,今年初,已經逐步淡出公眾視野的法國前總統薩科齊突然被巴黎警方拘留審問,據報道,這和薩科齊涉嫌在2007年大選期間接受卡扎菲的5000萬歐元鉅額非法資助有關。

2009年出席G20峰會,和奧巴馬友好交談,然而2年後.........

2011年,在西方的渲染和鼓動下,內憂外患,民生激憤,短短7個月,卡扎菲政權受到了裡應外合的絞殺,轟然坍毀,落得身死國衰。值得欣慰的是:卡扎菲父子比薩達姆死的英勇,他本人也像一位上校一樣,真正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卡扎菲是一個狂熱的理想主義者,在他執政的前半期,利比亞幾乎沒有“政府”,他設立了各級人民委員會來作為國家行政力量,而他自己就是“人民委員會總秘書處總秘書”,他給自己加上了“革命導師與領導弟兄”的稱號,至於自己的軍銜,他覺得自己是全利比亞人的兄弟,加上他崇拜納賽爾,納賽爾發動革命時軍銜就是上校,他有個上校就可以了。

卡扎菲的主觀意識極為強烈,又非常不按常理出牌,他自詡為納賽爾接班人,致力於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夢想,一度還推動埃及和利比亞合併,他還撰寫了《綠皮書》,闡述自己的“世界第三理論”,卡扎菲既不要西方,也不要東方,自己開闢第三條道路。利比亞新聞媒體天天宣傳,卡扎菲也一直要求利比亞人按照他的理論去生活。

不過,卡扎菲統治利比亞42年,基本上掌權的就是他的家族和親信,他用極具魅力的領導能力和石油財富全民共享使他贏得了相對較高的支持率;同時,他在武裝部隊、人民委員會體系以及革命委員會三個機構之間搞好平衡,使得他成為這個部落國家的核心支配力量,確保了國家的統一團結。

作為特立獨行的領導人,卡扎菲是反西方長達30多年,成為西方眼裡的“不受歡迎者”,冷戰期間,卡扎菲差不多算是蘇聯陣營,西方奈何不了他,但蘇聯始終要衰落,80年代美國2次空襲利比亞,隨後1988年的洛克比空難被西方坐實是卡扎菲搞的恐怖襲擊。

進入2003年,薩達姆倒臺讓卡扎菲從夢裡驚醒,他開始結交西方,主動賠償洛克比空難遇難者家屬27億美元,即使這件事讓整個利比亞飽受恥辱,讓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的反西方旗手落地了,但他還是不顧一切希望得到西方諒解,但是無可奈何,他是西方必須要收拾的人,最終2011年,卡扎菲身死政權滅。


雲中史記

對了,統治利比亞42年的卡扎菲只是個上校,而且是沒有官職的領導人,一般人只能稱“卡扎菲上校”。

2009年7月10日,G8峰會在意大利阿奎拉舉行。

官職任命是有年限的,連任期滿後必須進行新的選舉,連薩達姆執政時也會象徵性的搞一下選舉,當然得票率基本是100%。薩達姆以民選舉的方式規避輿論的譴責,但是從現實來看,卡扎菲比薩達姆更聰明。卡扎菲的方法是:不當官。

1969年卡扎菲發動武裝革命上臺執政利比亞後,想當什麼官都是舉手之勞,但是卡扎菲不愛當官嗎?顯然不是,卡扎菲上臺後宣佈利比亞沒政府、沒法律,弄了個委員會,他一手來控制。雖屈居上校軍銜,卻操縱著國家的軍政大權,卡扎菲家人在各部門身居要職,有人說壞話立馬鎮壓,相對於虛職來說實權才能滿足卡扎菲權力慾望。

1982年卡扎菲在長城。

官職任命是有年限的,連任期滿後必須進行新的選舉,連薩達姆執政時也會象徵性的搞一下選舉,當然得票率基本是100%。薩達姆以民選舉的方式規避輿論的譴責,但是從現實來看,卡扎菲比薩達姆更聰明。卡扎菲的方法是:不當官。

1969年卡扎菲發動武裝革命上臺執政利比亞後,想當什麼官都是舉手之勞,但是卡扎菲不愛當官嗎?顯然不是,卡扎菲上臺後宣佈利比亞沒政府、沒法律,弄了個委員會,他一手來控制。雖屈居上校軍銜,卻操縱著國家的軍政大權,卡扎菲家人在各部門身居要職,有人說壞話立馬鎮壓,相對於虛職來說實權才能滿足卡扎菲權力慾望。

卡斯特羅,也是以少校自居。

官職有很多的束縛,而不當官的卡扎菲給他的領導權利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領導利比亞長達42年之久,他在利比亞國內和阿拉伯世界聲望可是最高的。和卡扎菲類似的還有古巴的領導人卡斯特羅,他還只是少校。


圖文繪歷史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是二戰後被西方列強幾百年殖民統治的非洲紛紛獨立,多為小國,窮國。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多為前殖民地官員或民族武裝力量領導人,都有當時的軍銜,一旦獨立後就沿用舊軍銜級別,如卡扎菲上校。回顧五六十年代非洲國家領導人來我國訪問,當時的總統、國防部長多為校官,最大莫過於少將。


樂齋3

名稱是什麼,有區別嗎?

是上校還是元帥,重要嗎?

關鍵在於他是個專制獨裁者,家天下,為所欲為,肆無忌憚,最終被自己的人民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