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一位卑微廚師,一句話連說出七個成語,堪稱歷史奇才

古代社會等級制度森嚴,不像現在一樣人人平等,當時人按照“士農工商”排列高低,分別是指讀書人或做官、農民、手工業者、商人,可見手工業者和商人地位是很低的。

戰國一位卑微廚師,一句話連說出七個成語,堪稱歷史奇才

這位廚師名氣非常大,他就是戰國時期魏惠王宮中的廚師,名叫丁,在古代往往把廚師叫做庖,古人常愛把職業放在人名之前,所以這位廚師就成為庖丁,庖丁解牛這個成語相信大家都聽過。

按照古代的登基劃分,庖丁應該屬於手工業者,地位是比較卑微的,但他卻有過人之處,據說有一次莊子去拜訪魏惠王,於是他們就去宮中廚房參觀,恰好看到庖丁在肢解一頭殺死的牛。

庖丁解牛的技藝相當高超,看得魏惠王和莊子目瞪口呆,只見庖丁幾乎不用眼睛看,只是隨手一劃、順手一切,一頭牛很快就像粉碎的泥土一樣脫落下來,魏惠王震驚之餘,就問庖丁為何解牛那麼牛?

戰國一位卑微廚師,一句話連說出七個成語,堪稱歷史奇才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戰國一位卑微廚師,一句話連說出七個成語,堪稱歷史奇才

這話翻譯起來比較長,簡單的說一下,庖丁回答說:“我喜歡摸索事物規律,一開始分解牛時,都是看到整頭牛,幾年後就不再去看整頭牛,而現在只需用心神去接觸,按照牛的生理結構,把刀切向骨節間的空隙,就能解剖了;優秀廚師用刀切肉,所以一年換一把刀,一般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因為用刀砍了骨頭,而我這把刀已經用了19年,至今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有時遇到難解的牛,我就會動作變緩,等到牛肉全部分解,才擦拭好刀收藏起來。”

庖丁的這一番話,被莊子記錄下來,而段話一共200多個字,卻衍生出七個成語,可見庖丁真是歷史奇才,這七個成語分別是:

戰國一位卑微廚師,一句話連說出七個成語,堪稱歷史奇才

遊刃有餘:比喻解決問題絲毫不費力;

躊躇滿志:比喻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目無全牛:比喻技術熟練到很高的境界;

這個三個成語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此外還有四個成語,用得比較少,分別是:

切中肯綮(qing):比喻切中要害,找到問題的關鍵點;

新硎(xing)初試:比喻剛開始工作就展現出非凡的才幹;

批隙導窾(kuang):比喻善於從關鍵處著手解決問題;

官止神行:指對某一事物有非常透徹的瞭解。

戰國一位卑微廚師,一句話連說出七個成語,堪稱歷史奇才

以上這些成語都是中國歷史的文化精華,而它們卻是從一個廚師口中說出來的,讓人對庖丁的技藝和才華無比佩服,幸虧莊子為我們把庖丁解牛的故事記錄下來,否則這是中華文化上的損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