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風采」“微店”賣米助脫貧——記興縣康寧鎮趙家溝村第一書記張俊強的扶貧故事

“平哥,最近有什麼困難的事兒需要解決嗎?”張書記邊把手中的衣物輕輕的放到炕頭,邊詢問著貧困戶魏平平家的近況。“張書記,我沒什麼困難,就過年那幾天電話上跟你說過的那件事,還得沒來的及感謝你呢,要不今天就在咱家吃頓飯吧”魏平平感激地回應著,全身洋溢著的幸福和喜悅,彷彿是許久未見的親人回來了。臨別時,女主人拿出兩雙自己親手納的鞋墊塞給張書記,用略帶遺憾的語氣說:“本應該年前給你的,讓你過新年時用,怪我當時身體不爭氣,沒能……”,看著鞋墊上的一針一線,這個七尺男兒差點兒掉下了眼淚。

2018年春節剛過,張書記回村第一時間就去了貧困戶魏平平家。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到他家裡了,自從2016年文水縣安監局科員張俊強擔任興縣康寧鎮趙家溝第一書記以來,不管何時,他最掛念的就是魏平平一家。

「第一書記風采」“微店”賣米助脫貧——記興縣康寧鎮趙家溝村第一書記張俊強的扶貧故事

張俊強回憶起初次入村走訪,第一次踏進困戶魏平平家中,老婆患有羊癲瘋,兩個孩子上學,還有八十歲的老母親,一家人擠在一間破舊的窯洞中,就靠種些穀子豆子維持生活,日子十分艱難。眼前這家人窘迫的生活狀況讓他內心深受震撼,那種潦倒的生活狀況也只在電視裡見過。從那以後,他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盡我所能再幫他們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讓他們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

敢於嘗試 “朋友圈”裡賣小米

「第一書記風采」“微店”賣米助脫貧——記興縣康寧鎮趙家溝村第一書記張俊強的扶貧故事

授人以漁 開啟“微店”新模式

「第一書記風采」“微店”賣米助脫貧——記興縣康寧鎮趙家溝村第一書記張俊強的扶貧故事

村民袁平則跟著張書記認真學習後,信心倍增,幹勁十足。開始著手負責運營網店銷售,自主增加新的農產品,自己的生意逐漸有了起色,開始步入正軌,當月就銷售雜糧4千斤兩萬餘元。2017年3月份袁平則跟張俊強主動提議:“張書記,我想加工石磨米,用真空包裝起來,外表貼上咱們‘康源小雜糧加工廠’的標誌。”張俊強聽後很是驚訝,但更多的是欣慰,因為老袁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其他村民親眼看著袁平則的進步也躍躍欲試,有的在家搗豆錢錢,有的在家納手工鞋墊,有的在自家院裡養雞賣土雞蛋,張俊強把這些土特產都放到了扶貧微店上去賣,效益可觀。

越挫越勇 電商思維提銷量

電商之路的大門打開了,張俊強提出大膽的想法,要在趙家溝這個人口僅28戶60人的小村莊,建立電商服務站和鄉鎮工作站,走一條“黨建+第一書記+電商+貧困戶”的扶貧路線。2017年春節剛過,他就帶領村民註冊營業執照,起名“康源小雜糧加工廠”。緊接著購買加工設備、包裝設備,建立網上銷售平臺,開始了熱火朝天的電商營銷。

「第一書記風采」“微店”賣米助脫貧——記興縣康寧鎮趙家溝村第一書記張俊強的扶貧故事

面對挫折,張軍強並沒有退縮,更沒有放棄。他開始了新的嘗試——尋找新型經濟作物替代傳統作物。於是相約第一書記韓文輝、趙志德赴青島考察刺嫩芽種植,經過實地考察認為效益不錯。但在村裡宣傳時,因其生長週期長,見效慢,村民大多接受不了,只好作罷。繼續循規蹈矩,銷售當地適宜的小雜糧。

耐心說服 穩定民心促脫貧

2018年是趙家溝的脫貧年,而趙家溝要脫貧除了靠產業還得靠易地搬遷。做第一書記以來,最讓張俊強頭疼的要數易地搬遷。對於在村裡住了一輩子的老百姓,他們對村莊有著難以割捨的故土情結。張俊強明白對於這件事,態度不能強硬,只有不斷地入戶做工作,從思想上轉變,才能更好地做好做實這項工作。

「第一書記風采」“微店”賣米助脫貧——記興縣康寧鎮趙家溝村第一書記張俊強的扶貧故事

在張俊強的扶貧日誌中看到過這樣幾頁關於易地搬遷分析:“目前,不想搬遷的村民分為三類:不想挪窩的;捨不得花錢的;怕搬了生活不了的。所以得根據每種類型村民做針對性的工作,首先從捨不得花錢的入手,告知他們國家這麼大的補貼,基本快白給了,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然後從搬遷後考慮生計的村民下手,政府會為大家免費提供勞動技能培訓,優先安排公益崗位,加上退耕還林的收益,足以保證大家以後的生活了。”

與此同時,張俊強組織村裡的黨員幹部以“為了下一代的發展,為了享受高質量生活”進行易地搬遷動員宣講。終於在2018年6月,村民們順利完成安置協議簽訂。

趙大爺邊籤協議邊說道:“我在趙家溝生活了一輩子,雖然過得清苦,但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經過張書記這麼苦口婆心的反覆勸說,我想清楚了,我覺得我們是幸運的,正好趕上好時代好政策。搬遷是為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我還得感謝政府,感謝國家呢!”

「第一書記風采」“微店”賣米助脫貧——記興縣康寧鎮趙家溝村第一書記張俊強的扶貧故事

「第一書記風采」“微店”賣米助脫貧——記興縣康寧鎮趙家溝村第一書記張俊強的扶貧故事

在一年多的扶貧工作中,看著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張俊強覺得自己所做的都是值得的,雖然對家庭對親人他是愧疚的。因為疏於兒子學習輔導,導致其成績下降;妻子懷孕只陪著去過一次孕檢,甚至有了生產徵兆才急匆匆趕回家。

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第一書記,他始終認為相比自己付出的,他得到的要多的多。他得到了全村人和各級領導的無比信任和支持。

“現在一去村裡,村民就會圍著我噓寒問暖,拉著我去家裡吃飯。每次探親回家的時候,鄉親們紛紛拿著小米、豆子、土雞蛋硬往車裡塞。我真的非常感動和自豪,感動他們把我當成了親人,自豪我擁有了這麼多的親人。”張俊強的臉上洋溢著喜悅和滿足,這也許就是一名優秀年輕幹部努力紮根基層、用真心服務群眾後的真情流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