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清朝最好的外國人,創建了清朝最廉潔衙門,使得滿清多存活50年

慈禧掌權,大清逐漸走向衰敗,到了清朝末期的時候,歐美列強都想著要從中國謀求利益,導致清政府與很多的國家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條約裡的內容不是割地就是賠款,這使得已經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走向了滅亡的邊緣。

對清朝最好的外國人,創建了清朝最廉潔衙門,使得滿清多存活50年

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或許瞭解的都是條約對中國的各種壓榨,但其實在清朝和列強簽訂的條約中還是存在幾條對當時的清朝有著積極作用的條約,比如說在1885年的簽訂的天津條約中有一條規定就對清政府有好處,若不會這條規定,或許清政府提前50年就滅亡了。

對清朝最好的外國人,創建了清朝最廉潔衙門,使得滿清多存活50年

這條規定就是同意開放中國的通商口岸,並且管理海關的人必須是外國人,這樣的一條規定看似對中國很是不利。但是其實自從開放了通商口岸之後,就大大的促進了當時中國的經濟,當時管理這些通商口岸的海關總督是一個外國人,他叫赫德。

對清朝最好的外國人,創建了清朝最廉潔衙門,使得滿清多存活50年

赫德在27歲的時候就當上了海關總督,赫德是一個很有經驗而且清正廉潔的人,在當時的清朝政府中官員中飽私囊,幾乎是無官不貪,但是這個外國人主管的海關總署卻是以廉潔出名。因為赫德管理有方而且清正廉潔,所以海關這個部門每年都給清政府的國庫增加了不少的收入,使得當時瀕臨崩潰的清朝財政有一絲喘息之機。

對清朝最好的外國人,創建了清朝最廉潔衙門,使得滿清多存活50年

在當時簽訂的那麼多的條約中,每個條約都要求清政府揹負大量的賠款,如果不是當時海關為清政府提供資金,使得清政府有能力辦洋務運動,進行改革措施,或許清政府早就被列強瓜分了。赫德在中國任職長達45年,後來這個外國大臣去世之後,清政府表示了極大地哀痛,慈禧太后下旨封赫德為一品大臣,追封太子太保的名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