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人口211萬的大市 先撤市降為縣後再升地級市 GDP388.91億

平涼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游,為陝甘寧交匯幾何中心“金三角”,橫跨隴山(關山),東鄰陝西咸陽,西連甘肅定西、白銀,南接陝西寶雞和甘肅天水,北與寧夏固原、甘肅慶陽毗鄰。

甘肅人口211萬的大市 先撤市降為縣後再升地級市 GDP388.91億

平涼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和皮毛集散地,甘肅省主要農林產品生產基地和畜牧業。

平涼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平涼自古為屏障三秦、控馭五原的重鎮,是“兵家必爭之地”和隴東傳統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絲綢之路北線東端的交通和軍事要衝,不僅是西北地區的公路樞紐,而且是歐亞大陸橋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轉站。

甘肅人口211萬的大市 先撤市降為縣後再升地級市 GDP388.91億

1955年,實行省、縣二級制,改設專區,作為省政府派出機關。同年10月10日,慶陽專區併入平涼專區。全區轄平涼市及平涼、華亭、涇川、靈臺、崇信、靜寧、隆德、涇源、慶陽、鎮原、寧縣、正寧、合水、環縣、華池16個縣(市)。1956年1月,莊浪縣劃歸平涼專區。1958年3月,隆德、涇源縣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4月4日,崇信縣併入華亭縣;12月20日,莊浪縣併入靜寧縣,靈臺縣併入涇川縣;撤華亭縣,其境分別劃屬平涼市和涇川縣,平涼縣併入平涼市。1961年11月25日,恢復慶陽專區,原所轄7縣一併從平涼專區析出。12月15日,恢復華亭、靈臺、莊浪和崇信縣建制;

1964年6月5日,平涼市改為平涼縣。1969年10月1日,改專區為地區。

1983年7月,撤銷平涼縣,恢復平涼市。至此,平涼地區轄平涼、華亭、涇川、靈臺、崇信、靜寧、莊浪7縣(市)。

2002年6月,撤銷平涼地區和縣級平涼市,設正地級平涼市和縣級崆峒區。

甘肅人口211萬的大市 先撤市降為縣後再升地級市 GDP388.91億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97萬人。城鎮人口83.92萬人,佔常住人口的39.72%,比上年提高1.92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2.35‰,比上年上升0.0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6.37‰,比上年上升0.1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5.98‰。

全市有回、蒙古、滿、藏、彝、維吾爾、苗、壯、布依、朝鮮、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黎、僳僳、佤、畲、東鄉、土、達斡爾、羌、撒拉、錫伯、普米、塔吉克、怒、保安、裕固、獨龍、赫哲族共33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6.2萬多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3%,其中回族約16萬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8.8%;分佈在崆峒區的大寨、上楊、峽門、白廟、寨河、大秦、西陽等7個鄉和華亭縣神峪、山寨2個鄉,共有110個回族村,530個純回族社。

甘肅人口211萬的大市 先撤市降為縣後再升地級市 GDP388.91億

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8.91億元,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7.02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95.31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186.58億元,增長4.1%。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8450元,增長3.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8.0:24.8:47.2調整為27.5:24.5:48,與上年相比,第一、二產業所佔比重分別下降0.5、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8個百分點。

甘肅人口211萬的大市 先撤市降為縣後再升地級市 GDP388.91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