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大江口,那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仙女下凡游玩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在这里耕作的青年,仙女为了与心爱情郎白头偕老不惜违抗天命,执意留在人间。

天庭发威,玉帝一怒之下下令使这里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硬生生地将沅水在这里冲开一道口子,便有了溆水,溆水冲走了青年,只留下他犁田用的犁耙。

仙女伤心欲绝,日夜抱着犁耙以泪洗面,终究在八十一天之后倒下去再也没有醒来。

可能是因为她情太深意太重,可能是因为上天的惩罚,后来仙女的躯体和犁耙都化成土地守护这里的人们。

而那犁耙,便是今日的“犁头嘴”。

我的家乡大江口,那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今天,让我们走进溆浦门户——大江口镇。

神秘悬棺

悬棺,是中国古代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

我的家乡大江口,那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看到这悬崖峭壁上悬置的棺木经数百年风吹雨打仍坐落于此,止咳感叹:古人的智慧是多么伟大又神奇!在那个年代,没有机械动力没有高级攀爬绳索,他们是如何将棺材吊置在悬崖上的,不仅成了谜。

我的家乡大江口,那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镇残垣

我的家乡大江口,那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溆浦县江口镇溆水入沅水的回合处,是始设于明代的一个古水路驿站,因沅水与溆水两水夹流,形如半岛,这就是“犁头嘴”。

据《溆浦县志》记载:“江口驿,上迎滇(云南)、下达辰(辰溪)、常(常德)、西趋镇竿(凤凰)、铜仁亦所必经五杂处,水路要冲之地。”

这充分体现了犁头嘴古水路驿站当时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是沅水中游的一个重要码头。

我的家乡大江口,那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犁头嘴古驿站是由一条宽约2米、长约一公里的狭窄街道组成,较完整的保存了明清的码头,城墙、城门、寺庙、店铺三十余处,见证了农耕文化到现代文明的漫长演化,也见证了明清时期经济的繁荣与衰败。两排的店铺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一头吊在溆水,一头落在沅水,属于沈老笔下典型的湘西吊脚楼。

我的家乡大江口,那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沧海桑田,随着公路铁路的开通,往日喧闹的码头已经沉寂,如今的犁头嘴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古老的街道不复喧哗。

岁月抹得去一时繁盛,却抹不去这里曾流下了王昌龄、王阳明、王守仁、马援、林则徐、严如煜、郑国鸿以及近代的向警予、舒新城、钱钟书等许多古今历史名人在此留下国他们的足迹,也抹不去爱国诗人屈原在这里留下了“入溆浦余颤徊兮••••••”的千古绝唱。

面对滔滔沅江、涓涓溆水,他们或挥戈跃马、或临风浩歌,为古驿站争色添彩。正是这份厚重的历史底蕴,使得犁头嘴像陈年佳酿,愈久弥香,令人回味无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