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喬布斯”的認識,太膚淺!

你對“喬布斯”的認識,太膚淺!

1976年,時年21歲的喬布斯和26歲的沃茲尼艾克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

1985年,喬布斯獲得了由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勳章。

1997年,成為《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

2007年,史蒂夫·喬布斯被《財富》雜誌評為了年度最偉大商人。

2009年,被財富雜誌評選為這十年美國最佳CEO,同年當選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之一。

2011年,蘋果董事會宣佈前CEO喬布斯於當地時間10月5日逝世,終年56歲。


談及喬布斯,不由的想到了 “邁克爾•戴爾”!

假如我是蘋果的CEO,我就讓公司退市,不去折騰這種沒有意義的遊戲了,然後把錢還給股東 —— 邁克爾·戴爾(1998)

你對“喬布斯”的認識,太膚淺!

今天我們超過了戴爾,讓我們繼續努力 —— 史蒂夫·喬布斯(2006)

如今蘋果已經從當年800億美金的市值上升到9000億美金,戴爾慢慢的走向了私有化!

蘋果和戴爾的故事已經成為歷史,我們在感嘆英雄末路,時代崛起的同時,更多的是在學習和研究喬布斯及蘋果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部署,包括你我!

喬布斯是世界上最頂級的“產品經理”之一,應該沒人會反對!

但是:

90%的人只看到蘋果手機,卻忽略了蘋果公司! —— 喬布斯

我是“產品為王”理論的堅定捍衛者!

畢竟,消費者購買蘋果產品,外在是買炫耀消費,內在是買美學體驗

畢竟,沒有迎合消費者、迎合時代的產品,一切不都是空談?

所以,我對蘋果公司的崛起,一直停留在他們打磨外在產品上(如iPod、iPhone、iPad等系列),直到......

艾薩克森(喬布斯傳記作者)在喬布斯彌留之際問他:你一生最得意的產品是哪一個?是Apple Ⅱ?Mac?iPod?iPhone?還是iPad?

喬布斯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是蘋果這家公司。”

這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更是一個企業管理者應具有的核心思維!


你對“喬布斯”的認識,太膚淺!

什麼是企業?企業就是運營一群人,去做一些事。—— 湖畔 馬雲

對啊,喬布斯從來都不是Apple Ⅱ、Mac、iPod、iPhone、iPad等產品的雕琢打磨者,他是CEO,他打磨雕琢的是蘋果這家企業!

在《喬布斯傳》裡,記載著他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選育培養人才,打造團隊,協調組織管理架構,梳理企業文化上。

而我卻鑿石索玉般將這個重要的細節選擇性的忽略掉了!

你對“喬布斯”的認識,太膚淺!

無蚌豈有珍珠乎?

一家企業,實際上永遠要雕琢兩個產品:一個產品通常意義上的“產品”,賣給顧客的;另一個“產品”,才更是企業家的職責所在,就是這個組織。

產品想要賣得掉,是不是要靠精雕細琢才能得比競爭對手優秀?

組織要想壯大、充滿活力乃至常青,是否也得花最多時間來“雕琢”?

對於通常意義上的產品來講,消費者為什麼選擇你?

因為你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了認知優勢,你能為顧客提供獨特的價值。——也就是定位

而一家企業的定位是什麼,為消費者提供的獨特價值是什麼。——那企業的使命就是什麼!


只有將定位昇華為使命,描繪出對企業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遠見(vision),以形成強有力的聚焦,構建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文化,才能實現企業的永續經營,才能實現企業的基業長青。

上面的話,不完全正確!它忽略了兩個點,兩個至關重要、缺一不可的點!

一、並敵一向,千里殺將

例: 1977年,由蘋果公司開發研製的AppleII,率先在在公眾心目中創立了個人計算新概念,受到了市場及用戶的劇烈反響。雖然Apple II大賣,但它被人們視為沃茲尼亞克的傑作,喬布斯急切需要屬於他自己的產品,其中就包含麗薩(Lisa)項目,最初項目的發展並不能讓喬布斯滿意。直到一個關鍵人物,比爾·阿特金森,他後來說服了喬布斯去關注施樂PARC的研究進展,讓喬布斯第一次看到GUI、鍵盤、鼠標和桌面等先進的概念,也讓他找到了一直想要創造的產品,為日後建立起龐大的蘋果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施樂沒能好好運用他們的研究成功-諸如GUI,鼠標,桌面概念等等,在創新的過程中,新穎的想法只是一部分,由專業的團隊具體執行也同樣重要。—— 《史蒂夫·喬布斯傳》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個企業的核心在於打造一支具有使命感的專業團隊!

當一個好的創意想法出現的時候,需要一個高效出色、並具有使命感召的團隊來將其實現打造成一個出色的產品,與用戶見面,並且需要不斷地投入人力和財力對產品進行優化調整,從而在用戶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最終得到認可。

喬布斯的使命感召從“開發先進的工具,提升人類併為世界作出貢獻”到“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完成嗎?不能!

阿里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到“構建未來的商務生態系統”的遠見(vision),如果只有馬雲一個人,沒有一個出色的團隊與其遠見配合,會有現在的阿里巴巴嗎?不會!

在他們的背後,是有著一群人,一群將企業使命融入到骨子血液裡的人,為了同一個目標,一起去奮鬥,一起去拼搏!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喬布斯在《史蒂夫·喬布斯傳》中提到:

我討厭一種人,他們把自己稱為“企業家”,實際上真正想做的卻是創建一家企業,然後把它賣掉或上市,他們就可以實現,一走了之。他們不願意費力氣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而這正是商業領域裡最艱難的工作。只有做到這一點你才能真正有所貢獻,為前人留下的遺產添磚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過一兩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

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沒有使命感!

而如果你,只看到了他們外在產品的雕琢,而沒有看到他們內部一個強大的使命感召群體,為了外在產品的雕琢作出的“犧牲”!

如果你,只模仿學習他們外在產品的雕琢成功的經驗,而沒有一個使命感召群體和你一同前行!

那麼你,只是在邯鄲學步、紙上談兵!

二、拒絕“偽使命”,

企業的使命、願景、文化一旦樹立,如果大家對這樣一個共同的目標沒有奉獻精神,企業就不成企業,只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為什麼有這樣一群人,願意為了同一個使命而奉獻、付出、哪怕是犧牲?

淘寶一開始不賺錢,但是在使命驅動下,他們看到了陸陸續續入駐淘寶的商家賺到了錢,他們相信淘寶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以他們不求回報的奉獻、付出!

我討厭一種人,他們把自己稱為“企業家”,實際上真正想做的卻是創建一家企業,然後把它賣掉或上市,他們就可以實現,一走了之。他們不願意費力氣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而這正是商業領域裡最艱難的工作。只有做到這一點你才能真正有所貢獻,為前人留下的遺產添磚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過一兩代人仍然立不的公

淘寶一開始不賺錢,但是在使命驅動下,他們看到了陸陸續續入駐淘寶的商家賺到了錢,他們相信淘寶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以他們不求回報的奉獻、付出!

紅軍走完長征,減員三分之二,為什麼打不倒?打不散?

因為長征路上,他們每過一個村子,可以“打土豪分田地”,他們看到了貧民百姓分到田地時的高興和喜悅,他們相信有一天會解放全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他們不求回報的奉獻,哪怕是自己的生命!(致敬)

因為形命使環閉 ,所以相信!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現在在回頭看看喬布斯,蘋果的成功不僅限於他外部產品的打造,更有內部的組織雕琢!

並且由“外部的成果入手”導向了“內部的組織管理”!

這樣才算是完整意義上的企業戰略!

如此說來,才是喬布斯產品雕琢的真諦,也是顯而易見的商智慧!

開篇就提到了:喬布斯是世界上最頂級的“產品經理”之一, 外國的!還有一個,是中國的!

他叫毛澤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