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他從不後退,在困境中尋求新生機

面對挫折,他從不後退,在困境中尋求新生機

進入5月後,金橋鎮青山村廟樹村民小組的婁必勇就開啟了忙碌狀態:掃地、擦桌椅、選購食材……每天天一亮,他就開始為自己一手辦起來的農家樂做開門營業的準備工作。

“以前我們一家四口每年的收入也就幾千塊,現在開農家樂,不用外出打工,每年就有幾萬元的收入,我和家人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好日子!”話語間,這位黝黑質樸的農家漢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婁必勇一家曾因妻子患病、兩個女兒上學、家庭缺乏勞動力等原因,成為了青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他在政府的幫助下,依託青山湖的秀美風景,在家門口開辦農家樂,實現脫貧增收。

瞅準商機發展農家樂

乾淨整潔的餐廳、田園式的裝修風格、精心栽種的綠植,還有各式溫馨的客房……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絕對無法把眼前風景如畫的農家樂和印象中的普通農家樂聯繫起來。

今年42歲的婁必勇是金橋鎮青山村人,前幾年,妻子徐芝榮患腰間盤突出,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加上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一家4口僅靠他外出打工艱難維持生活。因此,他們家也被納入了青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過去我們一家人日子過得緊,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我外出打工的全部收入僅能維持家人的溫飽。眼看孩子一天天長大,學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過去貧窮的生活讓婁必勇記憶猶新。

轉機出現在2016年,隨著我區全域旅遊工作的深入推進,對青山湖進行了精心打造,打造後的青山湖,以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吸引了大批區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瞅準了這一商機,2017年3月,婁必勇回到青山村,拿出全部家當,把自家農房的空餘房間改造一番,開起了農家樂。自此,這間面積不大的農家樂承載起他們一家人脫貧致富的希望。

初嘗甜頭農家樂生意紅火

2017年4月,婁必勇的“婁勇餐飲農家樂”正式開門營業,農家樂集住宿、餐飲於一體。婁必勇的農家樂地處青山湖流水巖大橋附近,加之食材正宗地道,名聲不脛而走,很多市民慕名前來青山湖遊玩,農家樂裡常常座無虛席。;“五一前後的生意最火,吃飯住宿都得提前好幾天預訂位置。”婁必勇說。

擴大規模吸引更多回頭客

遊客扎堆,讓婁必勇有了一些“甜蜜的煩惱”。他的農家樂是自家房屋改造的,只有兩層,一樓三間客房,二樓是餐廳。

今年年初,他總結去年遊客們所提意見,從親朋好友處借了20餘萬元,對農家樂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擴大了農家樂的規模,讓遊客享受到了更加優質的服務和優美的環境,吸引了更多回頭客。

婁必勇還打起了土特產的主意。“土雞、土鴨、土豬等深受遊客喜愛,他們還很喜歡吃農民自家種的綠色蔬菜。”婁必勇指著院壩裡擺放著的農家土特產說,這些生菜、芹菜、李子都是他從當地村民那裡收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