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与《灵与肉》

《灵与肉》与《灵与肉》

《灵与肉》是已故的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短篇小说在1981年被著名导演谢晋翻拍成电影《牧马人》,公映后达到了1.8亿的观影人次,至今没有一部影片超越此部影片的观众人次记录,2013年张贤亮先生无偿将《灵与肉》电视剧改编权捐赠给宁夏电影集团。

这部短片小说先改编成电影,这次又改编成一部42集的电视连续剧,故事讲述了新中国诞生前夕,身为资本家的父亲抛弃了11岁的许灵均前往美国。60年代初因父亲是资本家而被错划成右派的许灵均下放宁夏贺兰山农场七队劳动改造,与美丽善良的四川姑娘李秀芝结为夫妻。在长达20年面对各种不公境遇的情况下,许灵均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将一批农村孩子培养成艺术人才,并影响了淳朴善良的七队职工。

《灵与肉》与《灵与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灵均调回银川从事文化研究工作,为了证明文化的价值,许灵均成立影视公司,开发镇北堡,将其建成全国闻名的电影外景地,用文化的力量带领农场职工共同致富。他用文化将废墟变成奇观,用艺术使精神境界提升,书写了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坚守信念、实现梦想的传奇故事。

《灵与肉》与《灵与肉》

2018年6月17日这部电视连续剧正式在中央八套黄金档首播,影片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播出第一天观众收视率就独占鳌头,超过了当天俄罗斯世界杯的观看人数!

《灵与肉》与《灵与肉》

虽然这次改编的剧扩充了很多内容,较原著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影片不仅表达了当时年代知识分子对于文化的追求和热爱,把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奉献青春和生命的历史进程高度凝练,也在剧中对展示宁夏的历史,宁夏的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还能领略到"塞上江南"宁夏的美景。从镇北堡西部影城、拜寺口双塔、黄河金岸等等诠释出"文化有情、荒凉有价"的文化内涵,从侧面反映出宁夏60年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