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文 | 圖:木林木(蔡店)

黃陂北鄉長崗是我的家鄉,家鄉往大的說是山區,往小的說是丘陵。每天,太陽從雞公山升起,從大悟山落下。升起的地方是天邊,落下的地方也是天邊。雞公山在眼前,大悟山在背後。

記不清是幾年前,回到家鄉,老爸老媽總是笑眯眯地說:大悟山要修風電場了。大悟山風電場修起來了,村中領導組織村民到大悟山風電場遊玩了。

每次回到家鄉,走在田間地埂,總會抬頭遙望西方的大悟山,山頂一架架風扇似的風機兀自傲立在每一個山頭,俯瞰著綿延起伏的山巒,搖動著三片巨大的扇葉,攪動著雲與霧!

再後來,就是小弟發來的相片,帶著老爸老媽,還有他老婆兒子站在大風扇下的相片。

小弟誘惑過我好幾次:姐姐,走,一起回去,我帶你到大悟山的山頂看大風扇去。

風機就是一個個巨大的風扇,幽默風趣的小弟直接叫風機為大風扇。

這次,得知我要回去看老爸老媽,小弟先我一天回到故鄉。午餐時他才說出他的計劃:走,今天能見度很好,一起到大悟山看風扇去!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前天剛下過暴雨,擔心山路被雨水沖刷,不好走。小弟並不懼怕,於是說走就走。

大悟山是大別山的餘脈,隸屬大悟縣,緊鄰黃陂蔡店。大悟山風機場全稱是:國家電投界嶺風機場。風機建在大悟山主峰區的各個山頭上。

小滿時節的鄉村,是氣候最為宜人的時候。車子在玉帶一樣的小路上行駛,滿眼的翠綠,水美草肥,樹木蔥蘢!小弟感嘆一句:最喜歡在這樣的路上開車!我暗笑:親姐弟假不了。於是答道:我也喜歡。

小弟想讓我坐在副駕駛位置,方便看景。我知道老爸也喜歡坐在前排,也喜歡看景。我說我就坐在後面,老爸並沒推辭,坐在副駕駛上動也沒動一下。再好吃的東西,老爸總會笑眯眯地看著我們吃夠了,他再吃。在看景這方面,老爸從不大度。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翻過一座大山,就到了大悟的地界。曲曲折折如羊腸一般的小路,僅一車寬。如果不是小弟說他開車去過三次,估計我的心會揪得更緊。

看到國家電投界嶺風電場的指示牌,我揪著的心舒展開來,終於可以爬山,走上正道囉。

但僅一兩分鐘,我的心揪得更緊。出發前擔心的事果然發生了。前天又急又猛的暴雨,將上山的路沖刷出一條一條的溝坎,鬆散的泥土全部隨著雨水沖刷流走,留下的是溝槽和衝不動的碎石……

汽車艱難地往上爬,小弟停下調侃,專心致志地開車。我係了安全帶,一手抓著車門,一手扶著座位中間的扶手。心有退卻,卻無處調頭。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小弟終於開口講話了,“後面一段就是平路了,我們到第二個山坳處休息會。”

車一停穩,趕緊跳下車,山巒躍入眼簾。我大手一揮,想指點江山,也想擁山入懷!我知道我的心很大,可以容納山川河流,但此刻,我的身卻在山川裡激動。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爬山時,車是功臣之一,碾過崎嶇,帶我們來到這裡。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站在路邊,雙腳打顫。遠處一列高鐵快速通過京廣線。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爬上廢棄的電線杆的支座,似乎高了那麼兩尺,眺望的空間就放大了幾倍。遠處山坡上的釆石場,是我們翻過的第一個山坳,也是大悟與黃陂的界限所在。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小弟往前一指:前面最高的那個風扇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到達目的地,望著在雲霧中旋轉的三片巨大的扇葉,不禁聯想到,在柬埔寨的吳哥窟隨處可見的印度神話:毗溼奴帶領眾神,以曼陀羅山為攪棍,巨龜阿拘跋羅充當底座,蛇王婆蘇吉的身軀當成攪繩,攪動大海以獲得長生不死的甘露。

而這巨大的風扇,憑藉山上的風力,攪動著雲,攪動著霧,將大自然的風神轉化成造福人類的電力,山川不老,電力不絕!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信步爬上風機旁邊的高地,站在突兀的山石上,回望來時路,感慨良多!一是為我能上來,二是為風機的建設者們!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另一方向的來時路。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來得有些早,山頂上的野果來不及成熟。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坐在石頭上休息,望見的,還是不停攪雲攪霧的扇葉。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拍視頻的小弟。也許視頻更能表達視野的遼闊吧。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與我帥帥的老爸合個影。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山無稜?天地合?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小弟說這是最高的一座風扇,我爬到風扇邊最高的一塊石頭上,讓小弟給我照一張頂天立地的相片。

我興奮地叫起來:“我站到了大悟山的最高處。”小弟呵呵一笑,“這不是大悟山的最高處,那邊才是。”說完,手往遠處的一個山頭一指,山頭上有一所房子。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岩石縫中的花,因為貧脊,才顯珍貴。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小弟說他的車是第三次停在這,因為下過雨的原因,今天最艱難。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上頂沒有樹木,只有幾棵小號黃山式的迎客松,這種草坡卻像地毯一樣的鋪滿山頂。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因為風電場的原因,山頭與山頭之間,均有路相連,雖簡陋,比沒有好。轉眼間,小弟已帶我們到了大悟山的最高峰,山頂的房子是一座廟。

這是半山腰的石窟廟堂,木門用木槓槓著,門對面有未燃盡的香蠟,最近有人來過。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身後是建在大悟山最高峰的廟宇,沒有廟名。問老爸,對方圓數十里如數家珍的老爸也答不上來,咕嚕了一句:我也不知道。對照名山大川的例行叫法,就將這座廟命名為:大悟山金頂。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廟門照樣用木槓槓上了。在我一籌莫展,失望滋生之時,聰明的小弟趕上來了,他拿著木槓看了看,立即判定用木槓槓上門的目的是防牛的撞入,並不防人。原來我的智商只有牛的程度。

從打開的門縫中鑽進去,《大悲咒》充滿整個廟宇,正堂幾位神仙高座在廟堂之上,每座神像前都有拜墊。

跪在主墊上拜了三拜。對於信神,我似乎更信自己,信自己的善良才是保佑自己的根本!但無論見到什麼廟、寺等一類的,我都會拜一拜,不向神祈求保佑,只道感謝,感謝讓我一切平安!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廟後面的風機。小弟說,這是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共存。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由石塊壘起的石頭牆擋在廟的後面。這石頭牆是為了保護廟免受風雨侵蝕,還是這就是廟原來的牆,廟壞了之後,在牆內重建的廟不得而知。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石頭牆邊的花,自在地開放,不因有沒有人欣賞。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廟宇的屋脊和寓意吉祥的葫蘆伸出石牆外。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換個方向看看,廟在高高的山崗上。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我寧願相信這些石頭牆是立在高高的金頂上為金頂上的廟宇加一層保護,抵擋雨風的衝擊!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圍著大悟山金頂轉來轉去,不捨離去。我站在廟前,遙望著各個山頭聳入雲端的風機,對小弟感慨:在大悟山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有一座這樣的老廟,真是神奇!

小弟望著我,眼睛笑成一條縫:“這不是老廟。”

我不可致信地看著小弟,驚得合不攏嘴:“這不是你來時路上一直唸叨的老廟?難道老廟另有其廟?”

小弟呵呵直笑:“就在剛才路過的茶廠!這個坡下就是。”

我除了驚奇,還是驚奇!大悟山突破了我幾十年的思想侷限,一直認為風景在遠方,不知疲倦地奔赴在國內外的知名景點,原來我故鄉的風景一點也不比遠方差。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小弟將車溜下山坡,找個寬敞的地方停下。我急不可耐地跳下車,四周一顧盼,就找準了老廟的方向。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老廟的院門虛掩著,有兩個五十多歲的婦女坐在院中聊天,洗好的衣服晾在牆上的晾衣繩上,一老者正走向院子另一邊的門。

我站在院門外喊:“師傅,我們能不能進去看看?”老者聞聲趕緊轉身,邊往回走邊說:“可以!”

我推開虛掩的門,直接進了三聖寶殿,廟堂之上坐著神仙。我在拜墊上拜了三拜,心中默唸:打擾了!

荒山野嶺的老廟,不知道香火旺不旺,我既然有緣來了,總得捐點香火錢!從包中拿出錢包,正在尋找功徳箱。那位老者進來了,他穿著出家人的衣服。

我指著那個用水泥砌成、粘有磁磚、上面開了個長口子的小櫃子式的建築物問老者:“香火錢是不是放在這裡面?”老者給了肯定的答覆。我將錢從那個長口子放了進去。

老者點燃神像前的蠟燭,又遞給我三支香。這香比平時的香長而粗,我懂了老者的意思,在蠟燭上燃著了香,又跪在拜墊上拜了三拜,然後將香插進香爐。老者為我敲響了神壇上的鐘。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觀音殿在院子的另一頭,門鎖上了,只在外面看了看。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老爸話語不多,但說出的話,都是重點!從金頂到老廟的路上,老爸說:老廟有口井,在廟裡面。於是我知道了井的非凡性。在三聖殿敬上香後就趕緊的問老者:“廟裡有口井,還在嗎?”

老者往院中一指,“在那裡!”

井口用彩條布封住,又壓上了石板。我不死心,找到井側用石頭壘起的陰溝,這裡有一條地道。地道內黑暗無光,什麼也看不見。

半是神奇,半是害怕地就著小弟的手機電筒向前走,約莫走了四五米,看到了水井。水井上橫著一根鐵管,繫著水桶和抽水泵。看到有抽水泵在,我的心一下子舒展開來,有了水泵,廟裡用水的人們方便多了。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水井旁有個鋁製的長柄舀子,我拿起舀子,蹲在水井邊,舀了滿滿的一舀子井水,冰冰涼涼的山泉水特有的氣息撲面而來。我將舀子裡的水倒進井裡,然後又舀,又倒……

臉上滿是興奮,心中唸叨著: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在這接近大悟山的金頂處,有這麼一處甘泉,是山之幸?水之幸?人之幸?

突然,遙遠的記憶循著時光隧道竟逐漸變得清晰起來。這座老廟,這口老井,曾經在我兒時生活中常常出現,雖沒有親臨其中,但從父輩及鄉親們的口中時常聽說。

那是父輩及鄉親們上山打柴必經的驛站,是他們歇腳的老廟,是他們喝水的老井。難怪老爸鄭重其事地告訴我們:老廟中有口老井!原來這口老井是老爸上山打柴時的甘泉。因給過老爸滋養,感情濃郁,所以才特地向我們介紹。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老廟全貌。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上山路過這塊石頭時,我與小弟調侃:這是塊曬經石!

下山又路過這塊石頭,發現是在老廟邊,更堅定了我認為這是一塊不同凡響的石頭的信念。

看完老井,我故意問老者:曬經石呢?

老者往院門外一指,指的方向正是那塊石頭的方向。我很興奮,原來真是曬經石呀!撒著腳丫子往院門外跑,將老爸,小弟撇在後面。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真的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是一大塊整石,上邊有人往下鑿了四五寸,鑿子的痕跡清晰可見,下邊又用石塊壘成邊,整個像一個大的簸箕,是晾曬物品的好場所。

我興奮地坐在石中央,當回參照物。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下邊也坐坐。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回到院內,小弟有了新發現,指著這棟兩層樓的石頭砌成的長房說:看看,這個小洋樓,還是兩層的。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我一看,還真是。趕緊走過用石板搭成的橋,站在二樓的門口,讓小弟給我拍照。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我站在院中央與老者聊天,坐著的倆婦人也湊上來。她們是來燒香的,昨天就上來了,住在廟裡。穿著出家人衣服的老者是老廟的廟主。

上山的路讓老爸心有餘悸,他催促著我們趁早下山,路不好走,早走有更多的保障!

我向廟主告辭,說下次再來,來向廟主請教人生智慧。廟主叮囑:下次來吃午飯。我說好。廟主又補充一句:是吃素食!我又說:好,來吃素食!

回程途中,大弟在群裡問:是大霧山?還是大悟山?常常掛在口中的山名,經大弟這麼一問,竟也有些疑惑。山高霧大,叫大霧山未嘗不可。但在大悟山頂,有這麼兩座古廟在,是不是有先人在這座山頂上,悟透過什麼,才將這座高入雲端的山叫做大悟山?這時大弟在群內自問自答:“大徹大悟,應該是大悟山。”

國家電投風機場在界嶺,界嶺是大悟山的一部分,選就的就是大悟山金頂處的山高風大。山風吹動著風機攪雲攪霧,化風能為電能,也算是一種“大悟”吧!

黃陂蔡店之北——界嶺(大悟山)風光攬勝

關於作者 木林木,黃陂蔡店人,現在武漢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工作之餘,喜歡看書發呆,旅遊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