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五月裡熟了!艾草隨想—張珂

艾草隨想

張珂

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五月裡熟了!

菊葉般的枝條幻化成一種寄託,懸上了千家萬戶的門楣,裝進了孩童頸上的香囊。在一絲絲清苦的幽香中,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五月端陽。

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五月裡熟了!艾草隨想—張珂

端陽是一個不能沒有艾草的節日。千百年來,艾草承載著人們對健康平安的祈願,已成為端陽的一個元素、一個符號。艾,遍生於山野,循四季而枯榮,清苦祛疾,生為良藥。《本草從新》雲,“艾葉苦辛,強陽之性,能回絕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陽,理氣血,逐寒溼……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

艾草燃燒著生命之火,將身軀化為縷縷輕煙,循經遁絡,在黑暗的肌體中上下求索,祛病解疾,造福黎民,使生命得以輪迴,得以昇華!

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五月裡熟了!艾草隨想—張珂

我們談論艾草,怎能繞過中華醫學的博大精深;我們談論中華醫學,怎敢忘記那位“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的醫聖張仲景。一部《傷寒雜病論》流傳了一千八百餘年,千古經方,恩澤後世。做名醫、做明醫、為蒼生大醫!醫聖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築起了中華文化的人文根脈。

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五月裡熟了!艾草隨想—張珂

端陽也是一個不能沒有屈子的節日。那個行吟於江畔,為喚醒蒼生而懷石沉江的三閭大夫,用不屈的生命警示國人、刻寫文明,讓華夏民族從龍的膜拜變成了新的人文精神。先生高貴的品質矗立千秋萬載,磅礴的精神奠定了永恆的愛國情懷。

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五月裡熟了!艾草隨想—張珂

端陽註定又是一個承載文化的節日。艾草、仲景、屈子,三者為良藥、為良醫、為詩人,醫人醫心、醫疾醫世、救世救民,雖所屬不同,然精神大同,皆是用一生的襟懷關愛黎民百姓;一腔赤膽,一抔忠心,為世人取暖,澤被蒼生!

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五月裡熟了!艾草隨想—張珂

風來蒿艾氣如薰。世紀更迭,歲月遠行。

屈子去矣!醫聖去矣!惟有歲歲新綠如碧的艾草,承載著詩人和醫聖的思想及精神,滋養著、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循著中華的文化之根,為靈魂找到了一個高貴的歸宿。

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端陽裡又一次熟了!

——為河南南陽仲景文化端午詩詞朗誦會而作

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五月裡熟了!艾草隨想—張珂

南陽電臺活動辦主任、南陽朗誦播音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張志遠先生,在河南南陽仲景端午詩詞朗誦會上傾情朗誦《艾草隨想》。

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五月裡熟了!艾草隨想—張珂

本文作者與張志遠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