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變成“Gucc” 被遺忘的也許不止一個“愛i”

Gucci變成“Gucc” 被遺忘的也許不止一個“愛i”

而筆者也有幾個做海外產品總代的朋友,他們對於這個情況的解釋是其實京東上不少商品都存在類似現象。比如之前一個做新西蘭黑糖產品中國總代的朋友就和筆者抱怨過,他們一直沒有也不想在京東上開店售賣自己代理的黑糖產品,但京東上卻一直有他們的商品售賣,他們也不清楚京東的貨源,但能肯定的是,京東上面售賣的商品沒有中文標識。這意味著,就算京東售賣的是真品,也不是通過正常渠道流進國內的,購買的用戶也無法享受到正常渠道進入中國商品的售後服務。

如果這個還不好理解,筆者可以舉個更普遍的例子,比如蘋果手機和電腦在之前幾年火爆的時候,往往供不應求,這時候就會有朋友從香港、日本等地區購買蘋果手機和電腦,並帶回國內使用。理論上,類似蘋果這樣的廠商在各個不同區域會有不同的銷售策略,所以對於這種情況,廠家往往是嚴令禁止的,所以在其他地區購買的蘋果手機和電腦,在中國就得不到正常的售後和維修服務。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不是通過總代理渠道流出的商品,總代理無法或者無責任對於商品的真假負責。而在國內龐雜的商品流通渠道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以導致商品出現問題,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風險無疑增加了很多。

作為售賣平臺,筆者個人覺得不是單純表明自己的進貨渠道沒問題就可以了,而是要追根溯源,特別是京東自營商品都是由京東可以瞭解和把控的渠道,渠道沒問題,不代表商品沒問題。更負責的態度應該是徹底搞清楚這個商品到底是錯版還是假貨,如果渠道環節有問題,該整改整改,該道歉道歉,甚至如果需要其他監管機關介入也要主動尋求幫助,對於用戶,也不要採取簡單的退款操作,而是幫助用戶查明真相,如果是假的,更要協助你的用戶去想責任方追討“假一賠三”等用戶應得的補償,這才是一個平臺應有的態度。

再聯繫到京東最近集中爆發的殼牌、法國motul摩特的機油事件和lamy筆事件,都是京東全球購上的自營商品,而假美孚機油、假coach雖然是第三方在京東開店售賣的商品,但從渠道上,京東也應該開始反思。從京東全球購頻繁出現類似問題,我們可以猜測,粗放式經營、業績和高KPI導向的經營模式也許正是類似事件高頻出現的原因之一,其帶來的惡果就是表面業績繁榮,產品良莠不齊。

這次Gucci變成“Gucc”的事件,對於京東而言需要思考的方面很多,但只從用戶體驗上說,被其遺忘的也許不止是一個“i”,還有你對用戶是否真心去“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