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家人、亲友及同事为马雷举行葬礼。

今日的鲜花谷,多了些许忧伤

“当马雷的遗体被运回家后,家人们看到了他最后的样子。对这个高个子的男人来说,这口棺材看起来有些小。马雷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们围绕在他的身边,哭作一团。” 《纽约时报》对现场进行此番描述。

“以后谁来照顾我们呢?我已经失去了你的兄弟和父亲,但我从没觉得自己是一个寡妇,因为我还有你。你就是我的一切。对我来说,你不只是我的儿子,还是我的朋友。”马雷的母亲对着儿子的遗体说道。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家人、亲友及同事为马雷举行葬礼。

“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喀布尔郊区一个叫做古达拉的地方,意为'鲜花山谷'。这是马雷长大的地方。他失明的兄弟和儿子静坐在墓边,看不见坟墓的样子,但锹起锹落,土洒进墓穴中的声音,清晰、刺耳。”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纽约时报》相关报道。

媒体称,当时的袭击主要发生在美国驻阿使馆背后一条戒备森严的街道上,一名骑着摩托车的自杀式袭击者引爆了身上的炸弹。爆炸点附近的阿富汗情报部门办公室也是主要袭击目标。在这次规模较小的袭击中,共有4人遇难。

希望已逝

2016年,马雷写下一篇题为《希望已逝》的博文。文中,他谈到了美军撤离后阿富汗的现状,也谈到此前十几年的战地摄影生涯。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美军从阿富汗撤离后,这片土地得到过片刻的宁静。那时,生活充满希望,这个饱受战乱的国家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年代。那些在塔利班政权统治下暗无天日的日子终于过去,阿富汗迎来了和平的曙光,人们开始过上正常的生活。然而,十五年后的今天,曾经短暂留存过的希望再次破灭,人们似乎活得比以前更加艰难。

失业、物价飞涨,人们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次,我在拍摄一家面包店外的排队人群时,几个塔利班武装分子向我走了过来。

“你在做什么?”他们责问道。

“没什么。我正在拍一些关于食物的题材。”我得镇定。

幸运的是,那个年代还没有数码相机,我用的也是老式相机,他们无法确认我说的是真话或者假话。

那时,拍完相片我很少署上自己的名字,只用“stringer”这个单词作为我的代号。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被找麻烦。

事实上,法新社当时在阿富汗并没有自己专门的机构,我和同事们在一个叫阿克巴汗区的一个固定场所办公,这一情况持续至今。特使们会轮流到此视察工作,我们也会定期前往Shomali平原汇报情况,那里是北方联盟针对塔利班开辟的前线区域。除了BBC,这座城市只剩下法新社,美联社和路透社三家媒体。2000年,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遭到逮捕,法新社驻阿富汗的工作人员只剩下我一个,办公室被我一人独占。不过,我会像往常一样,定期通过卫星电话向伊斯兰堡局汇报工作。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马雷在喀布尔的办公室内工作。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BBC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我正是通过这些报道获知的消息。当下,我立即意识到这次恐怖袭击会使阿富汗遭到致命报复。几天后,伊斯兰堡局提醒我,有传言称美国人将会发起攻击。

同年10月7日,一个月不到,美军便发动进攻,爆炸袭击主要发生在巴基斯坦的边境城市坎大哈,塔利班武装分子长期盘踞于此。

在给伊斯兰堡局打电话汇报工作时,我听到了喀布尔上空飞机盘旋的声音。第一颗炸弹被投放在靠近机场的区域。那晚,我彻夜难眠,但我必须待在室内,不能出门。

第二天一早我驱车赶往机场,在离它不远处,我遇到了12个穿着黑色制服的塔利班武装分子,其中一人走向我,说到:“听着,今天我仁慈一次不杀你,但是立刻给我离开这里。”我调转车头,开车回到办公的地方,把车停在了那儿。随后,当我骑车返回市区时,街道上已经空无一人。照例,我用手中的围巾掩护相机。那天,我总共拍下了6张照片,最后只发去2张。

美军进入阿富汗后,11月塔利班政权撤离首都。人们终于从长期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见到了光明。

那是段充满希望的日子,是这个国家的黄金年代。城市里没有硝烟战乱。街道上遍布各国的部队,他们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士兵们徒步在城市里巡逻,他们互相问好微笑示意,脸上神情放松。只要我需要,我可以随时打电话联系他们。

那段时间,人们出行自由,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任何地方都是安全区。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02年3月12日,喀布尔省Surobi区,第一海军炮兵团的法国士兵正在进行军事演习,图为其向基地发射迫击炮。摄影/马雷

然而,2004年,塔利班卷土重来。首先是攻占南部的加兹尼省,05-06年期间,他们开始像病毒一样在城市中蔓延扩散。终于,塔利班武装分子锁定了袭击目标,喀布尔--那个外国人最常出没的城市。短暂的相聚也因此彻底结束。

到2016年,距离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已经过去了15年。这个遭到重创的国家,她的国民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贫困,失业,他们依旧活在塔利班的残暴统治之下。2014年,随着西方一些部队的撤离,很多外国人也相继离开,逐渐淡出当地人的视野。曾经涌入这个国家的数十亿资金也最终化作泡影。

我对美军抵达阿富汗之初的那段岁月留恋不已。事实上,从2001年起,喀布尔已经开始发生不小的变化。曾经的满目疮痍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新建筑,宽敞的林荫大道。除了达拉曼宫, 所有与战争有关的遗址都进行了修复重建。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在那里你能买到任何想买的东西。

但是如今,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危险时刻笼罩在四周。相较于塔利班政权统治下的那段日子,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加难过。我甚至不敢带孩子们外出散步,我的五个孩子每天只能在狭小的室内度日。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2013年,阿富汗喀布尔,马雷与他的一个儿子合影。

我从未对生活感到如此无望过,看不到一点儿出路,生活似乎只剩下了忧虑。

马雷部分摄影作品集锦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13年2月7日,喀布尔街头,一名阿富汗男孩在寒冷的天气里卖着气球。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13年8月8日,两名阿富汗儿童正在玩塑料玩具枪。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3日,几名阿富汗儿童在喀布尔的一个场地踢足球。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15年9月22日,喀布尔开斋节之际,牲畜市场内一名阿富汗男孩背上背着一只绵羊。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2日,一名阿富汗老者在喀布尔Karte Sakhi神社正门前哭泣。他的父亲在武装分子发动的持枪袭击中不幸遇难。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16年12月22日,喀布尔的议会成员Mir Wali的房内,一名阿富汗男子正通过碎玻璃向外张望。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17年1月5日,阿富汗喀布尔,一名小贩在街上卖棉花糖。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17年2月28日,喀布尔当地,一名阿富汗医疗人员正在为女孩进行疫苗接种。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28日,喀布尔什叶派文化中心发生三起爆炸事件。图为一名阿富汗男子正在从现场逃离。据此,多起爆炸已造成至少4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1日,喀布尔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路上留下了一只凉鞋。

法新社战地摄影记者沙阿·马雷:遇难时,女儿仅出生15天

- The End -

编译:阿勺(实习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