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全面淘汰落後產能,推動不鏽鋼轉型升級!

戴南:不鏽鋼名鎮轉型之痛江蘇泰州的戴南鎮,被稱為中國不鏽鋼名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裡的不鏽鋼產業越做越大,但問題也積累得越來越多。當地企業普遍採用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的中頻爐,用廢鋼熔鍊不鏽鋼,幾乎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不僅屢禁不絕,而且越來越多。為了落實國家對於鋼鐵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久前,當地一夜之間將幾百座中頻爐拆除或關停。

5月24日,是江蘇省泰州市戴南鎮300多座中頻爐的大限之日。根據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精神,國家發改委再次發文,要求對發現使用中頻爐生產“地條鋼”、普碳鋼、不鏽鋼的,要立即淘汰,堅決查處,絕不姑息。緊接著,江蘇省和泰州市也相繼發文,要求在5月24日全部拉閘斷電,企業主自行拆除中頻爐。

戴南的不鏽鋼產業在全國都很有名氣,可以說哪裡有戴南人哪裡就有不鏽鋼。在全國各地,有兩萬多戴南人回收廢舊不鏽鋼,運回戴南鎮;通過300多座中頻爐熔鍊,再經過精煉、鍛打、軋製、深加工,形成40多個系列1萬多個品種;最後還有2萬多人的銷售大軍,把產品賣到全國各地。這一次的中頻爐全面關停,恰恰掐斷了號稱中國不鏽鋼名鎮戴南鎮的命脈。

朱文華今年53歲,30多年前,就開始接觸不鏽鋼行業。他們到全國各地回收廢品,通過鐵匠爐打成鏟子、菜刀。開始還是邊角料的再利用,漸漸地,戴南人發現,利用廢舊不鏽鋼進行熔鍊,能生產更多的產品,也很有市場。於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很多人家都支起了小鍊鋼爐。

從鄉鎮企業到村辦企業再到個人作坊,幾年時間裡,戴南鎮有近300家小鍊鋼爐開工。2001年,《焦點訪談》欄目曾經播出一期節目《無證小鋼廠》,反映的就是戴南鎮當時無序的狀況。

當時的《焦點訪談》節目是積極配合了國家環保和產業政策。199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令取締關停十五種重汙染小企業。

用中頻爐鍊鋼,化學成分難以調整,每一爐鋼水質量參次不齊,難以保證,粉塵和有毒氣體會造成環境汙染,所以早在17年前,就已經被認為是落後的生產方式。如果當時地方政府下決心改變本地企業小散亂的局面,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或許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

地方政府砍掉了二十多家小鍊鋼,可緊接著隨著市場的需求又增加了七八十戶,唯一的不同是這些小鍊鋼都變成了不鏽鋼製品廠,冶煉成了企業的一個生產環節,這樣就躲過了政策監管,從無證變成了有證,可冶煉環節落後的生產方式並沒有改變。

短短几年的時間,幾乎每一家小鍊鋼、每一座中頻爐的背後都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而且每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

上萬個品種、小批量市場定製、數萬戴南人跑出來的全國最大的不鏽鋼物流市場、銷售市場、廢舊不鏽鋼回收市場,讓戴南鎮成為中國不鏽鋼名鎮。多年來,戴南人把精力、財力都放在了產品研發、市場開拓上,產品很豐富,市場受歡迎,但源頭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冶煉環節落後的生產方式始終沒有改變。

江蘇省泰州市戴南鎮某不鏽鋼企業負責人朱文華介紹說,他們生產的盾構機上的配件,原來是從德國進口的,他們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把它做出來了。國外進口幾萬塊錢一片,他們才賣一萬多不到兩萬。

說起這個盾構機配件,朱文華感到很自豪。這些年,企業不斷研發新產品,為保證產品質量還購買了光譜儀、探傷儀等設備,甚至花巨資與其他企業主合股,從德國購買了最先進的軋鋼設備,產品和市場越來越好。可是在他的冶煉車間,卻還在使用著一個2噸的中頻爐。

那麼,地方政府有沒有引導企業在淘汰冶煉環節落後生產方式方面有所行動呢?

2011年,戴南鎮不鏽鋼產業迎來新的契機。因為戴南已經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廢舊不鏽鋼回收加工產業,所以開始積極申報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當時,為了讓不鏽鋼產業做大做強,地方政府提出了“市場集中、熔鍊集中、酸洗集中、物流集中”的目標。

不鏽鋼加工需要酸洗,當時500多家酸洗廠把汙水都直接排放到河道溝渠,汙染十分嚴重。地方政府先後兩次動用行政力量關停了小酸洗廠,下決心投巨資建立了汙水處理廠,實現了集中酸洗。可接下來要淘汰一家一戶的小爐子,集中熔鍊,卻遇到了阻力。

這時候產能已經成為各地方政府和企業炙手可熱的稀缺資源,投標時,戴南鎮給出了很高的價格,但還是在競標中失敗了。

熔鍊是戴南鎮不鏽鋼產業的命脈,一旦失去熔鍊,數千家不鏽鋼製品企業就失去了原材料,變成無米之炊。5月24日,這一天終於來了。

一個窮則思變的農民,20年辛苦打拼,朱文華對自家的事業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卻從沒有像今天這樣,認真審視國家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