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地理狀況如何?

手機用戶82599843469

山西省位於黃土高原最東邊,其東部與河北省以太行山為界,西部與山西省以黃河為界

山西省東部的太行山脈

山西省的西部是呂梁山脈

山西省南部橫擔著長條山;山西省南部的汾河平原也是山西省地勢最平的地方

太原市附近的平原是山西省第二大平原


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市、朔州市的地形特別複雜,這裡也是古代經常發生戰爭的地方

太行山也有很多條路通往華北平原,這些都是些地勢險要的地方

山西省的總體地勢是:表裡山河.也就是外部有大山、大河阻礙,內部有山川、盆地形成的各個獨立小單元


1927年的古董先生

經省政府批准,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山西省統計局和山西省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佈《山西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首次向社會公佈山西省地理國情“家底”。

國土面積

忻州國土面積最大 運城種植土地面積最大

經普查,我省國土面積為156748.01平方千米。其中:北部地區(大同市、朔州市)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5.75%,中部地區(太原市、陽泉市、晉中市、忻州市、呂梁市)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47.3%,南部地區(運城市、臨汾市)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2.03%,東南部地區(長治市、晉城市)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4.92%。按地級市統計,忻州市面積最大,面積25153.59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16.05%,陽泉市面積最小,面積4558.92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2.91%。

按縣(市、區)統計,興縣面積最大,面積3166.32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2.02%,陽泉礦區面積最小,面積11.84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0.01%。

山西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還查清了我省種植土地、林草覆蓋等植被覆蓋的類別、面積、構成及空間分佈。全省植被覆蓋面積為144801.59萬平方千米(21720.24萬畝)。全省種植土地主要包括旱地、水田、果園等8種類型。全省種植土地面積為6275.65萬畝,運城市種植土地面積最大,佔全省種植土地面積的16.54%。

河流湖泊

中部地區河流累計最長 湖泊分佈南部最多

山西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查清了全省河流、水渠的長度、構成及空間分佈,以及湖泊、水庫和水面的面積、構成及空間分佈。全省河流總長度為93857.54千米。按長度統計,中部地區河流累計長度最長,東南部地區累計最短。

全省水渠總長度為8586.94千米,按長度統計,中部地區水渠累計長度最長,東南部地區累計最短。

全省湖泊總面積為122.22平方千米,按面積統計,90.52%的湖泊分佈在南部地區,6.85%分佈在中部地區,1.48%分佈在東南部地區,1.15%的湖泊分佈在北部地區。

全省水庫總面積為368.1平方千米。全省水面面積為823.24平方千米。

鐵路公路

太原鐵路路網密度最大 全省鄉級以上公路可繞赤道兩週

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還查清了我省鐵路與道路的路面面積、長度、構成及空間分佈。全省鐵路與道路的路面面積為1985.91平方千米。全省鐵路路網總長度為5424.13千米。按長度統計,中部地區鐵路路網累計最長,東南部地區累計最短,其中忻州市鐵路路網累計長度最長。從鐵路路網密度看,太原市路網密度最大,超過50米/平方千米。

全省鄉級以上(含鄉級)公路總長度為77652.53千米。這是個啥概念?地球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我省公路總長約等於繞地球近兩圈。按長度統計,中部地區公路累計長度最長,東南部地區累計最短。其中

忻州市公路累計長度最長,佔全省公路累計長度的13.14%。從公路路網密度看,運城市路網密度最大,超過670米/平方千米。

經普查,全省房屋建築(區)佔地面積為4533.71平方千米,按面積統計,中部地區房屋建築(區)佔地面積最大,北部地區最小。其中運城市房屋建築(區)佔地面積最大,佔全省房屋建築(區)佔地面積的18.33%。


山西晚報

關於山西,地理上非常有特色:

從上面俯視山西地圖,它呈現平行四邊形的形狀,但是如果我們看山西的地形模型的話,看它的東西縱切面,它又呈現“凹”字形,為何?因為山西“左手一直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呂梁”,中間是汾河谷底,兩山夾一川,正好凹下去了。



山西又稱河東,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黃河劃定了其與陝西邊界,太行劃定了其與河南河北交界。

山西境內表裡山河,地形易守難攻,歷來兵家用武之地,晉文公在此稱霸,北魏和唐朝龍興之地,五代中有四代都發跡在這,還有北漢也建國於此。後來的閻錫山在此統治幾十年,也有地利優勢的原因。

由於歷史悠久,山西境內名城、名山、古蹟眾多。太原古稱晉陽,有晉祠名勝。大同古稱平城,有云岡石窟。長治古稱上黨,為古戰場。關羽是運城人,還有平遙古城,各種晉商大院等。北嶽恆山有懸空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還有山西洪洞大槐樹。。。是許多人的根。



山西地底下有聞名於世的煤,多得跟不要錢一樣。

山西境內大部分為黃土高原,但許多地方土質與陝西不同,因此窯洞不像那裡那麼多。黃河最大支流汾河縱貫南北。

山西鐵路,向東走有石太線,向北有京原線,同蒲線縱貫南北。


文綜史組

最早描述山西的地理狀況應該是巜左傳》,公元前623年,楚國的軍隊正在嶲地背後駐紮,晉文公擔心他們來偷襲晉國,又聽到童謠“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足謀。”晉侯更加擔心了。子犯進諫說:“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意思是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你還當心什麼?

說實話,晉國稱霸春秋,山西的表裡山河給了晉侯許多自信,而三家分晉才給了秦國東圖一統的機會,幾百年間秦晉在黃河兩岸"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地來回折騰,誰也佔不了上風。



自然地理上山西處在中國第二級臺地黃土高原的東部,在其最東部是從東北方向延綿而來又向南延伸的太行山脈,西部是由北往南的呂梁山脈,所謂“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而這兩條山脈之間是一連串從東北向西南伸展的大同、忻定、太原、臨汾、運城等五大盆地。這些山脈及兩山之間的眾多盆地使山西形成了“兩山夾一川”的獨特地貌。而環護著這兩山一川的即是從天而來奔騰洶湧的母親河——黃河。


在中國所有省份中,山西的省界最能體現"山川形便"的特點。它西邊以黃河跟陝西劃界,東邊以太行山跟河北河南劃界。地理決定了它的邊界,這兩大地貌基本上就決定了山西的區域就是這兩者之間的地塊。在這個地塊以內的,就算分開,也是暫時的,遲早會形成一個大單元。從地緣政治角度講,山西就是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所以我們的祖先最先選擇了這裡,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同時南下雄視中原又能一圖天下,唐朝的李淵李世民一家就是從太原出發奪的天下。所以山西也有龍興之地一說。


手機用戶4142248477七王

一,表裡山河。個人覺得算是北方的四川吧。盆地地形。從軍事防禦來說很不錯,但從發展經濟來看,不算優勢。尤其是挨著幾個平原省份。資源和要素會自然流向成本低的省份。這是一。

二,盆地地形,加上地處北方,冬天取暖季的大氣汙染問題幾乎無解。國家根本沒有那麼多天然氣供山西煤改氣,一個京津冀煤改氣都幾乎把天然氣價格搞翻天,山西?誰會下力氣去治理,更何況本地煤炭跟不要錢似的。

三,交通方面,整體偏北,幹線鐵路和高鐵基本都擦肩而過了,不會繞道山西,又是一個劣勢。北邊只有地廣人稀的內蒙,和極度貧窮的外蒙,口岸經濟或者通道經濟完全沒戲。

若干年內,看不到特別明朗的前景,以上。


充國公民

山西,東踞太行以淩河北,西隔黃河以窺陝西,北憑長城以據兇胡,南望中原一覽無餘。自古以來,此地英雄輩出,天命眷顧。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春秋時期,晉國拳打戎狄腳踢秦楚,會盟中原,諸侯鹹服。西晉末年,匈奴劉淵、羯族石勒等胡人英雄逐鹿中原。隋末李淵經營太原奪取天下,李光弼據守晉陽平定安史之亂。五代時,李克用、石敬瑭、劉知遠相繼節度河東,建立唐、晉、漢。直至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太原,火燒水灌,龍氣消散。縱觀歷史,山西對外可四面出擊,為天下必爭之地。然而,由於地瘠民貧,糧草不豐,不可成為京畿之地、統治中心。


聖張伯倫玉素甫江上春樹

山西省地形比較封閉,西面和南面為黃河,東面太行山,北面山巒起伏有長城為依託,進可攻近可守。歷史爾朱榮,高歡以此為依託而發跡。河東節度使李純勖建立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塘建立後晉,河東節度使劉崇佑建後漢,北漢都晉陽。元元天下大亂,唯山西地形封閉未受戰亂影響,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從山西洪洞先後移民二十多次。民國時山西軍閥閻西山統治山西數十年,出可以參加中原大戰,退可以自保,憑藉地理優勢縱橫民國數十年。


關東俠客

三晉之地,洪洞大槐樹下是我們遙遠的家。它在蒙古高原南緣,北有恆山,東臨太行,西濱黃河,南有中條山,在如此廣大的富集厚達百米的黃土層,一條汾河自北向西南流入黃河。因人類開發較早,森林草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南部溝壑縱橫,巖體破碎的山嶺眾多,加之乾旱少雨,植被稀疏,不利於農牧業生產。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因受蒙古高原冷空氣影響,北部酷寒,春秋溫差大,多風沙而乾旱,夏季降水集中,主要在七、八、九月份。盛產小米紅棗等農副產品,飲食習慣偏微辣,好吃醋,麵食為主。


煤在非洲

山西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太行,太嶽,中條環顧全境,一條汾河水縱貫南北。雄關,險境數不勝數。在地圖上看像一條蠶蟲,所以古時人們普種桑麻,山西又是兵家歷來必爭之地,兵據娘子關可熊視冀中平原,佔據大同則可以掌控整個內蒙河套大地,從高高的上黨發兵整個中原就如囊中之物。而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又保護著晉地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所以就有多次從山西向外移民,就有了洪桐大槐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