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之後,後代人再來考今人的古,會不會造成文明斷代層?

《三體》小說第三部中,程心和關一帆跨越一千八百九十萬年再度回到藍星時,在地下近三十米深處,探到了雲天明和艾AA給他們留下的信息——刻在一片水成岩上的四行字。羅輯也說過,保存人類的文明,假如用U盤和硬盤,可以保存5000年,金屬材料的光盤,可以保存100000年,有一種可以保存100000000年的方式,很笨很原始——那就是刻在石頭上。

火葬之後,後代人再來考今人的古,會不會造成文明斷代層?

所以我們在埃及金字塔或希臘神廟風景區看到現代人的塗鴉刻畫,要給予足夠的敬意,他們用看似膚淺的本能演繹著極其深刻的真理,破壞才是創造。

假如當年恐龍有鳳凰涅槃的傳統,可能就會跟鳳凰一樣燒個屍骨無存,幾千萬年後的我們根本不知道這種動物曾經存在過,只好把恐龍當成鳳凰傳奇。

火葬之後,後代人再來考今人的古,會不會造成文明斷代層?

調侃到這裡其實已大概表達出本人的傾向性了,從考古這個角度來講,火葬方式肯定是會損失掉一些寶貴的資料,假如幾十萬年後的考古學家挖出華夏大地上的一個個骨灰瓷瓶,除了證明當年的人們已經會燒製陶瓷、通過燒烤遺骨製造磷灰石,連一丟丟有機物含量也沒有,完全測不到DNA。繼續深挖幾米當然能解決掉這個問題,對人類的漫長曆史來說,火葬的這一段時髦期恰如白駒過隙,無非是造就這片地區的一段薄如蟬翼的斷代層罷了。

火葬之後,後代人再來考今人的古,會不會造成文明斷代層?

我希望自己將來能死在這片土地,死前跟孩子商量好,墓碑上一定要有身高體重等細節刻畫,一面是字一面是圖案的那種。活著沒給國家增添什麼貢獻,多麼羞愧;死後幾十萬年被當做這片地區的形象代言人,何其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