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南沙萬頃沙紅海村海上漁民的生活!傳統失傳無奈落寞!

“年輕的時候因為愛吃魚嫁給了漁民,卻不想比想象中艱苦得多。”萬頃沙鎮紅海村的好姨回憶往昔時如是感嘆道。作為一個漁民群居的村莊,紅海村目前仍然保留著房屋沿河涌而建,每戶人家屋前都停泊著一兩艘小船的淳樸景象。好姨夫家祖輩以打漁為生,自20歲嫁入夫家開始,好姨就過上了一家人船上吃船上住的生活,並習得捕魚、織網的好手藝。

探訪南沙萬頃沙紅海村海上漁民的生活!傳統失傳無奈落寞!

好姨的兒子捕魚回來將魚從船上抬上岸。▲

探訪南沙萬頃沙紅海村海上漁民的生活!傳統失傳無奈落寞!

好姨曬成魚乾贈與親戚好友▲

如今,已經上岸生活的好姨和老伴將捕魚的手藝悉數傳給了兒子和兒媳婦。雖然知道孫子孫女一輩恐怕不會再從事這一傳統行業,好姨還是會在閒下來的時候,挑選出一些合適的魚,曬成魚乾贈與親戚好友,以此作為對自家漁民身份的認可。

子承父業傳捕魚手藝

探訪南沙萬頃沙紅海村海上漁民的生活!傳統失傳無奈落寞!

好姨的兒子正在為晚上的出海捕魚作準備。▲

從船上吃住到上岸

1969年,20歲的好姨從欖核嫁到了東湧魚窩頭,由於漁民集中改制,好姨一家被劃分到新墾紅海村,就在這裡紮下了根。“剛過來的時候,家裡只有一條寬3.5米、長11米的漁船,一家8口都在船上住。”好姨說,那時候船就是他們的房子,她和婆婆、丈夫以及丈夫的兄弟姐妹就擠在這條小船上過日子,船篷下的位置用來晚間休息,船頭處支了爐子可以燒菜做飯,睡覺的時候幾乎是人擠人,條件十分艱苦。

探訪南沙萬頃沙紅海村海上漁民的生活!傳統失傳無奈落寞!

好姨兒子的漁船。

傳統失傳無奈落寞

心靈手巧的好姨不僅是捕魚的一把好手,更會編織傳統手工漁網。以前好姨都會自己編織尺寸為1.5*90米的家用漁網,“我兒子現在還在用我以前編織的漁網。” 好姨頗有點自豪地說。據瞭解,現在幾乎沒有什麼人會手工編織漁網了,現在漁民家裡的漁網主要是通過定製購買回來的。好姨的兒子家也不例外,20*120米的漁網大概花了3萬元。

“現在南沙越變越好,織漁網太辛苦,就算我想教,也沒什麼人想學了。”談到自己織漁網手藝的失傳,好姨顯得有些失落。

小時候經常看到湧裡漁船來來往往的

隨著南沙的發展

這幾年這種狀況已經慢慢消失了

從好姨的這句話

現在南沙越變越好

織漁網太辛苦

就算我想教,也沒什麼人想學了

從中可以感受到

傳統失傳無奈與落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