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界的阿Q?易到獲網約車牌照後的“精神勝利法”

對於陷入困境的易到來說,能在這個時候拿到牌照,肯定是一件大好事。但官方的宣傳實在太誇張了,又是“首張”,又是“歷史轉折”,還是樂視那種混淆概念的老套路。神州專車在全國拿到了17張,首汽約車也在全國拿了17張,滴滴出行拿了8張,也沒鬧這麼大動靜。再說,光是一張線上牌照還不行,還得線下認證,運輸證、駕駛員證等,這些易到目前還沒有,還遠遠談不上完全合法。如果記性不錯的話,北京的首張網約車牌照獲得者是首汽約車。

網約車界的阿Q?易到獲網約車牌照後的“精神勝利法”

且不說這事,無非就是宣傳角度的問題,倒算不上根本性的問題。可如果把獲得網約車牌照等同於解決融資問題,解決了乘客打車難、司機提現難、供應商欠款不還等問題,那易到真是練得一身好的“精神勝利法”。

簡單來說,獲得網約車牌照不能代表什麼,唯一能代表的是一張身份證。過去是個黑戶,現在有了戶口。唯一能帶來的正面效應,可能就是掃除了融資障礙,如果連張牌照都沒有,哪個投資人敢投?但有了牌照也未必有機構敢下手,我之前就分析過了,現在的易到可謂是千瘡百孔,並不是一個好標的。

用一張牌照來把所有問題輕描淡寫,這不符合邏輯,也不現實。一開始引發易到問題的是錢,供應商拿不到錢,司機也提不了錢,也就讓用戶無車可打。如果易到能夠及時把錢填補上來,那時候還能用錢解決。但現在錢也很難解決,至少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效果。因為,易到已經成為一家嚴重失信的公司。

人無信而不立,公司也是一樣。一家公司失信於人了,想要再獲取信任,代價會成倍的放大。對於現在的易到用戶、司機、供應商,基本上都是抱著套現走人的心態,能夠留存的用戶已經微乎其微。用戶賬上躺著那麼多的餘額,就是打不到車;司機賬上躺著那麼多餘額,就是提不了現。司機沒錢就不出車,乘客有錢打不到車,完全就是一個死循環。而且,越是拖著,這個死結就會越來越緊。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易到依然在大比例充返,為的就是提前吸收用戶的預存款來打開這個死結。可用戶都已經打不到車,還會願意繼續充值嗎?對用戶來說意味著打水漂的風險,恐怕也沒幾個用戶會那麼幹。這一次連中消協都坐不住了,約談易到,要求儘快滿足消費者退款要求,立即停止高風險充值返現活動。

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易到的風險,其實,這一次政府給易到頒發牌照,也是冒著很大的風險,萬一易到真崩了呢?政府可是要承擔責任的。而且,可能會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這也是周航公開信所擔憂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易到是綁架了政府。如果不發牌就“死給你看”,會影響社會的穩定,發牌或許是想緩和一下。

網約車界的阿Q?易到獲網約車牌照後的“精神勝利法”

一方面是發牌,一方面是約談,兩手都已經上了。政府也非常清楚,如果不發牌照的話,易到就定死無疑,沒有任何迴旋機會。如果發了牌照的話,起碼還有一線生機,至少可以穩住潛在的投資人。只要易到不再從公眾手裡吸收預存款,至少不會加劇社會矛盾的激化。現在,易到唯一的希望就是從機構迅速融到資金。

這個問題易到應該很清楚,之所以那麼高調的宣傳,其實是為了穩定人心,讓司機不要再擠兌,讓乘客不要再抱怨。可從現實來看,沒有任何意義,司機拿到錢才是硬道理,乘客打到車才是真的。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光是用一塊牌照來忽悠,恐怕沒有人願意吃這套,那可都是真金白銀,都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又不是大風颳來的。

還是很讓人失望的,出了這麼大的問題,易到依然不務實,還是喜歡玩虛的。試想一下,易到的問題就是玩虛的玩出來的,現在還繼續那一套虛頭巴腦的套路,怎麼重新贏得用戶和司機的信任?信任無法建立起來,投資人如何願意入局。不要再吹了,也不要再當鴕鳥了,老老實實面對問題,踏踏實實解決問題,才是王道。

“精神勝利法”可以麻痺自己人,但麻痺不了局外人,麻痺不了那麼多用戶。可以在一個時間欺騙所有人,可以在所有時間欺騙一個人,卻不能在所有時間欺騙所有人。易到和背後的樂視該醒一醒了,是時候面對和解決眼前的問題了。那麼多用戶,那麼多司機,那麼多供應商,都眼巴巴的盼望著,於心何忍?

當然,我知道樂視和易到並不會多在乎,所以才會一直用一個又一個生態的謊言欺騙用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