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所有的慢熱和謹慎,都是為了獨立探索做準備

而哥哥 Joshua 呢,則小心翼翼地牽著我的手,在一邊觀察兩個人好幾分鐘,才走過去,拿出口袋裡的小汽車,遞給外國小朋友,也沒有像弟弟自顧自地介紹,而是你一句我一句的簡短互動,

“這是我的汽車,它是黑色的,我們一起玩吧。”

這是之前在「優陪計劃」的課程裡,和大家分享過我家兩個孩子進入陌生環境時截然不同的兩種表現:

就這樣子,哥哥和弟弟一靜一動,和來自挪威的小朋友建立了友誼,三個人打成一片玩了一下午,離開的時候依依不捨的。

孩子所有的慢熱和謹慎,都是為了獨立探索做準備

當時分享這個小故事,是想說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都是不同的(可以戳這篇文章瞭解:都是我生的,性格咋差這麼多?| 9個維度秒懂孩子的“天性”),比如 Joshua 的情緒特徵是先謹慎觀察,再尋求穩定突破;而 Eric 就是直接果敢,善於隨機應變。

結果後來收到很多媽媽的疑惑:

“沒想到哥哥也是一個謹慎的孩子……”

“哥哥的謹慎是天生內向嗎?”

“弟弟那麼積極外向是特意引導的嗎?”

“我家的孩子不管去參加什麼活動,總是遠遠在旁邊看著從來不參與,孩子那麼容易害羞可怎麼辦?”

從這些留言裡,我發現大家對謹慎、內向、外向、害羞等這些描述性格脾性的詞存在一些交叉式的誤會,所以想著乾脆寫一篇文章和你們仔細談談這個話題。

◆ ◆ ◆

別在孩子恐懼、害怕的傷口上撒鹽

其實我家 Joshua 屬於天性比較敏感的孩子,他對環境的變化,周圍的人的表情、行動的觀察力一直很敏銳,因此他在進入新環境時,需要比 Eric 更長的適應時間。

比如,他總會不由自主地觀察周圍的環境,碰到不熟悉、不習慣的信號,也會抓住我的衣袖或者握緊我的手,乖乖在我旁邊站著。

雖然 Joshua 沒有像天性慢熱型的孩子那樣,長時間猶豫不前,出現抗拒和恐懼的現象。但我知道,哪怕孩子只出現一次“躊躇不前”,都需要我們妥善應對,不恰當的引導方式,很有可能讓孩子的敏感,反成為他本能的排斥和恐懼。

孩子所有的慢熱和謹慎,都是為了獨立探索做準備

坦白說,我很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創業以來要接觸大量的人和事,比如上電視臺錄製節目,要我面對這些陌生的、我不擅長的環境和場合,我也會忐忑不安,躊躇不前,在臺上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兩隻手也不知道往哪裡放……

我知道,這種內心的彷徨感,是我在陌生環境下的真實感受。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啊。

我知道每一次 Joshua 主動抓住我的手不說話的時候,他內心也會在不由自主地評估。他有一絲的害怕,不知道自己能否適應新環境的變化;他有一絲的忐忑,不知道如果遇到問題有沒有人可以保護他……這些都是多麼人之常情的感受啊。

這樣的時刻,我們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在孩子恐懼、害怕的傷口上撒鹽。

孩子所有的慢熱和謹慎,都是為了獨立探索做準備

最開始遇到 Joshua 敏感退縮的情況時,周圍的人會不停地提醒我,一定要多鼓勵孩子主動,不主動的話,只會越來越沒膽量。

但這種急迫地,把孩子推出去,強迫孩子適應環境的做法,其實會在孩子情感脆弱的當下,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當孩子把一條繩子當成蛇,把一隻大狗當成狼的時候,他自然而然會感到害怕。如果這時候,我們回應“這有什麼好怕的”,對孩子來說,就是不同頻的對話,是拒絕傾聽的回應,既沒有辦法幫助孩子緩解內心的恐懼,也很難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鼓勵”。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越迫切想要改變孩子的“慢熱、內向、害羞”,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慢熱、內向、害羞”,這不是因為孩子的天性如此,而是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和暗示,把孩子塑造成了這樣子。

◆ ◆ ◆

提前彩排和通知,幫助降低陌生感

如果孩子躊躇不前的心理狀況,是對未知環境的害怕、觀察和評估,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提前幫助孩子熟悉環境討論可能出現的不理想後果,並且告訴孩子可以怎麼解決

這樣做可以提高孩子對未知事情的心理預期值,讓孩子重新擁有對行動的掌控力。

這個關鍵步驟可以稱作“提前通知”,不過要注意的是每個孩子害怕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比如我家 Joshua 當年害怕沙灘、海洋球池、擁擠的人群、聲響分貝太高的場所;而弟弟 Eric 雖然看起來無所畏懼,但是他對正兒八經的場合,像面試場所、匯演和比賽,很明顯地會退縮和害羞。

這些細節,都需要根據孩子情況來進一步細化。

孩子所有的慢熱和謹慎,都是為了獨立探索做準備

像 Eric 這樣害怕正經的流程,平時我就會多告知他流程的細節,和模擬場景進行彩排,比如幼兒園面試、早教機構獨立上課、託班/幼兒園入學儀式等等。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即將去幼兒園面試,不要假設孩子知道面試的全部流程,可以提前一週開始準確,詳細地描述給孩子聽;

最好和孩子一起體驗一下整個流程,做一下相關的題目,看一下幼兒園的照片,提前在幼兒園的開放日參觀一下……

這些嘗試,都可以幫助孩子在真實地面對環境的時候,積累更多的信心和勇氣。

而像 Joshua 這樣對陌生、嘈雜的環境感到害怕的,我在實際操作中就會加強對環境的提前體驗,以及和孩子商量好預案和過渡方案。

舉個例子,如果假期要帶孩子去海灘度假,但是不確定孩子對沙灘和海浪會不會害怕和恐懼,那麼最好在出發前就讓孩子提前摸摸沙,觀察孩子對沙的反映。

可以向孩子描述沙的質感,問問孩子,“你覺得在沙灘上光腳走路的感覺如何?”,也要尊重孩子:“如果你不喜歡,我們也可以馬上離開的。”

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 ◆ ◆

親身示範和嘗試,

成為孩子勇氣的源泉

當孩子產生自我懷疑情緒、陷入躊躇不前的困境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幫助。

真正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的方法,不是拼命推著孩子往前跑,也不是默默觀察不管不顧,而是知道如何擁抱孩子生命中的艱難時刻,瞭解他們的苦惱,並且願意親身的示範和嘗試,讓孩子一點點地積累勇氣。

孩子所有的慢熱和謹慎,都是為了獨立探索做準備

我身邊一個朋友,她孩子對三角形的建築有種莫名的恐懼感,只要發現建築物的外形有三角形的設計,就會躊躇不願意進去。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發現了這個情況,每一次孩子面對建築物害怕時,她都會陪在孩子身邊,靜靜地陪他待上哪怕一個小時,等到孩子能夠面對了,再和孩子一起走進去。

她告訴我,雖然好幾次因為這份恐懼,孩子錯過了預定好的演出,安排的節目,但她還是會最後和孩子一起走進去,孩子最終邁進去的那份勇氣,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所有的慢熱和謹慎,都是為了獨立探索做準備

我們可以在孩子面對陌生環境畏難的時候,陪伴孩子,直到孩子感到自在了,再退出,這是讓孩子獲得安全感的最好做法。

我們可以親身示範嘗試和體驗的過程,並且告訴孩子,“我也會怕,但真的去試了,也沒有很糟糕”。

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之前的經驗,特別是一開始不想嘗試,但是最後改變主意嘗試後,體驗很開心的例子,都可以成為孩子勇氣的源泉。

孩子所有的慢熱和謹慎,都是為了獨立探索做準備

這其實也是父母向孩子示範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不論任何處境,我們都沒有失敗這回事,每一次嘗試都是我們成長的機會。

就像我會和孩子說:“我上電視臺演講的時候,也是怕得不行。你聽,當我緊張害怕的時候,語速就會越來越快……

但我知道有一種方式可以讓我沒那麼緊張,就是專注。專注在我想表達的事情上,當我努力留意我想傳遞的內容,思考高度集中的時候,雖然我內心很害怕,但是外表上就看不大出來了。”

我從來不排斥和兩個孩子分享我的“糗事”,我知道這不是壞事,因為通過不同角度的討論,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從過去的經驗中學到什麼,總結下一步可以做什麼。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希望可以給到孩子們正面的回應是:害怕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也可以去面對它。

◆ ◆ ◆

強化正向經驗,積累孩子更多的信心

只要仔細觀察,你也能感受到,孩子總是在以自己微弱的力量,逐步地成長。這個過程也許並不快,重要的是孩子在契而不捨地調整著,這是他們走向獨立的必經之路。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內向、謹慎、害羞,只是孩子在適應新環境過程中,走向獨立探索的準備。

孩子是一個很好的分析師,因為他會觀察和評估環境的安全度;孩子也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學家,因為他能夠捕捉到周圍人的面部表情信號。

這些過程都在幫助孩子發展周全思考、充分權衡的能力,讓他們不至於在長大的路上,冒冒失失、缺乏思考和判斷力。

當我們能辯證去看孩子的行為,就更能知道如何找準方向,強化孩子的新經驗,讓孩子在鼓勵中持續積累責任感、自信心和勇氣。

孩子所有的慢熱和謹慎,都是為了獨立探索做準備

我們可以掌握這三個句式:

肯定孩子的成功經驗,比如說“你喜歡踩沙嗎?我猜是的,你玩的很開心,停不下來”;

肯定孩子的進步,比如說“你一個月前來過這裡,怎麼也不肯踩一踩,很害怕地牽著我走了,但是現在你嘗試了,這是很大的進步”;

誇獎孩子的努力,比如說“你試著在沙灘上踩了十步,真好”。

平時生活中我們都可以用到這三個句式,從經驗、過程和結果三個維度,幫助孩子強化正向經驗,積累更多的信心和勇氣。​

今天的文章我談的是慢熱型孩子,他們內心敏感,行為謹慎,需要多一點的時間適應新環境,而我們身邊同樣也有

主動型行為表現的孩子。

像 Eric 這樣,處事風風火火,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果敢毫不猶豫。看到這樣子的孩子,身邊的人又會擔心,“會不會太沖動了,以後有勇無謀怎麼辦?”

但我特別想說的是,性格沒有好壞之分,無論慢熱型還是主動型的描述,更多都是對先天氣質的衡量,並不是孩子的缺陷,只有打從心底認同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適合孩子的養育方向。

只有認可這一點,我們才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能更從容地提供給孩子足夠的精神支持,也能更淡定地面對很多壓力。

孩子所有的慢熱和謹慎,都是為了獨立探索做準備

別忘了,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最好的成長土壤就是充足的安全感和穩定的依戀關係。

當孩子害怕和忐忑的時候,做好孩子的後備,溫和引導、積極強化,你會看見孩子妥善運用自己天生個性的能力。

歡迎轉發,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