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和製造土壤肥沃

近十年來,中國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總體規模大幅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不僅對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成為支撐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2017年全年工業增加值279997億元,比上年增長6.4%,佔GDP的比重達到34%。中國製造業產出佔世界比重約1/3,在500餘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和製造土壤肥沃

世界第一的中國製造,已經開始進行產業轉型升級,走向世界第一的中國智造、中國創造以及中國質造的新目標。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和應用,產業轉型升級的其重要標誌之一。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同比增幅接近70%。

中國當前的需求狀況也代表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的未來,加之中國的製造基礎,全球的工業機器人重點企業不僅忙擴張,而且大都選址需求和製造土壤肥沃的中國。

通過收購方式入局的美的集團馬不停蹄地佈局,旗下的德國庫卡將在中國新建2處工廠,計劃2019年底之前將在中國生產能力提高至目前的4倍。他們認為由於人工費上漲和強化製造業的方針,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呈爆炸式增長,中國正作為“機器人工廠”迅速崛起。

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和製造土壤肥沃

具體而言,庫卡首先將於2018年1月在上海投產第2家工廠,將年產能提高至目前2倍的25000臺。之後,將在2019年底之前在廣東新建工場,將在華的年產能提高至目前4倍至5萬臺。預計投資在100億日元左右。

庫卡公司的蘭帕表示“從零開始開拓中國市場十分困難,在2023年之前保持庫卡經營的獨立性。希望在上海獲得汽車產業的機器人需求,在廣東獲得電機和電子產業的機器人需求”。除了中國,庫卡還將面向亞洲其他國家出口。此外,還計劃繼續增加德國工廠的產能,力爭2020年之後將合計年產能從目前的4萬臺提高至10萬臺以上。

日本企業向來精於經營,發展工業機器人自然不甘落後,尤其青睞中國這個大市場。國際機器人聯盟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銷量2015年已經佔全球市場的30%左右。預計2019年將達到40%。日本出口的工業機器人(7~9月出口額為1476億日元)也有一半是面向中國。日本廠商的業績與在中國市場的動向息息相關。

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和製造土壤肥沃

安川電機中國高管表示:“中國的工廠與日本不同,每個工廠的規模都非常大,從人海戰術轉向自動化的相關需求龐大”。安川電機將改良面向美的開發的用於冰箱裝箱和洗碗機組裝等的系統,使其也能應對小件商品組裝及裝袋等家電以外的製造業通用作業。安川電機社長小笠原浩表示,這裡將發揮美的的“銷路和零部件採購能力”。將以銷售額約合2.7萬億日元的美的的經驗和安川電機的技術為武器,探索“世界工廠”需要什麼樣的自動化。

安川電機不僅開始在中國工廠增加產量,而且正式與美的集團開展合作業務。打算將雙方共同開發的護理康復機器人大力投放市場,並致力於工廠自動化系統的外銷。目前,安川電機已開始向美的以外的家電企業和日資汽車相關企業等銷售自動化系統。 除美的外,安川電機還在智能手機領域與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成立了合資企業。

川崎重工業、不二越也相繼決定在中國工廠實施增產。川崎重工業今年也開始在中國生產能與人共同作業的合作型機器人“duAro”。預計本年度將在與當地生產運輸機的合作企業的合資工廠生產1000臺。川崎重工機器人業務中心的橋本康彥認為:“今後需求還將擴大到工廠以外的寫字樓和店鋪”。

發那科(FANUC)也計劃投資630億日元,在茨城縣建設機器人新工廠。此外,重視在日本生產的發那科也在與中國當地企業合作開展服務業務。

瑞士企業ABB,目前在歐洲和中國等地區均設有工廠。今後,ABB計劃在各地不斷增強產能,打算未來1-2年內將工業機器人的全球產能提高至兩倍以上。

為什麼以所謂的機器人“四大家族”為首的國外企業忙著向中國市場銷售和建廠?他們有自己的充分的理由,一個原因是需求體量大,一個原因是中國的機器人制造技術相對落後。

中國需求旺盛的原因不單單是人工費暴漲和人手不足,採用日本機器人的中國某零部件企業的高管肯定地表示,引進機器人“是為了提高自家產品的質量,從而在全球競爭中取勝”。

雖然中國廠商也在加緊進行技術消化吸收和創造,但是在核心技術及其零部件等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川崎重工機器人業務中心負責人橋本康彥認為:“最近幾年與日歐廠商之間的實力差距不會縮小”。

對於在中國企業中小廠商的急劇增加。ABB的倪思德則認為:“(競爭激化的)結果會導致企業整合,最後生存下來的廠商可能只有幾家”。

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和製造土壤肥沃

據國際機器人聯盟預測,到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將比2016年大幅增長77%。其中,中國的銷量有望猛增至2.4倍。在中國,由於人工費上漲和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的少子老齡化趨勢,製造業一線的人手短缺情況突出。此外,中國政府提出強化製造業的方針也促使企業加速引進工業機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